首页 理论教育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准确率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准确率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脑实质受累明显时,可有中枢性脑神经麻痹和肢体瘫痪,巴氏征阳性。感染严重者,白细胞总数也可减少。脑脊液涂片可找到病原菌,细菌培养阳性。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该病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和细菌学检查结果。若病人表现有瘀斑,则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能性较大。瘀斑涂片查找细菌有助于明确诊断。定期检测尿比重,不能与肾毒性药物同时使用。

【概述】 又称化脓性脑膜炎,是儿童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 .其临床特点为发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昏迷,前囟隆起、颈项强直,并有化脓性脑脊液变化。

【临床表现】

1.症状 起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等前驱症状,随即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烦躁、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重者出现谵妄、昏迷、惊厥,甚至休克、呼吸困难。

2.体征 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等脑膜刺激征象。婴儿前囟饱满、隆起。脑实质受累明显时,可有中枢性脑神经麻痹和肢体瘫痪,巴氏征阳性。脑疝发生时,心率减慢,血压升高,瞳孔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呼吸不规则,甚至发生呼吸衰竭。新生儿和婴幼儿由于颅骨骨缝未闭而易于分离,因而颅内高压时症状不明显,又因机体反应性差,可表现为体温不升,萎靡不振,面色灰白;当并发败血症时,常有黄疸存在。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可达(20~40)×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高达0.8~0.9。感染严重者,白细胞总数也可减少。

(2)脑脊液:典型改变为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浑浊甚至脓样。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多在1×109/L以上,也可高达数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生化检查示糖含量减低,蛋白含量增多。脑脊液涂片可找到病原菌,细菌培养阳性。

(3)头颅超声检查:可发现脑室扩大和硬膜下积液,对并发症的诊断有意义。

(4)头颅CT:可发现脑水肿、脑膜炎、脑室扩大、脑室管膜炎、硬膜下积液、脑梗死等病变。

【应鉴别的疾病】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该病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和细菌学检查结果。若病人表现有瘀斑,则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能性较大。瘀斑涂片查找细菌有助于明确诊断。

2.病毒性脑膜炎 该病感染中毒症状不重,脑脊液外观多清亮,白细胞轻中度增高,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糖含量正常,蛋白质含量轻度增高或正常,细菌学检查阴性。

3.结核性脑膜炎 该病一般起病缓慢,有结核接触史及其他部位结核病灶,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细胞数多<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含量和氯化物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高,普通细菌学检查阴性,抗酸染色找到分枝杆菌可确诊。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保证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供应,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可输血浆。

2.药物治疗原则

(1)抗生素:病原菌未明时,应选用针对常见的3种病原即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和流感杆菌都有效的抗生素。已知病原菌时,应参照药敏试验给药。通常肺炎球菌选择青霉素加头孢噻肟钠。对于流感杆菌,由于对氨苄西林的耐药菌株逐渐增加,目前头孢三嗪已作为首选。大肠埃希菌选择头孢噻肟钠。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苯唑西林加万古霉素。

(2)肾上腺皮质激素:该药可稳定血-脑脊液屏障功能并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稳定细胞膜对阳离子的主动转运作用,从而重建细胞内外液Na,K的正常分布;促使Na,Cl及水分排出,尿量增加,减轻脑水肿;可减轻炎症,促进脑脊液的吸收。其开始作用时间为6~8h,12~24h后作用较明显,4~5d后产生最大效果,持续作用时间为6~9d。

(3)甘露醇:该药可提高血浆渗透压;减缓脑脊液的产生;同时该药不参与机体代谢,不被肾小管吸收,保持原有结构由尿排出,从而产生脱水和利尿的作用。其开始作用时间为5~30min,作用高峰时间为15~90min,持续作用时间为3~8h。

3.并发症的治疗

(1)硬膜下积液:积液多时应反复穿刺放液,一般一侧每次不超过30ml,以免颅内压骤降引起休克。当有硬膜下积脓时,可进行局部冲洗,并注入适量抗生素。

(2)脑室管膜炎:行侧脑室控制性引流,减轻脑室内压,并注入适量抗生素。

4.对症处理 包括控制惊厥、感染性休克及DIC等参见相关章节。

处  方

病原菌未明时,选用应针对常见的3种病原菌即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和流感杆菌都有效的抗生素。

1.肺炎球菌 青霉素20万~40万U/(kg·d),6~8h1次,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100~200mg/(kg·d),6~12h1次,静脉滴注。总疗程3~4周或脑脊液完全正常后3周。

2.流感杆菌 头孢三嗪作为首选。100mg/(kg·d),1~2/d,静脉滴注。也可用头孢噻肟钠100~200mg/(kg·d),6~12h1次,静脉滴注。总疗程3周。

3.大肠埃希菌 头孢噻肟钠100~200mg/(kg·d),6~12h1次,静脉滴注。总疗程不少于4周。

4.金黄色葡萄球菌 苯唑西林100mg/(kg·d),12h1次,静脉滴注。万古霉素40~60mg/(kg·d),12h1次,静脉滴注。总疗程至少4周,常用至8~12周。

5.地塞米松 每次0.2~0.4mg/kg,6h1次。

6.20%甘露醇注射液 每次0.5~1.0g/kg,于15~30min内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注,6~8h1次。

【注意事项】

1.尽可能在用药治疗前进行脑脊液检查,根据病原学选择大剂量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杀菌剂,用药疗程要足够。

2.万古霉素通常在常用抗菌药物无效或不能应用时应用,大剂量和长期应用时,应注意万古霉素的肾、耳毒性。定期检测尿比重,不能与肾毒性药物同时使用。

3.长期应用头孢噻肟钠可致二重感染,如念珠菌病、假膜性肠炎等,应予以警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