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关节感染通常根据推测的感染传播途径和发病时间来进行分类。他将人工关节感染分为三类:①术后急性感染;②术后延迟感染;③晚期血源性感染。目前,被最广泛认可和采用的感染分类方法是由Tsukayama在1996年提出的。他将人工关节感染分成四类:Ⅰ型,行关节翻修时,仅术中标本培养阳性,而缺乏其他直接证据;Ⅱ型,术后早期感染;Ⅲ型,急性血源性感染;Ⅳ型,术后晚期感染。
人工关节感染通常根据推测的感染传播途径和发病时间来进行分类(表12-2)。Coventry在1975年介绍了一个后来被广泛使用的关于人工关节感染的分类。他将人工关节感染分为三类:①术后急性感染;②术后延迟感染(发生于术后6个月到2年);③晚期血源性感染。这个分类主要根据发病的时间来推测感染传播途径。根据现代研究的结果,这种分类不尽合理,晚期感染也可能由局部潜伏的病原菌引起。
为了更好的描述人工关节感染的病因,Schmalzried提出了另一种分类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感染被分成四种情况:①手术污染;②血源性传播;③有感染史关节的感染复发;④邻近感染的扩散。但这种方法临床判断困难,缺乏实用性。
目前,被最广泛认可和采用的感染分类方法是由Tsukayama在1996年提出的。他将人工关节感染分成四类(表12-3):Ⅰ型,行关节翻修时,仅术中标本培养阳性,而缺乏其他直接证据;Ⅱ型,术后早期感染(发生于手术以后1个月以内);Ⅲ型,急性血源性感染;Ⅳ型,术后晚期感染(手术1个月以后发病,并且呈隐匿发病)。根据这个方法,Tsukayama制定了相应的治疗策略:术中培养阳性患者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6周;术后早期感染行清创治疗;术后晚期感染行二期翻修置换;急性血源性感染行清创治疗。这种感染分类法较好的将发病时间和感染病因综合考虑,临床判断容易并能有效的指导治疗,是一种实用的分类方法。
表12-2 感染的分类
表12-3 Tsukayama感染分类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