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中风”。该病发病急骤凶险。一般可分出血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两大类。该病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多数与动脉硬化有关。急性期过后,多留有后遗症。
【病因】 多因“热极生风”或“虚风内动”导致风自内生而致病。在后期多为本虚标实,在本,多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在标,则为风火相扇、痰湿壅盛、气虚瘀阻。中医称为中风后遗症。一般可分为中经络(病位较浅,病情较轻)和中脏腑(病位较深,病情较重)两大类。
【症状】 中风后遗症,临床所见以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偏瘫),或上下肢瘫痪、肢体疼痛为多见。
【手部按摩法】
配穴方一 头区、各手指腹及手指关节、神门、少商、二间、合谷、少泽、前谷。治法: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持续点揉头区;掐揉各指桡、尺侧缘及指腹;捻拔各手指关节。患侧加强操练。重手法点掐神门、少商、二间、合谷、少泽、前谷等穴。掐点各指甲缘。每日按摩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中风后遗症。附记:引自《手疗轻松治病》。屡用有效,久用效佳。
配穴方二 肝经、肝脏治疗点、头脑线、生命线、少冲、关冲、中冲、阳池、合谷穴。治法: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推按肝经;按揉肝脏治疗点;推揉头脑线、生命线;再点掐少冲、关冲、中冲、阳池、合谷穴,强刺激。每日按摩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中风后遗症。附记:引自《手足按摩治百病》。久用效佳。
【手部针刺法】
配穴方一 劳宫、灵道、通里、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治法:一手每次取四穴、交替使用。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强刺激泻法捻转,得气后留针30分钟,间断捻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中风、中风后遗症。附记:引自《民间外治心法》。屡用有效。本病初起之治疗,应以药物治疗为主,本法为辅。
配穴方二 再创、八会、十宣。治法: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强刺激泻法捻转,得气后留针30分钟,间断捻针。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中风、中风后遗症。附记:引自《民间外治心法》。屡用有效。
【手部药疗法】
中风浴手方 组成:①透骨草、穿山甲各30克,急性子、片姜黄、荆三棱、莪术、汉防己、威灵仙、红花各15克。②伸筋草、透骨草、地龙、红花各30克。③蓖麻仁10克,桃枝、柳枝、桑枝、槐枝、椿枝、茄根各30克。用法:以上三方随症选用。上药加水适量,水煎取汁,将药汁倒入盆内,方①和方③趁热熏洗患肢(手和足),先熏后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方①7日为1个疗程,间隔2~3日再行下1个疗程。方③连续1~2个月。方②药液温度以50~60℃为宜,浸泡患肢,先浸泡手部,再浸泡足部。浸泡时,手指、足趾在药液中进行自主伸屈活动。每次15~20分钟,药液温度下降后可再加热,每日3次,连续2个月。手足麻木者可加霜桑叶250克煎汤,熏洗全身或患肢。主治:中风后手足肿胀(用方①)、中风后手足痉挛(用方②)和中风后手足不遂(用方③)。附记:引自《外治汇要》。方①功能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方②功能活血通络、理筋透骨;方③功能活血通络。故用之,多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手心用药方 组成:桃仁、栀子仁各7枚,麝香(后入)0.3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白酒适量调和成软膏状,备用。用时取本膏贴敷于手心(劳宫穴),男左女右,外用胶布固定。每7日换药1次。主治:中风(脑血管意外)。附记:引自《穴位贴敷治百病》。经试治多例,疗效尚满意。尤以初病发作而无其他兼症者为佳。用药期间适当休息,减少谈话。用药后掌心如起小疱,针刺消毒。忌食辛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