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定义和诊断标准

定义和诊断标准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诊断标准不统一导致对白大衣高血压诊断治疗和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如白大衣高血压人群患病率、靶器官损害、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降压治疗的效果评价等。因此提出诊断标准应该兼顾诊所内血压、白天、夜间平均动态血压,更重要的是能否预示靶器官的损害。如果白大衣高血压的状态未提示靶器官损害发生率增加,定义白大衣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值应低于动态血压正常值的上限。

白大衣高血压是指患者仅在诊所内血压升高而在诊所外血压正常的现象,这个概念最早由Pickering在1988年提出,后来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近年来一些学者以“单纯诊所内高血压(isolated office hypertension)”代替白大衣高血压,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患者血压升高不仅与测血压的医生或护士有关,还与诊室中患者精神紧张、环境等因素相关。

尽管白大衣高血压的概念早已提出,但至今对白大衣高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24h动态血压监测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是白大衣高血压最常用的诊断手段和方法。如果患者在诊室测得的血压高于正常标准,而24h平均白昼血压或24h平均血压在正常范围,则可诊断为白大衣高血压。1997年Verdecchia指出白大衣高血压诊断标准为诊所血压值≥140/90mm Hg,而24h动态血压的白昼平均血压<135/85mmHg,但近年来各国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多数学者认为应以24h白天平均血压为标准,而部分文献报道以24h平均血压作为标准,少数文献报道则认为还应参考诊所内动态血压的数据进行诊断。如Schettini建议白大衣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诊所内偶测血压值≥140/90mmHg,24h动态血压的白昼平均血压为<129/84mmHg。诊断标准不统一导致对白大衣高血压诊断治疗和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如白大衣高血压人群患病率、靶器官损害、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降压治疗的效果评价等。2001年第八次动态血压国际共识会议(ICC8)提出白大衣高血压最理想的诊断标准是诊所血压值≥140/90mmHg,而24h动态血压的白昼平均血压<135/85mmHg。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 7)建议将白昼平均血压<135/85mmHg作为正常血压。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提出白大衣高血压的标准为3次诊所血压≥140/90mmHg,但24h动态血压正常(24h动态血压<125~130/80mmHg),家庭血压<135/85mmHg。在临床工作中,国内学者推荐用以下标准诊断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在诊所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并且白昼动态血压<135/85mmHg或全天动态血压<130/80mmHg。目前这一标准已被大多数学者接受。

近年有文献提出将单次24h动态血压值作为诊断标准存在不合理性,因为动态血压监测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重复检测以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Pose等发现,当白大衣高血压被定义为在诊所血压≥140/90mmHg,且24h平均血压<121/78mmHg时,白大衣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与正常血压者相同。因此提出诊断标准应该兼顾诊所内血压、白天、夜间平均动态血压,更重要的是能否预示靶器官的损害。如果白大衣高血压的状态未提示靶器官损害发生率增加,定义白大衣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值应低于动态血压正常值的上限。

家庭血压也用于白大衣高血压的诊断,家庭血压正常值上限为135/85mmHg。但由于仪器本身以及测量误差较大,准确性较差,难以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也不如24h动态血压客观,可以在长期随访以及疗效评价中作为辅助的检测手段,较经济实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