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是一种血清中有极高滴度的斑点型抗核抗体(ANA)和抗U1RNP(nRNP)抗体,临床上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SSc)、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及类风湿关节炎(RA)等疾病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1)症状:患者可表现出组成本疾病中的各个结缔组织病(SLE、SSc、PM/DM或RA)的任何临床症状。然而MCTD具有的多种临床表现并非同时出现,重叠的特征可以相继出现,不同的患者表现亦不尽相同。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多关节炎、雷诺现象、手指肿胀或硬化、肺部炎性改变、肌病和肌无力、食管功能障碍、淋巴结肿大、脱发、颧部皮疹及浆膜炎等。
(2)体征:患者可以出现组成本疾病中的各个结缔组织病(SLE、 SSc、PM/DM或RA)的任何体征。包括多关节肿痛、雷诺现象、手指肿胀或硬化、肌痛和肌无力、淋巴结肿大、颧部皮疹等。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几乎所有患者血清中都有极高滴度的斑点型抗核抗体(ANA),抗U1RNP(nRNP)抗体阳性有特异性。球蛋白可升高,血清补体大多正常或中等度降低。伴有肌炎的患者血肌酸激酶升高。
(2)X线及B超检查:往往无特异性。
【鉴别诊断】
在诊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之前,应同其他结缔组织病相鉴别。
1.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往往有抗ds-DNA抗体及抗Sm抗体阳性,血清补体降低,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常见,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双手肿胀、肌炎、食管运动障碍和肺受累更多见。
2.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患者以四肢近端肌无力多见,血清中有特异性的抗Jo-1抗体和抗PM-1抗体,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雷诺现象、关节炎、双手指肿胀、食管运动障碍、肺部疾病更多见。
3.系统性硬化症 患者以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所致的皮肤肿胀、硬化、最终萎缩为主要表现,血清中有特异性抗Scl-70抗体,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多发性关节炎、肌炎、淋巴结病变、白细胞减少等更多见。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1)本病的治疗应强调个体化治疗。
(2)治疗以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硬化的治疗原则为基础。
2.药物治疗原则
(1)糖皮质激素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一般采用中低剂量,但应根据病情随时修正治疗方法。
(2)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药物。
(3)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常无有效治疗方法。
处 方
(1)确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以雷诺现象表现为主者
①醋酸泼尼松 20~40mg/d 口服,
阿司匹林 75~100mg/d 口服,
硝苯地平 10mg 每日3次或卡托普利 6.25~12.5mg每日2次 口服;
②出现指端溃疡或坏死者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
(2)确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以关节炎表现为主者
①醋酸泼尼松 20~40mg/d 口服,
双氯芬酸(扶他林) 75mg/d 口服;
②醋酸泼尼松 20~40mg/d 口服,
双氯芬酸(扶他林) 75mg/d 口服,
甲氨蝶呤 每周7.5~15mg 口服或静脉滴注。
(3)确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以肌炎表现为主者
①醋酸泼尼松 20~40mg/d 口服,
甲氨蝶呤 每周7.5~15mg 口服或静脉滴注;
②急性起病和病情严重者
醋酸泼尼松 60~100mg/d 口服,
甲氨蝶呤 每周7.5~15mg 口服或静脉滴注,
静脉丙种球蛋白 300~400mg/(kg·d),静脉滴注,使用3~5天。
(4)确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合并肾血管病变为主者
①醋酸泼尼松 40~60mg/d 口服,
③合并肾衰竭者进行透析治疗。
(5)确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者
①醋酸泼尼松 40~60mg/d 口服,
阿司匹林 75~100mg/d 口服,
硝苯地平 10mg 每日3次或卡托普利 6.25~12.5mg每日2次 口服;
②醋酸泼尼松 40~60mg/d 口服,
甲氨蝶呤 每周7.5~15mg 口服或静脉滴注,
阿司匹林 75~100mg/d 口服,
硝苯地平10mg 每日3次或卡托普利 6.25~12.5mg 每日2次 口服。
【注意事项】
1.不同表现者对激素治疗反应不同,应注意观察治疗反应。
2.治疗中定期监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3.免疫抑制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请参考前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