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的肿瘤增生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粒细胞显著增多,脾明显肿大,绝大多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具有特异的Ph标记染色体,病程较缓慢,临床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大多数患者以急性变而死亡。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1)症状:慢性期乏力、体重减轻、厌食、出血、腰痛、腰胀、发热等,加速期可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加重、骨痛。
(2)体征:脾大,多为巨脾,胸骨压痛,淋巴结肿大,肝大,紫癜,视网膜出血,罕见特异性阴茎异常勃起。
2.辅助检查
(1)血象:白细胞常>10×109/L,分类中成熟粒细胞增多,贫血少见,部分患者血小板增多,随病情进展,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2)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以中、晚幼粒增生为主,伴有嗜酸、嗜碱性细胞比例增加,组化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甚至缺如。
(3)细胞遗传学检查:95%患者可检出Ph染色体,急变期可检出其他染色体异常。
(4)分子生物学检查:100%患者均能检出bcr/abl融合基因。
【鉴别诊断】
1.类白血病反应 多可发现原发病,外周血白细胞很少超过50× 109/L,中性粒细胞胞浆可见中毒颗粒和空泡。NAP呈强阳性,无Ph1染色体,原发病控制后血象可恢复正常。
2.Ph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象和骨髓象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特征,其bcr/abl融合基因长度不同。
3.其他脾大疾病 如肝硬化、慢性血吸虫病、淋巴瘤、脾功能亢进等,该类疾病有明确病史及相关致病原因,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特征,Ph染色体阴性。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1)根据患者分期及具体病情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案。
(2)不必使白细胞降低太快,除非患者出现淤滞综合征危及生命。
2.药物治疗原则
(1)伊马替尼适用于慢性期、加速期及部分急变期患者。
(2)急变期的联合化疗与急性白血病相同,但一般不主张与急性白血病相同的强力化疗方案。
处 方
(1)慢性期的治疗
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有可能治愈本病的方法。
②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400mg/d,连续口服,可使患者获得分子生物学缓解,价格较贵。
③α-干扰素:每次300万~500万U,每周3次,皮下注射连续使用。
④无条件使用格列卫的患者:
白消安(马利兰):开始4~8mg/d,白细胞降至20×109/L时减量,改为1~2mg/d维持。
羟基脲:2~4g/d,分次口服,白细胞降至20×109/L时,剂量减半,白细胞降至10×109/L时剂量改为0.5~1g/d维持。
小剂量阿糖胞苷25~30mg/d,肌内注射,每个月7~10天,疗程6个月以上。
(2)加速期的治疗
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②无合适供者,首选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600mg/d,持续口服,部分患者重回慢性期。对伊马替尼耐药的患者,可使用达沙替尼70mg,口服每日2次,价格昂贵。
③无条件使用伊马替尼者:羟基脲或小剂量阿糖胞苷15mg/m2,连续静滴,控制白细胞和临床症状。
(3)急变期的治疗
①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600mg/d,持续口服,约20%患者重回慢性期。
②联合化疗: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变时化疗方案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化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变时选用以下方案:
小剂量VP方案 长春新碱 1.3mg/m2,静脉注射 每周1次,
泼尼松 40mg/(m2·d),连续口服,
或 甲氨蝶呤 20mg/m2,静脉注射 每周1次。
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注意事项】
1.定期复查染色体、融合基因。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旦发生急变,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患者很快死于各种感染或严重出血,故如不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药物治疗应尽量维持患者在慢性期。
3.伊马替尼的使用注意事项:有1%~2%服用本品的患者发生严重水潴留(胸腔积液、水肿、肺水肿和腹水),因此建议定期监测体重,应仔细评价体重的增加,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支持治疗。特别是儿童患者,水潴留可能不出现可以识别的水肿,水潴留可以加重或导致心力衰竭,目前尚无严重心力衰竭者(按纽约心脏学会分类法的Ⅲ~Ⅳ级)临床应用本品的经验。对这些患者用本药要谨慎,青光眼的患者也应慎用。同时服用本品和CYP3A4诱导剂(见相互作用)可显著降低伊马替尼的总暴露量,因此增加潜在治疗失败的危险。因此应避免本品与CYP3A4诱导剂合用。肝衰竭患者本品的暴露量可能会增加,有肝功能损害者慎用本药。
4.羟基脲禁用于水痘、带状疱疹及各种严重感染。服用本品可使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故用药期间避免接种死或活病毒疫苗,一般停药3个月至1年才可考虑接种疫苗。服用本品时应适当增加液体的摄入量,以增加尿量及尿酸的排泄。定期监测白细胞、血小板、血中尿素氮、尿酸及肌苷浓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