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查前的准备
按常规进行CT检查前准备。扫描前30min口服1%~1.5%的对比剂稀释液500ml,扫描开始时再口服相同的稀释液500ml。做过胃肠道钡剂检查患者一般1周内不宜再做CT检查。
(二)受检者信息录入
按步骤输入受检者的相关信息。
(三)扫描摆位及基线设定
嘱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训练患者按照扫描要求掌握呼吸与屏气要领,扫描部位以外用铅衣遮盖。利用设备所带的定位线确定扫描范围,内定位线对准剑胸关节,水平定位线对准腋中线;定位线的中线与身体正中矢状面重合。
(四)参数的选择与扫描范围
平扫选择扫描方向,一般选择头尾向,定位像取前后正位像,扫描基线为肾上极水平,扫描范围自第12胸椎上缘至第1腰椎下缘,扫描方式采用螺旋扫描。选择肾上腺的检查程序,肾上腺的扫描软件包预设置了相应的扫描参数,如电压120kV,电流140mAs,旋转0.5s/圈,采集16mm×0.75mm,准直0.75mm,层厚3.0mm,间隔3.0mm,移床量/圈9.0mm,螺距因子0.75,卷积核B30f、FOV 360mm,CTDIVOI9.8mGy。二次重建层厚1.0mm,间隔0.7mm,卷积核H20s。参数设定完毕,启动扫描程序,设备自动完成扫描。
(五)对比增强检查
肾上腺的对比增强用对比剂按1.5~2ml/kg计算,总量一般不超过100ml;注射速率3.0~4.0ml/s。常规进行双期扫描,采用智能监测扫描,监测点在腹主动脉水平,阈值为120Hu;或者选择注射对比剂后15~20s行动脉期扫描,60~70s后行扫描实质期。
(六)图像后处理及存储
肾上腺为体积小的器官,因此常规以薄层数据做图像后处理。在进行横断层图像的基础上,将连续扫描的CT容积数据装载入三维重建程序,以软组织窗的原始图像重组冠状面的MPR等肾上腺二维图像,对于病变的部位适当增加进行矢状面的重建。同时选择适当图像进行拍片,选择的窗位25~45Hu、窗宽300Hu左右。扫描所获得的图像自动传送到PACS进行图像存储,也可以刻光盘进行存储。
(七)临床应用
常用于肾上腺增生、肾上腺肿瘤、结核或炎症等病变。严重心、肝、肾衰竭或对碘过敏患者慎用增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