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出凝血检测

出凝血检测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体内存在着复杂的止血、凝血与抗凝血系统,两者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如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出现出血或血栓形成。新出血点数目超过正常为阳性。反映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是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之一。目前基本上取代凝血时间测定。2.口服抗凝药治疗时及时监测PT,PTR>2.0时出血发生率可达22%,而<2.0时仅为4%。患者有出血倾向,停用抗凝药,可给予维生素K治疗。

人体内存在着复杂的止血、凝血与抗凝血系统,两者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如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出现出血或血栓形成。参与的因素主要有:①血管壁结构与功能状态;②血小板的质与量;③凝血因子;④抗凝物质;⑤纤维蛋白溶解因子;⑥其他。

一、血管壁和血小板的检测

(一)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

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CRT):又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或束臂试验,给手臂局部加压,给毛细血管以一定的负荷,检查一定范围内新出现的出血点数来估计血管壁的完整性和脆性。

【正常参考值】

直径5cm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5个,女性<10个。

【临床意义】

新出血点数目超过正常为阳性。见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管性血友病(vWD)等。

(二)出血时间

出血时间(BT)指在一定条件下,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

【正常参考值】

出血时间测定器法:(6.9±2.1)min。

(三)血小板黏附试验

血小板具有黏附于损伤的血管表面或其他带负电荷物质表面的特性。

【正常参考值】

玻璃柱法:(62.5±8.6)%。

【处理要点】

1.黏附率增高时,给予抗凝治疗。

2.黏附率降低时,避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原发病。

二、凝血因子测定

(一)凝血时间测定

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指血液离体后与异物表面相接触,凝血因子被激活,发生凝固所需的时间。反映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是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之一。

【正常参考值】

普通试管法6~12min,硅化试管法15~32min。

【处理要点】

1.CT延长 停用抗凝药物,补充凝血因子。

2.CT缩短 抗凝治疗。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测定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目前基本上取代凝血时间测定。

【正常参考值】

31~43s,较正常对照延长10s以上为异常。

(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测定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

【正常参考值】

1.PT为11~13s,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为异常。

2.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参考值为(1.0±0.1)。

3.凝血酶原比值(PTR为患者PT/对照PT)(1.0±0.05)。

【处理要点】

1.PT延长,寻找原因,治疗原发病,补充凝血因子。

2.口服抗凝药治疗时及时监测PT,PTR>2.0时出血发生率可达22%,而<2.0时仅为4%。PTR维持在1.5~2.0为宜。患者有出血倾向,停用抗凝药,可给予维生素K治疗。

(四)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正常参考值】

2~4g/L。

【处理要点】

严重纤维蛋白原缺乏,应及时补充纯纤维蛋白原制剂或冷沉淀,治疗原发病。

三、纤维蛋白溶解检验

(一)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

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是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使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正常参考值】

16~18s,较对照延长3s以上为异常。

【处理要点】

治疗原发病,补充纤维蛋白原。

(二)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是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后溶解纤维蛋白(原)产生的小碎片。

【正常参考值】

ELISA法<5mg/L。

(三)D-二聚体测定

D-二聚体测定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产物。

【正常参考值】

ELISA法<200μg/L。

【临床意义】

1.继发性纤溶症时D-二聚体增高,原发性纤溶症时不增高,可作为两者鉴别的重要指标。

2.D-二聚体增高也见于肝病、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白血病等。可作为溶栓治疗有效的观察指标。

(李广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