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和程度是评价白大衣高血压预后的重要指标。诸多临床试验和研究探讨了白大衣高血压对心脏、血管、肾脏等靶器官的影响,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多数研究发现,白大衣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有关,其损害程度介于正常人群和持续性高血压患者之间。亦有研究提示白大衣高血压是一种良性状态,对靶器官无明显损害。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部分是由于诊断标准的不同所致。
近十年来,有较多文献报道了白大衣高血压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多数研究显示白大衣高血压与左心室重量指数相关。2001年PAMELA研究采用的诊断标准为诊所血压值≥140/90mmHg,家庭血压<132/83mmHg或24h动态血压白昼平均血压<125/79mmHg。结果提示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存在心脏结构的改变,其左心室重量指数介于正常组和持续性高血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年有学者提出白大衣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心脏结构、功能改变。但亦有研究结果证实白大衣高血压不会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一项从50~70岁的人群20年的跟踪调查显示,白大衣高血压不会引起靶器官损害,反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超声波检查指标(包括室间壁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外周血管阻力等)与正常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这项研究采用的诊断标准为诊所血压≥140/90mmHg,24h动态血压的白昼平均血压值<135/85mmHg,即便采用更为严格的标准(24h动态血压的白昼平均血压值<130/80mmHg),结论还是一致的。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管腔直径和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是评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非常有意义的指标。多数文献报道白大衣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介于正常血压和持续性高血压之间。亦有学者提出白大衣高血压动脉僵硬度高于正常血压者。说明白大衣高血压者存在动脉结构或功能异常。
大多数研究未发现白大衣高血压对肾脏(尿白蛋白、血清肌酐)有明显影响。但有学者发现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尿蛋白排出比持续性高血压患者低,但比正常人群高。此外,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尿中免疫球蛋白G(IgG)、转铁蛋白显著高于正常人。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具有与高血压患者相似的近端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率增高。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存在选择性的肾小球功能受损而肾小管功能受损只存在于高血压患者。Flores等对糖尿病合并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进行5年随访,发现白大衣高血压者易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并建议加强对该类病人的随访。
较少文献报道白大衣高血压对视网膜病变的影响,一般认为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视网膜血管病变介于正常血压和持续性高血压患者之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