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脏部位胸骨按压会痛是怎么回事

心脏部位胸骨按压会痛是怎么回事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婴儿胸外按压:有两种方法,即双指按压法和双手环抱按压法。双指按压法适合于1位施救者操作,一手施行胸外按压的同时,另一只手可用于固定头部,或放在胸后轻轻抬起胸廓,使头部处于自然位置。②小儿胸外按压:单掌按压法,适用于1~8岁小儿。5.雷击 雷击致死的基本原因是心脏停搏,故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雷电的作用为瞬时强大的直流电击,当即心肌全部去极化,并引起心脏停搏。

【适应证】

心搏骤停。

【禁忌证】

出现下列情况更适宜开胸心脏按压。

1.广泛肋骨骨折。

2.气胸。

3.心脏压塞。

4.严重胸廓或脊柱畸形。

【操作要点】

1.心搏骤停的判断

(1)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2)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无搏动。

(3)心音消失。

(4)瞳孔散大。

(5)面色苍白兼有发绀。

(6)呼吸断续、呈叹气样、停止。

(7)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心室静止或电机械分离。

2.操作方法

(1)确定按压的部位

①患者体位:仰卧于硬板床,头后仰10cm。

②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侧患者的胸廓下缘。

③手指向中线滑动,找到肋骨与胸骨连接处。

④将另一手掌贴在紧靠手指的患者胸骨的下半部,原手指移动的手掌重叠放在这只手背上,手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确保一致,保证手掌全力压在胸骨上,可避免发生肋骨骨折,不要按压剑突。

⑤无论手指是伸直,还是交叉在一起,都应离开胸壁,手指不应用力向下按压。

(2)确保有效按压

①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以保证每次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如果按压时用力方向不垂直,部分按压力丧失,影响按压效果。

②对正常体形的患者,按压幅度为4~5cm,为达到有效的按压,可根据体形大小增加或减少按压幅度,最理想的按压效果是可触及颈或股动脉搏动。但按压力量以按压幅度为准,而不仅仅依靠触及到脉搏。

③每次按压后,双手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血液在此期间可回流到胸腔,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一方面使双手位置保持固定,另一方面,减少胸骨本身复位的冲击力,以免发生骨折。

④在一次按压周期内,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时,可产生有效的脑和冠状动脉灌注压。

⑤在15次按压周期内,保持双手位置固定,不要改变手的位置,也不要将手从胸壁上移开,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再进行下一次按压。

(3)按压有效的指标

①能触到大动脉搏动,肱动脉收缩压>8kPa。

②面色、口唇、甲床、皮肤等处色泽转红。

③散大的瞳孔缩小。

④有自主呼吸。

⑤昏迷程度变浅,可出现反射或四肢活动。

(4)单人/双人心肺复苏:单人以30∶2的按压/通气比率进行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双人时,一人位于患者身旁,按压胸部,另一人仍位于患者头旁侧,保持气道通畅,监测颈动脉搏动,评价按压效果,并进行人工通气,按压频率为100次/min,按压/通气比率为30∶2,当按压胸部者疲劳时,两人可相互对换。

(5)小儿胸外按压

①婴儿胸外按压:有两种方法,即双指按压法和双手环抱按压法。双指按压法适合于1位施救者操作,一手施行胸外按压的同时,另一只手可用于固定头部,或放在胸后轻轻抬起胸廓,使头部处于自然位置。这样在按压5次后能及时给予人工呼吸,而不需要重新安置头部位置。双手环抱按压法是双手大拇指重叠或并列压迫胸骨下1/2处,双手围绕患儿胸部,适合于2位施救者同时操作,1位胸外按压,另1位人工呼吸。与双指按压法相比,双手环抱按压法可产生更高的动脉收缩压和冠状动脉灌注压。

②小儿胸外按压:单掌按压法,适用于1~8岁小儿。将一手的掌跟部置于患儿胸骨下1/2处,注意不要压迫剑突,手指抬起离开肋骨,仅手掌根保持和胸骨接触。手臂伸直,凭借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至胸廓前后径的1/3~1/2,即2.5~4cm。按压频率每分钟100次,每按压5次给予1次有效通气。

