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术中探查肿瘤的可切除性是手术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在不十分明确肝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是否受侵,能否切除肿瘤的情况下切勿轻率断胃,尤其是离断胰腺颈部,否则将陷入困难的境地。
2.术中出血是外科医师面临的一个主要危险,容易发生出血的情况有4种。
(1)游离十二指肠,尤其是水平部时若牵引横结肠系膜过度,容易造成胃结肠静脉干或其结肠支撕裂出血,企图钳夹结扎止血不但不易成功,反而加重撕裂甚至损伤肠系膜上静脉主干,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安全有效的处理是用5-0Prolene线缝扎止血。术中先处理胃结肠静脉干结肠支,可以避免上述情况。
(2)胰腺颈部下缘分离胰颈后肠系膜上静脉与肝门静脉前壁时,若遇到阻力强行分离,或在分离钳尖端在胰颈上缘隐约可见时,将被顶起的静脉壁误认为结缔组织纤维膜而用力穿透时,可造成肠系膜上静脉或肝门静脉撕裂导致致命的出血,损伤脾静脉可能造成医源性脾切除的不良后果。一旦发生,可用止血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必要时离断胰腺颈部止血。
(3)肠系膜上静脉侧壁常有多支静脉与胰腺交通,短而管壁菲薄,游离其侧壁时直接钳夹切断容易造成血管撕裂出血,尤其是胰十二指肠下静脉较短粗,变异较大,游离中极易损伤空肠静脉第一分支或肠系膜上静脉主干而出血。因此,应熟悉相关解剖,分离中应注意附近有无其他静脉分支。
(4)胰腺钩突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分支,尤其是钩突下缘处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属支。在分离中若结扎组织过多,易滑脱出血。此外若在肠系膜上动脉表面遗留胰腺组织,极易渗血。特别是术后合并胰瘘时,继发感染极易腐蚀结扎的血管断端,为术后早期或后期腹腔出血的主要因素。应力求全部切除胰腺钩突,肠系膜上动脉右侧血管鞘应予打开,在鞘内操作是保证钩突完整切除及防治术后出血的可行途径;此外,胰腺癌有嗜神经性,肠系膜上动脉右侧切缘最易有肿瘤细胞残留,其右侧骨骼化也是部分切除其周围神经组织,保证R0切除的必要步骤。一般认为,若使肠系膜上动脉全周360°骨骼化,患者术后易致顽固性腹泻,严重影响术后生活质量。
3.损伤肠系膜上动脉。在分离胰腺钩突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组织时,牵引胰腺可使肠系膜上动脉位移至肠系膜上静脉右侧,若盲目钳夹切断,极易损伤肠系膜上动脉,甚至完全切断,导致广泛小肠缺血。术者左手随时触摸肠系膜上动脉搏动为引导,在其表面逐层分离直至显露其侧壁,直视下逐一切断结扎胰腺钩突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组织。
4.肝动脉解剖变异。肝动脉解剖变异发生率较高,为45%左右。与胰十二指肠切除相关的肝动脉变异发生率为14%,最常见的是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变异肝动脉,发生率约为11%,其次是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变异肝动脉,约占2.9%,还有一些罕见型,包括起源于腹主动脉、右肾动脉等肝动脉的变异。肝胆胰等手术中损伤变异肝动脉可影响肝脏和胆道的血流灌注,围手术期可致肝功能不全、肝脓肿、胆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结扎胰周动脉之前首先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解剖各支肝动脉,切断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之前要确认各支肝动脉搏动情况;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侧后方和胰头后方淋巴结时,要提高警惕,遇上行动脉切勿轻易结扎切断,解剖后予以保留。如变异肝动脉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时,处理后者时要在分叉以远水平结扎切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