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狭窄(Urethral strictures)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治疗尿道狭窄或闭塞至今仍是相当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其疗效与尿道狭窄长度、狭窄部位、既往手术史、合并症及选择术式等因素相关。
【分类】 尿道狭窄可分为痉挛性和器质性;后者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型。
(一)痉挛性尿道狭窄
是由于尿道外括约肌的收缩所致。在临床上较少见,这是一种暂时现象,诱发原因:①可为尿道炎、尿道内器械的应用或性欲异常等。②会阴、直肠和盆腔内的病变反射性刺激,或完全由于精神因素所引起。尿道痉挛在膜部发生,故与球部和膜部器质性的狭窄难以区别。如尿道常突然放松而使器械通过。或在麻醉下,痉挛性狭窄可完全松弛而不产生梗阻。痉挛性狭窄应用综合治疗,包括解除诱因、热水坐浴、应用镇静止痛药和抗痉挛药等。膀胱过度充盈时可用针灸治疗。必要时,可行导尿术。
(二)器质性狭窄
在临床上较痉挛性多见。
1.先天性尿道狭窄 ①常见于尿道外口,多见于舟状窝部,常伴包茎;②前尿道瓣膜常为间隔瓣膜而形成双腔前尿道畸形,多见于球部;③后尿道瓣膜常中央有一小孔,排尿滴沥,多见于膜部。
2.后天性尿道狭窄 后天性尿道狭窄较多见。按原因可分成损伤性、炎症性、腐蚀性以及尿道前列腺手术并发症等。
(1)损伤性尿道狭窄:损伤是产生尿道狭窄最常见的原因。常见于会阴骑跨伤,骨盆骨折致膜部尿道损伤和器械操作所致,如尿道扩张、膀胱镜检查时损伤尿道,在修复过程中,受伤组织形成纤维性变,瘢痕收缩,导致尿道腔狭窄,损伤性尿道狭窄多发生于尿道球部、膜部或前列腺尖端,狭窄部一般较局限。
(2)炎症性尿道狭窄:炎症性尿道狭窄多见于淋病、尿道结核或非特异性尿道炎。尿道淋球菌、结核杆菌或非特异性感染,长期慢性炎症可致尿道狭窄。炎症性尿道狭窄的形成较复杂,程度较严重。结核性尿道狭窄较少见,淋菌性尿道炎常导致节段性尿道狭窄,常见于球部尿道、阴茎阴囊交界处及舟状窝处。包皮继发感染可导致非特异性炎症性尿道口狭窄。长期留置导尿管,可导致尿道损伤和感染,进而发生尿道狭窄。炎症性尿道狭窄者瘢痕组织多,范围较广泛,治疗困难。
(3)腐蚀性尿道狭窄:化学药品如硝酸银、硫酸铜、氯化锌、乙醇、石炭酸等误入尿道,均可引起广泛性尿道黏膜坏死,愈合后纤维化,形成广泛的狭窄。
(4)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膀胱颈悬吊术等术后可并发尿道狭窄及或膀胱颈挛缩。
狭窄近端之尿道扩张,易因尿液滞留并发感染而致反复尿路感染、尿道周围脓肿、尿道瘘、前列腺炎和附睾炎。继而因梗阻而引起肾盂输尿管积水以及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最后导致肾功能减退甚至出现尿毒症。
治疗尿道狭窄的手术有尿道扩张术、尿道外口切开术、尿道内切开术、狭窄段尿道瘢痕切除尿道再吻合术、尿道外切开术、尿道狭窄切开术二期做尿道成形术、带皮瓣修补术及全层皮移植尿道成形术等。根据尿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而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
【手术原则】 轻度尿道狭窄排尿困难不严重者可随访观察。尿道狭窄排尿困难严重者,应根据尿道狭窄的部位、长度及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1.尿道扩张术 对轻、中度前后尿道狭窄者,可做尿道扩张术,大部分病人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2.尿道端端吻合术 位于球部和后尿道狭窄,如尿道扩张不能缓解排尿困难者,只要能将不太长的狭窄段尿道瘢痕组织切除后,行尿道端端吻合,张力不大,不致使阴茎严重下曲者,均应争取做尿道端端吻合术。
3.尿道狭窄段切开造口术 复杂性前尿道狭窄,如狭窄长度>5~10cm者,或多次尿道手术失败,造成长段尿道瘢痕狭窄缺损,无法做尿道端端吻合者,应将狭窄段尿道切开,使阴茎完全伸直,做两端尿道造口术,形成人工尿道下裂;半年后待局部瘢痕组织软化后做二期尿道成形术。二期尿道成形可选用邻近阴茎、包皮、会阴及阴囊等带蒂皮瓣,如上述皮肤取材困难,可选用膀胱或口腔黏膜;如尿道狭窄段>10cm,尤其在膀胱黏膜取材有困难时,可选用结肠黏膜等成形尿道。
4.暂时性膀胱造口术 如尿道狭窄合并局部感染,形成脓肿,穿破形成尿瘘者,应先做耻骨上膀胱造口,待局部炎症控制愈合组织软化后(一般半年左右),做尿道狭窄修复术。如因慢性尿潴留致肾功能不良者须先做膀胱造口,引流尿液,待肾功能恢复后,再做尿道狭窄修复术。
5.永久性膀胱造口术 对于各种方法治疗无效,且肾功能损害严重难以恢复者,可做永久性耻骨上膀胱造口术。
6.尿流改道术 严重后尿道狭窄或闭塞,瘢痕严重,经反复多次手术失败,无法恢复经尿道排尿;而永久性耻骨上膀胱造口术影响生活质量,肾功能正常者,可做尿流改道术,以解除排尿之痛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