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方法运用动脉血管内插管技术,在受试者被允许进行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的前提下,连续、动态监测血压。
(一)血压记录的基本方法
Bevan等首次采用的方法是经皮穿刺后在股动脉内置管,通过三通管与换能器、输注泵相连,将压力信号经换能器转换为电信号动态观察血压变化的方法,该方法被称为Oxford法。在此之后,通过缩小取样间隔、增加采样量对此方法作出改进,即改进Oxford法。目前,临床所采用的动脉内血压直接动态监测技术多以改进Oxford法为基础,且在仪器的灵敏度、信号处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用以连续测定每个心动周期血压的变化情况。
(二)管内血压的记录方式
该方法将动脉套管针置于血管内直接感知血液内的压强,通过延伸管、传感器将导管内液体压转换为电信号输入监测仪,再将其转换成数字和波形,通过传感器显示在监测仪的屏幕上,同时由记录仪描记在记录纸上。早期由于计算机容量的限制,往往对资料进行压缩,计算每2min的平均数予以保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较容易地将每个心动周期的数据全部保存。该方法可以准确、直观地反映每一个心动周期血压变化的情况。当窦性心律时(心率在60~100/min),24h约有10万个心动周期,每个心动周期均有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等指标。
(三)BPV的研究方法
研究血压波动性可以在频域和时域进行。频域的研究将血压的波动分为高频、低频和超低频;时域的研究将探讨血压随时间变化而呈现的波动。早期的工作以时域研究为主,得到的BPV与高血压器官损伤关系的病理学意义等方面的结果均是时域研究的结果。因此,本文重点介绍在时域进行的BPV研究。BPV的计算通常是记录一段时间(如24h或4h),计算出该时间段的血压平均数和标准差(s),该标准差即BPV的量化数值,这是从BPV创立至今最常用的方法,1981年在比利时岗城召开的BPV国际会议上得到大多数与会学者的赞同。此方法计算简便,但不能区分具有相同振幅、相同平均值的血压平滑曲线和齿状曲线。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越高,BPV也越高,因此有人提出要消除血压均值对BPV的影响,建议使用变异系数(CV)来取代s。CV=s/均数。但是,许多研究表明BPV不一定随血压变化而变化。例如,在动物实验中如破坏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功能,此时只见血压不稳定(BPV增高),而不见血压水平增高;给动物注射小剂量的酮色林,血压不下降,而BPV可下降。因此,后来不再强调使用变异系数来表示BPV,而只用s。
(四)短期BPV、长期BPV和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
Mancia等通过动脉插管技术,将24h记录的血压进行分析,提出短期BPV和长期BPV的概念。方法是将24h分为48个单位,每单位半小时,求出每半小时内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值,这样,就有48个平均数和48个标准差。取此48个标准差的平均数,作为短期BPV,其含义是半小时内的血压波动程度,排除了长期波动(或昼夜节律)的影响。如果取此48个平均数的标准差,即可作为长期波动性,其含义是半小时之间的血压波动情况,排除了血压在短时间(半小时)内波动的影响。早在18世纪,人们就认识到血压具有昼夜变化节律,但是直到动脉血管内插管的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完善后,人们才进行深入的探讨。Millar-Craig最早通过动脉内血压监测发现:血压有昼高夜低节律性的变化,以夜间睡眠时最低,醒来后迅速上升,并把这种清晨血压升高的现象称为“血压晨峰(blood pressure morning surge)”,该现象一般持续4~6h。血压昼夜变化节律的基本特征是睡眠时血压下降,在凌晨2~3点血压降至最低,之后逐渐上升,在早晨6~7点,血压上升速度加快,形成“血压晨峰”现象。需要指出的是BPV是一种量化指标,而血压的昼夜节律是一种定性的描述。长期BPV对昼夜节律有所反映,而短期BPV不受昼夜节律影响。专门反映血压昼夜节律的量化指标为血压的“勺形”与“非勺形”。
(五)BPV和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
1987年,Parati小组用有创插管的Oxford技术对108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观察。计算了患者24h的血压和BPV。先根据不同的血压水平,将患者分为5个组。然后再根据BPV的高低将每组患者分为2个亚组。结果发现,在血压水平相当的情况下,BPV高,靶器官损伤严重,这首次提供了有关BPV的病理学意义的临床证据。这是一项横断面的研究,后续的一项为时7年的对高血压患者的跟踪随访研究再次证明BPV的高低与高血压的靶器官损伤有关。
(六)评价
由于该方法不受人工加压和减压、袖带宽度及松紧的影响,可以准确、直观地反映每个心动周期血压变化的情况,对血管痉挛等异常状态,其测量结果更可靠。很少引起警觉或防御反应,相反,利用这个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白大衣效应中的血压变化。迄今为止,该方法仍然是获取人体动态血压数值最精确的方法。但是此方法有创伤性,对技术和仪器设备要求比较高,操作不当可能引起血栓、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的依从性差,故在进行血压波动性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