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系指茎乳孔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受凉或病毒感染后发病,近年来多数人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膝状神经节综合征则系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使膝状神经节及面神经发生炎症所致。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1)症状: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可于数小时内达到高峰。有的患者病前1~3天患侧外耳道耳后乳突区疼痛,常于清晨洗漱时发现或被他人发现口角歪斜。若病变波及鼓索神经,除上述症状外,尚可有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镫骨肌支以上部位受累时,因镫骨肌瘫痪,同时还可出现同侧听觉过敏。膝状神经节受累时除面瘫、味觉障碍和听觉过敏外,还有同侧唾液腺、泪腺分泌障碍,耳内及耳后疼痛,外耳道及耳廓部位带状疱疹,称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Hunt syndrome)。
(2)体征:同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因眼轮匝肌瘫痪,眼裂增大,做闭眼动作时,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而眼球则向外上方转动并露出白色巩膜,称Bell现象。下眼睑外翻,泪液不易流入鼻泪管而溢出眼外。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被牵向健侧。不能做撅嘴和吹口哨动作,鼓腮时病侧口角漏气,进食及漱口时汤水从病侧口角漏出。由于颊肌瘫痪,食物常滞留于齿颊之间。
2.辅助检查 检测面神经兴奋阈值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能估计预后。肌电图的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鉴别面神经是暂时性传导障碍,还是永久性失神经支配有帮助。
【鉴别诊断】
1.中枢性面瘫 系由于对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仅表现为病变对侧下组面肌瘫痪。
2.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可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但常为双侧性,还伴有其他颅神经及肢体对称性瘫痪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等。
3.桥脑损害 桥脑面神经核及其纤维损害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常伴有外展神经、三叉神经、锥体束、脊髓丘系等的损害,而出现同侧眼外直肌瘫痪、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瘫痪),见于肿瘤、炎症、血管病变等。
4.小脑脑桥角损害 多同时损害三叉神经、听神经、同侧小脑及延髓,故除周围性面瘫外,还可有同侧面部痛觉障碍、耳鸣、耳聋、眩晕、眼球震颤、肢体共济失调及对侧肢体瘫痪等症状,称“小脑脑桥角综合征”,多见于肿瘤、炎症等。
5.面神经管邻近的结构病变 见于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底骨折等,可有相应的病史及临床症状。
6.茎乳孔以外的病变 见于腮腺炎、腮腺肿瘤、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等。除仅有周围性面瘫外,尚有相应疾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1)早期以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为主;
(2)后期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2.药物治疗原则
(1)对无禁忌证的患者首选激素治疗;
(2)有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者,需加用抗病毒治疗;
(3)神经营养药治疗;
(4)配合物理治疗、针刺治疗等;
(5)眼睛闭合不全者可采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
(6)对长期不恢复者可考虑行神经移植治疗。一般取腓肠神经或邻近的耳大神经,连带血管肌肉,移植至面神经分支,其有效率约60%。
处 方
(1)激素
①强的松 20~30mg,每日1次,连续7~10天;
②地塞米松 5~10mg,每日1次,静脉注射,连续7~10天。
(2)B族维生素
维生素B1 100mg,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7~14天;
维生素B12 500μg,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7~14天。
(3)血管扩张药:地巴唑,10~20mg,每日3次。
(4)抗病毒治疗:有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者,加用阿昔洛韦0.2g,每日5次。
【注意事项】
1.需注意保护暴露的角膜,避免发生暴露性角膜炎。
2.用激素时注意补钾、补钙、保护胃黏膜等治疗。
3.糖皮质激素禁用于真菌和病毒感染患者。下列疾病患者一般不宜使用:高血压、血栓病、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精神病、电解质异常、心肌梗死、内脏手术、青光眼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