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抗生素是胆道外科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措施。因此,了解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在肝、胆系统的分布与排泄很重要。一般说来,治疗胆道的慢性感染时,需要高浓度的抗生素从胆汁中排出;而预防和冶疗胆道的急性感染,则更要血液、组织、胆汁中均有高浓度的抗生素,可以将抗生素在胆汁与血清中的浓度比例进行分类(表6-6)。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在胆道的排泄分类见(表6-7)。
表6-6 抗生素胆道排泄的分级(胆/血清)
表6-7 常用抗生素的胆汁排泄
注:第三代头孢菌素常用于胆道感染,对G-杆菌作用较强,部分对铜绿假单胞菌和脆弱类杆菌有效,对β-内酰胺酶稳定,肾毒性较低
理论上,抗生素的胆汁排泄可以作为治疗肝-胆道感染时选择抗生素的依据,然而,在不少情况下可能有生理上和药理上的原因使治疗作用受到影响,故更重要的仍然是周密观察病情对治疗的反应。病理上的原因,如在胆管梗阻、梗阻性黄疸、急性胆管炎、肝细胞功能障碍时,抗生素向胆道排出减少,甚至完全停止;在药理上,由于抗生素在胆汁中的浓度与在组织中浓度不同而影响对感染的控制;又如胆汁中抗生素的代谢产物的抗菌作用低于抗生素的原形(氯林可霉素除外),而在检测技术上又不能将代谢产物与原形分开。在一般的治疗中,胆囊组织中的抗生素浓度往往低于治疗需要的水平。
在正常情况下,胆汁中能达到较高浓度的抗生素有红霉素、氯林可霉素、四环素、半合成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甲硝唑(灭滴灵)也可以在胆汁中达到治疗浓度,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胆汁中浓度低。在病理情况下,如胆管梗阻及急性胆管炎时,抗生素从胆汁中排出量很少,例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cefoperazone),正常人给药后70%~75%从胆汁排出,胆汁中药物浓度高于血清中浓度;但是在胆道梗阻时,通过胆道排出可能只有1%~ 2%。抗生素对胆道感染的治疗效果,不单纯是抗生素在胆汁中的浓度问题,还有致病细菌的耐药性的问题,因而使用与β-内酰胺酶抑制药联用的药物或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抗生素,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胆道外科不同于其他脏器手术之处是手术后往往留置胆管内支架,最常用的是T形管,异物留存给胆道带来明显的影响,亦给细菌入侵开辟了新的途径。据研究,手术中的胆汁培养原无细菌生长,胆总管内放置T形管后,手术后头3 d的T形管引流胆汁的细菌培养便有60%呈阳性;T形管引流胆汁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61%~95%,细菌种类多属肠道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阴沟杆菌、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故细菌多来自肠道。T形管,胆管内、外支架、外或内引流等措施,构成胆道外科中的特殊问题,由于继发感染很常见,统称为胆道生物材料相关感染。临床上常见的情况是T形管引流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很高并且很难清除,除非是拔除了支架,其原因是在胆道内异物的表面,由蛋白的沉积,形成一层生物保护膜,为细菌提供保护、繁殖的场所,逃避抗菌药物的作用(图6-5)。临床上用于纠正狭窄和引流的置管,很快便发生淤塞和导致胆道感染,需要定期处理或更换导管。
图6-5 胆道的生物材料相关感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