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用人工自动免疫注意事项

应用人工自动免疫注意事项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卡介苗以细胞免疫为主,可给新生儿接种。鼠疫疫苗的接种则仅限于疫区。个别反应剧烈,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接种后脑炎等,应予注意。高热、严重的心血管或肝肾疾病、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病、活动性风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缺陷病或使用免疫抑制药治疗中的患者均不宜接种疫苗,以免引起病情恶化或发生免疫反应。为防止流产或早产,孕妇应暂缓接种。

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生物制品,并认真检查有无过期、破损和变质等情况。

(一)接种对象

可根据发病年龄、职业、工作性质、流行地区等选择受疾病威胁最大的人群作为主要接种对象。如婴儿在出生后12周内自身不能很好地产生抗体,故应于3月龄开始接种以体液免疫为主的疫苗。卡介苗以细胞免疫为主,可给新生儿接种。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流脑等疾病以1~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所以应以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为主要接种对象。破伤风的发病常与职业或工作性质有关,如战士、矿工等易受外伤的人群应接种破伤风类毒素。伤寒、霍乱等传染病的发生与职业、年龄无关,接种面宜广。鼠疫疫苗的接种则仅限于疫区。

(二)接种剂量、次数与间隔

接种剂量须按生物制品使用规定进行,剂量过大或过小均易造成免疫耐受。一般死疫苗接种量要大,需接种2~3次,每次间隔7~10d。活疫苗因能在体内繁殖,接种一次即可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类毒素一般接种2次,因其吸收慢,产生免疫力需时较长,故每次间隔需4~6周。

(三)接种途径

死疫苗多采用皮下注射。活疫苗常用皮内接种或皮上划痕,但以自然感染途径接种效果最好。如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以口服为好;流感、麻疹、腮腺炎疫苗以气雾吸入为好。

(四)接种后反应

由于生物制剂的质量问题,以及接种对象的体质及健康状况等原因,接种后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性反应。常见的为接种后24h左右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淋巴结肿大,全身可出现短时间发热、头痛、恶心等。一般症状较轻,1~2d后即恢复正常。个别反应剧烈,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接种后脑炎等,应予注意。

(五)禁忌证

高热、严重的心血管或肝肾疾病、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病、活动性风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缺陷病或使用免疫抑制药治疗中的患者均不宜接种疫苗,以免引起病情恶化或发生免疫反应。为防止流产或早产,孕妇应暂缓接种。

接种禁忌证不可绝对化,轻微疾病不应成为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如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否则会降低疫苗接种的覆盖率,不利于我国计划免疫目标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