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在操作台上输入患者信息或从RIS导出患者信息,进入颈椎后前斜位摄影模板程序。选用适当kV、mAs。一般选择75kV,8mAs。1.患者面向立式摄影架前站立,身体旋转,被检侧前胸靠近面板,对侧远离。使人体冠状面与摄影架面板约成55°。
(一)摄影前准备
按常规进行摄影前准备。
(二)患者信息及摄影条件
1.在操作台上输入患者信息或从RIS导出患者信息,进入颈椎后前斜位摄影模板程序。选用适当kV、mAs。一般选择75kV,8mAs。
2.使用滤线器,滤线栅比值不小于10∶1,栅密度>40LP/cm,栅焦距F0=180cm。
3.摄影距离为180cm。
4.不用AEC。
(三)投照野及体位设计
1.患者面向立式摄影架前站立,身体旋转,被检侧前胸靠近面板,对侧远离。使人体冠状面与摄影架面板约成55°。
2.头部偏转呈侧位姿势,下颌略前伸,上肢尽量下垂。
3.颈椎椎体序列置于平板探测器长轴中线。
4.平板探测器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第l胸椎。
5.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中点垂直射入平板探测器。
6.应分别摄取左、右斜位。
(四)曝光、图像处理及传送
按常规进行投照曝光,曝光时嘱患者屏气。对获得的影像进行必要的后处理和图像发送或打印照片。
(五)图像的质量要求
1.显示颈椎斜位影像,第1~7颈椎显示于照片正中。
2.近平板探测器侧的椎间孔、椎弓根显示清楚。
3.各椎体骨质清晰,椎间隙清晰。
4.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
(六)临床应用
常规检查颈椎的椎弓根及椎间孔等疾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