③8岁以上小儿胸外按压:按压方法基本和成人相同,用双掌按压法。为了有效地对生命器官提供最基本的血流灌注和供氧,循环和呼吸支持必须保持协调,按固定比率交替进行。婴儿和8岁以下的小儿,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为5∶1。

(6)终止心肺复苏的指征:凡来诊患者心搏骤停、呼吸停止行心肺复苏已历时30min者,而出现下列情形是终止心肺复苏的指征,①瞳孔散大或固定;②对光反射消失;③呼吸仍未恢复;④深反射活动消失;⑤心电图成直线。

【注意事项】

1.特殊场所时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如果事发现场为失火建筑等不安全场所,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区域并开始CPR。只要有可能,就不能中断CPR,直到患者恢复循环体征或其他急救人员赶到。运输患者有时需上或下楼梯,最好在楼梯口进行CPR,预先规定好转运时间,尽可能快地转至下一个地方,立即重新开始CPR。CPR中断时间应尽可能短,且尽可能避免中断,在将患者转至救护车或其他移动性救护设备途中,仍不要中断CPR,如果担架较低,急救人员可随在担架旁边,继续实施胸外按压,如果担架或床较高,急救人员应跪在担架或床上,超过患者胸骨的高度,便于CPR。

2.溺水 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低氧血症,缺氧时间的长短是预后的关键。因此,恢复通气和灌注要尽可能地同时完成。溺水早期治疗包括:口对口呼吸,使用潜水面罩,口对面罩呼吸或浮力帮助可由特殊训练的复苏者在水中完成通气。胸外按压:水中不要进行胸外按压,除非受过特殊训练。出水后,要立即确定循环情况,因为溺水者外周血管收缩,心排血量降低,很难触及脉搏。无脉搏时,立即胸外按压。立即给予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在到医院路上CPR不能中断,对冷水中溺水者同时要做好保温措施。

3.创伤 受伤后患者发展到心跳呼吸停止的治疗与原发心脏和(或)呼吸骤停的治疗不同。在现场对严重致死性创伤,无生命体征、无光反射或不能除颤者,不要进行复苏抢救。对一个要进行复苏的患者,应快速运送到有条件地区进行创伤救治。创伤后无脉搏患者要立即使用简易导联的心电监测,并完成通气和呼吸评价。对创伤后发生心跳停止,胸外按压的价值仍不确定,胸外按压在除颤和气道控制之后才可进行。

在开放的胸部伤,如果呼吸音不对称或出现任何气道阻力增加时,要仔细检查和封闭任何形式的开放气胸,要监测和治疗张力性气胸。有室颤患者需要即时除颤,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当多人受伤时,急救人员要优先治疗危重创伤患者,当数量超过急救系统人员力量时,无脉搏者一般被放弃,允许在院前宣布死亡。

4.电击 触电后呼吸/循环立即衰竭。在电源被移去后,复苏者立即确定患者状态。如果无自主循环及呼吸,即开始急救。尽快把触电者放到地面,心跳停止时要立即通气和胸外按压。

5.雷击 雷击致死的基本原因是心脏停搏,故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雷电的作用为瞬时强大的直流电击,当即心肌全部去极化,并引起心脏停搏。在许多情况下,心脏的自律性可恢复,同时窦性心律恢复。然而,伴随着胸部肌肉痉挛的呼吸停止和呼吸中枢抑制可在自主循环恢复后持续存在,如果不给予辅助通气支持,低氧可以再度引起心脏停搏。

6.怀孕 孕期妇女心脏停搏的突发事件包括:肺栓塞、创伤、临产、出血导致的低血容量状态、羊水栓塞、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脏病、产科治疗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等)。当孕期妇女发生心脏停搏进行胸外按压时,为了减少妊娠子宫对静脉和心排量的影响,可以将一个垫子(如枕头)放在右腹部侧方,臀部下面,把子宫移到左侧腹部后方实施CPR。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在临床有指征时应及时使用。如果胎儿有潜在成活的可能性,要考虑迅速完成产前专科手术。如果首先要CPR,向左移动子宫恢复血容量,持续使用高级生命支持(ACLS)程序。不能恢复有效循环时,应在4~5min之内紧急剖宫产术,以增大母亲和婴儿的生存机会。婴儿的娩出可以排除动脉压迫和允许静脉回流入心脏,有利于CPR的成功。

(沃金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