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V形截骨棘突间椎板下钢丝固定术,是强直性脊柱后凸截骨术后最常用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内固定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棘突间椎板下横穿1.2mm直径的双股粗钢丝,在棘突的两侧同时进行拧紧,使截骨间隙压缩合拢。在棘突的两侧,每侧有2条1.2mm直径的粗钢丝,相当于2.4mm直径的压缩棍,两侧的4股粗钢丝加起来相当于4.8mm直径的压缩棍的力量,足以维持强直性脊柱后凸术后所需要的压缩固定力量。这种固定法应用在强直性脊柱后凸,简单而有效,手术操作快捷、省时,约1h即可完成强直性脊柱后凸的截骨内固定矫正术。V形截骨棘突间椎板下钢丝固定术,是治疗80°以内的轻度强直性脊柱后凸惯用的一种内固定方法,对重度强直性脊柱后凸,应该另选其他内固定方法更好。
(二)手术步骤
1.麻醉 气管内插管、支气管镜插管全身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器械准备 田氏脊柱骨刀1套,特制棘突间椎板下打孔器1套(图16-4),0.8~1.2mm直径的Luque钢丝,其他所需要普通器械备齐。
3.手术操作程序
(1)第一步:嘱患者取俯卧位,将手术床调成反V形,躯干与手术床之间用填料垫好,安装好双侧的肩托,将患者的头放在能自由升高或降低的头架上,用甲紫标出切口线,消毒铺单。
(2)第二步:切口和暴露。沿棘突切口,长15~20cm,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用电刀剥离暴露棘突,沿棘突剥离暴露两侧椎板,相当切口的中段,预定截骨部位,向外侧暴露至横突尖端。
(3)第三步:V形截骨的外端标志。用椎弓根定位器探测欲截骨间隙的椎间孔的上缘和下缘,在上一个椎弓根的下缘和下一个椎弓根的上缘之间,这就是做V形截骨的外端标志。再在上一个棘突和下一个棘突之间,用骨刀刻出痕迹,这就是做V形截骨的中央标志。
(4)第四步:确定截骨间隙的宽窄。再根据需要矫正的角度大小,来确定截骨间隙的宽窄,还需要确定做单间隙或多间隙,椎板V形截骨完成后,再进行复位内固定。
(5)第五步:开窗与钢丝固定。截骨矫正复位后,在截骨间隙的近端和远端各跨越两个棘突,在已骨化的棘间韧带的两侧椎板上开窗打孔。用双股1.2mm直径的Luque钢丝,横行穿过两侧的打孔内,然后再将上端穿好的1.2mm直径的Luque钢丝,与下端穿好的1.2mm直径的Luque钢丝,自截骨间隙的水平,拉拢拧紧,使其紧贴在椎板后和棘突的两旁。
(6)第六步:合拢截骨间隙。用拧紧钢丝的方法,使截骨间隙合拢,而达到椎板和棘突间隙的完全闭合(图16-5)。椎体前缘和前纵韧带的撕裂张开,使脊柱产生过伸复位,将大C形的脊柱后凸,变成3字形(图16-6)。
(7)第七步:然后,再在截骨间隙的上下跨越1个棘突已骨化的棘间韧带上打孔,横穿双股1.0mm直径的Luque钢丝,将两侧的1.2mm直径的双钢丝拉拢拧紧,使其紧贴在棘突上。
(8)第八步:最后再在截骨间隙内,横行通过1.0mm直径的双钢丝,将两侧的1.2mm直径的双钢丝拉拢拧紧,这时已完成了棘突间椎板下的钢丝固定术。
(9)第九步:冲洗切口,严格止血,将截下来的碎骨块,植于截骨间隙部位的椎板后(图16-7),在脊柱的两侧放置T形管引流,回病房卧平床,翻身护理,拆线后给予石膏背心外固定6~8个月。
图16-4 特制棘突间椎板下打孔器
图16-5 V形截骨棘突间椎板下钢丝固定术
图16-6 强直性脊柱后凸
A.术前是个大C形脊柱后凸;B.术后变成3字形脊柱
图16-7 截骨矫正内固定后,将截下来的碎骨块植于截骨间隙部位的椎板后
(梁庆芝 田慧中 徐卫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