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测值与灵敏度

预测值与灵敏度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预测值与患病率的关系 当灵敏度、特异度一定时,阳性预测值随着患病率的升高而升高,兹以Sketch所作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研究为例加以说明。提高诊断标准,灵敏度降低,特异度升高,阳性预测值升高,而阴性预测值降低;相反在灵敏度高时,阴性预测值高。3.预测值的计算 预测值与患病率、灵敏度和特异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即在已知诊断试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和受检者所属人群的患病率时可求得预测值。

1.预测值与患病率的关系 当灵敏度、特异度一定时,阳性预测值随着患病率的升高而升高,兹以Sketch所作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研究为例加以说明。

Sketch取了195个受试者。动脉造影以动脉狭窄≥75%作为异常,而运动试验以心电图判断。结果见表11-4。

表11-4 在患病率高的人群中运动后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灵敏度=a/(a+c)=55/104=53%特异度=d/(b+d)=84/91=92%患病率=(a+c)/(a+b+c+d)=104/195=53%阳性预测值=a/(a+b)=55/62=89%阴性预测值=d/(c+d)=84/133=63%

上述例子的患病率为53%,在患病率低的人群中,试验的诊断价值如表11-5。

表11-5 在患病率低的人群中运动后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患病率=104/624=17%

阳性预测值=55/97=57%

阴性预测值=478/527=91%

当患病率降至17%时,同一试验阳性预测值下降至57%,阴性预测值上升至91%。如果一个病人运动试验为阳性,很难预测他有显著的冠状动脉狭窄存在,而如为阴性则很可能排除他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与表11-4的情况恰恰相反。

2.预测值与灵敏度、特异度的关系 当患病率一定时,预测值与灵敏度,特异度亦存在相互关系。以事例说明。

前面所列举的关于肌酸磷酸激酶(CPK)诊断心肌梗死的数据是以80U为标准,即大于80U为阳性。若将标准改为160U时,得表11-6结果。

表11-6 CPK诊断心肌梗死结果(以160U为标准)

灵敏度=154/230×100%=66.96%

特异度=126/130×100%=96.92%

阳性预测值=154/158×100%=97.47%

阴性预测值=126/202×100%=62.38%

前面已经求得当以80U为标准时,

灵敏度=93.48%

特异度=87.69%

阳性预测值=93.07%

阴性预测值=88.37%

在此例中,同一批受试者,患病率相同(均为63.89%),但在不同灵敏度与特异度情况下,预测值不同。提高诊断标准(由80U提高到160U),灵敏度降低,特异度升高,阳性预测值升高,而阴性预测值降低;相反在灵敏度高时,阴性预测值高。表明当使用灵敏度较高的诊断试验而测试结果为阴性时,医生就有较大的把握认为就诊者不患所诊断的疾病。当采用特异度高的诊断试验而得到阳性结果时,医生就有较大的把握认为就诊者患所诊断的疾病。

由上述讨论可知,预测值并非诊断试验本身的特点,而是由受试人群的患病率和诊断试验的真实性所确定。

3.预测值的计算 预测值与患病率、灵敏度和特异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即在已知诊断试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和受检者所属人群的患病率时可求得预测值。

阳性预测值=患病率×灵敏度(式11-13)患病率×灵敏度+(1-患病率)(1-特异度)

阳性预测值=(1-患病率)×特异度(式1114)(1-患病率)×特异度+患病率×(1-灵敏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