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是由某些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以细胞免疫为基础的Ⅳ型超敏反应,由于该种超敏反应是在感染过程中发生的,故称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结核菌素试验为典型的实验性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2.接触性皮炎 是一种经皮肤致敏的迟发型超敏反应。1.青霉素应用广泛,花粉日常多见,它们可能引起哪些类型超敏反应性疾病?试述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和吸入花粉引起呼吸道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方法。

1.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是由某些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杆菌等分枝杆菌)引起的以细胞免疫为基础的Ⅳ型超敏反应,由于该种超敏反应是在感染过程中发生的,故称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感染过程中,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过敏原,吞噬有结核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巨噬细胞在Th1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IFN-γ作用下被活化,可将结核杆菌杀死。如果结核杆菌抵抗活化巨噬细胞的杀伤效应,则可发展为慢性炎症,形成肉芽肿(granuloma)。肉芽肿中心是由巨噬细胞融合成的巨细胞构成,在缺氧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下,可形成干酪样坏死,肺部干酪样坏死组织咳出后可形成肺空洞。结核菌素试验为典型的实验性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2.接触性皮炎 是一种经皮肤致敏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接触的致敏原通常是小分子半抗原化学物质,包括油漆、染料、农药、化妆品,药物如磺胺、青霉素和某些化学物质如二硝基氯(氟)苯等。这些小分子抗原表位能与表皮细胞内角蛋白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诱发细胞免疫应答产生小分子抗原表位特异性的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由淋巴循环转入血流,并分布于全身皮肤,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即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导致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皮疹、水疱,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

4种类型超敏反应的比较见表14-1。

表14-1 4种类型超敏反应的比较

(钟禹霖)

【思考题】

1.青霉素应用广泛,花粉日常多见,它们可能引起哪些类型超敏反应性疾病?试述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和吸入花粉引起呼吸道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方法。

2.比较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中参与因素的异同,请举例说明。

3.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属哪些类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简述其发病机制。

4.比较各型超敏反应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吕昌龙.超敏反应.见: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6-187

[2]韩冰,武永吉.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见:王德炳主编.血液免疫学.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229-253

[3]Thomas J Kindt,Richard A.Goldsby,Barbara A.Osborne,Immunology.6th ed.W.H.Freeman and Company,2007:486-498

[4]唐中.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学检验.见:王兰兰,吴健民主编.临床免疫学与检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4-318

[5]Charo,IF,Ransohoff RM.The many roles of chemokines and chemokine receptors in inflammation N Engl J Med,2006;354(6)785-8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