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其临床特征为严重的高血糖、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患者常有意识障碍或昏迷,病死率颇高。HONK的基本病因是胰岛素不足和脱水,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血糖显著升高,严重的高血糖和糖尿引起渗透性利尿,致使水及电解质大量自肾脏丢失。部分患者因这些症状和体征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错误地使用高渗葡萄糖液而加重了病情。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hyperosmolar nonketotic hyperglycemic coma,HONK)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其临床特征为严重的高血糖、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患者常有意识障碍或昏迷,病死率颇高。HONK多发生于老年患者,无性别差异,多数患者发病年龄>60岁,仅有轻度的2型糖尿病甚至无糖尿病史。HONK也偶见于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国内报道最小的发病年龄仅14岁。

HONK的基本病因是胰岛素不足和脱水,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血糖显著升高,严重的高血糖和糖尿引起渗透性利尿,致使水及电解质大量自肾脏丢失。由于患者多有主动摄取水能力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故高血糖、脱水及高血浆渗透压逐渐加重,最终导致HONK状态。

【诊断】

1.诱因 如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外伤、手术、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等;也见于大量服用含糖饮料,大量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完全性静脉高营养,以及含糖溶液的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许多药物的使用也可诱发HONK,如糖类皮质激素(尤其是在肾移植的病例)、利尿药(尤其是噻嗪类利尿药或呋塞米)、苯妥英钠、氯丙嗪(冬眠灵)等。

2.临床表现

(1)糖尿病症状逐渐加重:患者在发病前数天至数周常有烦渴多饮、多尿、乏力、头晕、食欲缺乏及呕吐等。

(2)脱水及周围循环衰竭:可见皮肤干燥和弹性减退,眼球凹陷,舌干并可有纵行裂纹。患者有周围循环衰竭时,脉搏快而弱,卧位时颈静脉充盈不全。不少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休克状态,但因脱水严重可无冷汗表现。有些患者虽有严重脱水,但因血浆的高渗状态促使细胞内液外流,补充了血容量,可能掩盖了失水的严重程度,而使血压仍然维持正常。

(3)神经精神表现:50%患者意识模糊,1/3患者处于昏迷状态。部分患者因这些症状和体征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错误地使用高渗葡萄糖液而加重了病情。HONK患者的意识障碍有否及程度,主要决定于血浆渗透压升高的程度与速度,与血糖的高低也有一定关系,而与酸中毒的程度关系不大。患者常可有各种神经系统体征,如癫大发作、一过性的偏瘫、肌肉松弛或不自主的收缩、失语、同侧偏盲、视觉障碍、眼球震颤、幻视、半身感觉缺失、巴宾斯基征阳性和中枢发热等。这些体征提示患者可能有因脱水、血液浓缩或血管栓塞而引起的大脑皮质或皮质下损害。

(4)伴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患者可有原发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等)、诱发疾病(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胰腺炎等)以及并发症(脑水肿、血管栓塞、血栓形成等)的症状和体征。

3.辅助检查

(1)血糖≥33mmol/L(600mg/dl),血酮体正常或稍升高。

(2)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阴性或阳性。

(3)血浆渗透压≥320mmol/L,血清(HCO3)≥15mmol/L,血钠升高可达155mmol/L。

【鉴别诊断】

1.HONK有并发DKA或乳酸性酸中毒的可能,个别病例的高渗状态主要是由于高血钠,而不是高血糖造成的。因此,尿酮体阳性、酸中毒或血糖<33mmol/L,并不能作为否定HONK诊断的依据。

2.HONK患者无一例外地存在明显的高渗状态,如昏迷患者血浆有效渗透压低于320mmol/L,则应考虑到其他能引起昏迷的疾病的可能性。

3.对于有糖尿病史的昏迷患者,还应与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以及低血糖昏迷鉴别(见表2-33-1)。

【治疗】

HONK的治疗原则与酮症酸中毒相似,包括积极地寻找并消除诱发因素,严密地观察患者迅速变化的病情,及时地并因人而异地给予有效的治疗。

1.补液 积极的补液在HONK的治疗中至关重要,往往对患者的预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HONK患者而言,单纯补液即可使其血糖下降1.1mmol/(L·h)[20mg/(dl·h)]。有人认为,部分HONK患者可单用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而不用胰岛素的方法获得满意的疗效。反之,如果在未充分补液的情况下即大量使用胰岛素,则可因血糖及血浆渗透压的急剧下降,液体返回细胞而导致血容量的进一步的下降,甚至发生休克。

(1)补液总量:多在6~10L,略高于失液总量的估计值。这是因为在治疗中,尚有大量液体自肾脏、呼吸道及皮肤丢失的缘故。为了及时纠正低血容量休克,补液总量的1/3应于入院后4h内输入,其余2/3应在入院后24h内补足。

(2)由于输液量很大,常需要开辟一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并尽可能通过口服或胃管进行胃肠道补液,此法有效而且比较简单和安全,可减少静脉补液的量而减轻大量静脉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

(3)为了防止液体过量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等并发症,在输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量、颈静脉充盈程度,并进行肺部听诊,必要时测量中心静脉压和血细胞比容,以指导补液。

