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小板与血浆间隔时间相关法规

血小板与血浆间隔时间相关法规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为3个主症。无尿患者常有高血压、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以及脑水肿、急性肺水肿等表现。3.凝血异常 发病几小时内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凝血因子水平降低。发生急性脑病同时有HUS的3个主症者为恶化型。通过血浆置换近80%的病人病情得以控制。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为3个主症。HU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4岁以下的婴幼儿,青少年及成年人较少发病,成年人中主要见于妊娠和产后的妇女。

【临床表现】 典型的HUS常有前驱症状,主要为急性胃肠炎的表现,如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腹痛和血便,可伴有低热,部分病例可出现呼吸道症状,主要在婴幼儿中见到。非典型HUS没有前驱症状,主要在儿童和成年人中见到。

HUS急性期主要表现为3个主症:

1.微血管病性溶血贫血 几乎所有病例均有中度到重度贫血。

2.出血 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呕血、便血、咯血,甚至脑出血。

3.急性肾衰竭 轻者呈非少尿型,重者呈少尿型。少尿期持续数日或数周。无尿患者常有高血压、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以及脑水肿、急性肺水肿等表现。经3~6个月部分患者恢复,部分患者进行性恶化或进入慢性期。

此外,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30%~50%的患者有嗜睡、震颤、抽搐、偏瘫、去大脑强直、昏迷。半数病人有心脏扩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1/4病人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征象。

慢性期主要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表现,约有15%的患者于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死于尿毒症。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5%~50%的患者出现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异常,呈菱形、盔形、三角形、贝壳形、靶形、微小球形以及红细胞碎片。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

2.血小板计数 近90%病例出现血小板减少,可低达10× 109/L,平均75×109/L。一般持续7~14d。

3.凝血异常 发病几小时内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凝血因子水平降低。几天后多数病例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尿FDP可升高。

4.血液生化 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进行性肾功能损害,BUN和Cr逐渐升高。

5.尿液检查 尿液中有蛋白尿、血尿,部分病例为肉眼血尿。严重溶血者可出现血红蛋白尿。

6.肾活检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壁增厚,管腔内有微血栓形成,管腔变窄。偶见新月体形成。肾小管腔内有透明管型,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缺血性损伤,空泡变性。肾小动脉内有大量纤维素沉积。晚期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病变可呈局灶性、节段性或弥漫性。

【临床经过】 本病的临床经过可区分为一过型、迁延型、再燃型、再发型、恶化型。Cr在2周是否下降至正常,可将一过型和迁延型分开。HUS的3个主症好转、缓解,一度呈恢复状态,但症状反复发作为再发型。炎症表现和血小板低值持续存在,临床症状反复恶化为再燃型。发生急性脑病同时有HUS的3个主症者为恶化型。

【治疗】

1.抗感染及支持疗法 有明确感染者应积极选择高效的抗生素。并注意患者的营养状况,给予氨基酸、鲜血等支持治疗。

2.防治急性肾衰竭 在少尿(无尿)期防止高钾血症和水中毒的发生。当无尿>24h,BUN迅速上升,血钾>6mmol/L和(或)有水中毒(脑水肿、急性肺水肿)的先兆、顽固性高血压时应进行血液净化。该疗法宜早进行,对预后将起关键性影响。

3.输新鲜冰冻血浆 为重症HUS的特殊治疗。取新鲜血浆,立即用干冻乙醇浴法使之冰冻,放于-25℃以下的冰箱保存备用,使用时放入37℃水浴中速溶后静脉输注,开始量按30~40ml/kg,以后改为15~20ml/kg。该疗法可以补充患者体内所缺少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因子,使病情改观。

4.血浆置换 同样适用于重症的HUS。本疗法可去除血浆中PGI2合成抑制物。每次置换血浆2~4L,开始每日1次,3~4次后改为隔日1次或每周2次。通过血浆置换近80%的病人病情得以控制。

5.输注PGI2和ATⅢ制药 本病发生可能与PGI2合成受阻和ATⅢ血浆水平低下相关。为此早期使用PGI2和ATⅢ制剂,对缓解病情有效。

6.其他治疗 抗凝药与血小板解聚药的疗效不肯定。肾上腺皮质激素因有促凝作用,故一般不主张使用。有报道大剂量维生素E[1g/(m2·d)]对HUS有效,该药具有对抗活性氧、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部分HUS病人,尤其是慢性肾衰竭者,可考虑肾移植,但移植肾可再患本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