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ho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慢性、多发性关节滑膜炎为特点的免疫性病变。多见于女性,年龄高峰在20~60岁,似乎与雌激素有关,更年期可达高峰,而妊娠常可缓解,且北方常见此病患者。病变从关节滑膜开始,逐步侵犯肌健、韧带等结缔组织,软骨及骨质形成畸形,还可有系统性脏器损害,如肺、胸膜、心包、血管及神经系统。EB病毒及支原体感染可诱发病变。本病与HLA-DR4,DW4及DWl4基因相关性较高。
【临床表现】
1.肾损害 类风湿关节炎肾炎类似IgA肾炎,主要为系膜增生,肾小球基底膜变薄出现血尿、蛋白尿。引起肾损害常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类风湿关节炎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同时存在,以膜性肾病及狼疮肾炎为主要表现,甚至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
(2)长期用止痛药导致的肾间质肾炎,非甾体类抗炎药肾病以肾小管损害为主,甚至可有肾乳头坏死。
(3)肾淀粉样变属AL链的淀粉变。RA免疫球蛋白的轻链或轻链碎片导致免疫反应。双肾变大,伴有肾病综合征表现,病情严重漫长导致肾衰竭。
(4)金制剂损害。金金属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内和肾小管间质沉积,造成肾小管间质肾炎;金还可以诱发免疫反应发生膜性肾病。
(5)从前使用青霉胺来治疗RA,青霉胺作为半抗原或抗原进一步损害肾,产生微小病变和膜性肾病。
2.肾外损害 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常有晨僵,午后晨僵缓解。有认为是血中去氧皮质酮水平升高,丘脑下ACTH缺乏,使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降低,高峰时间明显延迟,出现在上午8~12时,因而是导致晨僵原因之一。手足、四肢的关节还有红肿、变形和功能活动受限。此外尚有类风湿结节、血管炎、胸膜和肺部受损害表现。可有类风湿尘肺症(Luptan综合征)、肺部多发性结节(肉芽肿)融合形成空洞或钙化、弥漫性肺纤维化。
【辅助检查】
1.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1∶16为阳性,需要滴度高才有意义。
2.抗RA33抗体1/3RA患者阳性。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硬化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时此抗体阴性。
3.抗丝状素抗体,包括抗角蛋白抗体(AKA)。有特异性,敏感度低。RA早期可检出。抗核周因子抗体(APF)与疾病有密切关系敏感性和特异性极高,亦可作早期诊断指标。
4.抗环状瓜氨酸肽抗体(CCP)特异性也很高。
5.血沉(ESR)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但不具有特异性。
【诊断标准】
1.晨僵每天持续>1h持续6个月以上。
2.3个关节肿胀持续6个月以上。关节以腕、掌骨、近指小关节对称性病变为主。
3.皮下结节。
4.X线片显示骨侵蚀。
5.RF阳性,ESR升高。CCP阳性,AKA阳性,APF阳性,抗RA33阳性,CSC升高,少数补体下降。
诊断需要具备其中4条或4条以上标准。
【治疗】
1.一线药物 止痛药:环氧化酶2(COX2)对胃黏膜损害少,如美洛昔康、塞米昔布。新药替尼达普(tinidap)除止痛外,还对软骨有保护作用。
2.二线药 ①柳氮磺吡啶1g,2/d,口服,用1年;②氨苯蝶啶MTX 5~15mg每周1次,连用6个月;③硫唑嘌吟2~2.5mg/(kg·d)分2次口服;④小剂量羟氯喹每次1片,1/d;⑤环孢素A 5mg/(kg·d);⑥激素。
3.生物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药(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依那西普(etanercept)、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抗白介素-1受体拮抗药阿那白滞素(anakinra)。抗白介素-6受体的单克隆抗体atlizumab和tocilizumab。
4.理疗,关节保暖,关节功能锻炼
5.关节镜手术
6.停用肾损害药物 如非甾体抗炎药、金制剂、青霉胺。
7.适量药物减少蛋白尿
8.免疫吸附和血浆置换法
(李宇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