(4)补液种类:包括生理盐水、半渗盐水或半渗葡萄糖液、右旋糖酐、全血或血浆、5%葡萄糖液及葡萄糖盐水等。原则如下所述。

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为308mmol/L,能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改善肾功能并降低血糖,但在HONK治疗中大量使用生理盐水可使患者血钠和血氯升高。

②半渗溶液:0.45%盐水和2.5%葡萄糖液的渗透压分别为154mmol/L和139mmol/L,能迅速有效地降低血浆渗透压并纠正细胞内脱水。在无明显的低血压而血钠>150mmol/L时,应使用半渗溶液。只要无明显的低血压,在密切观察下适量使用半渗液,对病情的改善更有益处。

③全血、血浆及右旋糖酐:严重的低血压如收缩压<10.7kPa(80mmHg)时或休克患者,可使用全血、血浆或含10%右旋糖酐的生理盐水500~1 000ml予以纠正。如同时有血钠>150mmol/L,可联合使用全血(或血浆)与半渗溶液。当血糖降至16.7mmo1/L(300mg/dl)时,可用5%葡萄糖液,血糖及血浆渗透压均低者可使用5%葡萄糖盐水。

2.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 该方法应用灵活,血糖下降平稳,不良反应也较小,给药途径包括肌注法及静脉滴注法。

(1)可先肌内注射正规胰岛素(RI)20U,以后每小时肌内注射4~6U,直至血糖下降至16.7mmol/L(300mg/dl)以下。患者如有低血压,则不宜使用肌注法,因此时肌内注射胰岛素吸收不好,而应采用静脉滴注法。

(2)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法是目前治疗HONK最常采用的方法:有人主张开始时用正规胰岛素10~16U一次静脉注射,以后按0.1U/(kg·h)持续静脉注射,一旦血糖降至14~17mmol/L(250~300mg/dl)时,胰岛素剂量可降到0.05U/(kg·h)。如治疗的前4h内尤其在已补足液量的前提下,血糖下降<2mmol/L/h[36mg/(dl·h)]或反而升高,说明胰岛素剂量不够,应将胰岛素量增加50%~100%。

(3)血糖下降速度以3.3~5.6mmol/(L·h)[60~100mg/(dl·h)]为宜。血糖水平下降过快不利于低血容量的纠正,而且会增加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

(4)当血糖降至16.7mmol/L(300mg/dl)时,应改用5%(或10%)的葡萄糖液,同时将胰岛素用量改为2~3U/h静脉滴注,或3~4U/h肌内注射。

3.纠正电解质紊乱 HONK患者电解质紊乱严重尤以钠及钾的丢失明显,钙、镁和磷也有不同程度的丢失。

(1)钠丢失可通过补充含NaCl的液体而得到纠正。

(2)补钾开始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最初有高血钾者,应在补液及胰岛素治疗开始后2~4h再补钾;最初血钾正常或降低者,则应在治疗开始时即补钾。尿量是补钾的另一个指标,尿量过少时静脉补钾有导致高血钾的可能,只有当尿量多于50ml/h,至少多于30ml/h时,方可静脉补钾。关于补钾量,一般用KCl 3g加入1 000ml液体中,于4~6h输入,24h可给KCl 4~6g。输钾过程中,应注意对血钾的监测,以防高血钾或低血钾的发生。可每2~3h复查血钾1次,并使用心电图监测血钾的变化。病情允许者在静脉补钾的同时,应尽量同时口服钾盐,如枸橼酸钾溶液,以减少静脉补钾量。

(3)有人主张对HONK患者应常规补充硫酸镁及葡萄糖酸钙,以防低血镁及低血钙引起的抽搐。

(4)如患者血磷偏低,可静脉输入或口服磷酸钾缓冲液,补磷时应注意观察血磷及血钙的变化。

4.纠正酸中毒 部分患者酸中毒可能与酮酸或乳酸水平升高有关。

(1)如酸中毒不重,一般经足量补液及胰岛素治疗后,随着组织缺氧及肾功能不全的纠正,不需用碱性药物,酸中毒即可纠正。此时如不适当地给予碱性药物,反而有可能加重低血钾并引起抽搐。

(2)当CO2CP<11mmol/L时,可输入1.4%NaHCO3400ml,4~6h复查CO2CP,若>11~14mmol/L,则停止补碱。

(3)高渗NaHCO3液不宜用于HONK患者;乳酸钠可加重乳酸性酸中毒,也不宜用于HONK的治疗。

5.其他措施

(1)去除诱因:如疑有感染、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或放置导尿管时,应根据对不同病原菌种的估计,采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2)导尿:应尽量鼓励患者主动排尿,如4h不排尿,应放置导尿管。

(3)放置胃管:若患者昏迷或半昏迷,可放置胃管抽吸胃液。通过胃管,可给患者补温开水或温生理盐水,还可通过胃管补钾。

(4)吸氧:PO2<10.7kPa(80mmHg),给予吸氧。

(5)肝素的使用:对于有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可能的老年患者,如无使用肝素的禁忌证,有人主张给予肝素5 000U皮下注射,每8h1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HONK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6)病情监测:对HONK患者应进行严密的监测,以指导治疗。患者应每半小时测量血压、脉率及呼吸频率1次,每2h测体温、尿糖及尿酮体1次;治疗开始2h及以后每4~5h测量血糖、钾、钠和BUN1次,并计算渗透压。详细记录出入量(包括口服液体),保持尿量超过100ml/h。

(杨乃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