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腕关节扫描

腕关节扫描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扫描方向一般选择头尾向,定位像取正位向,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腕关节。选择腕关节扫描软件包及其所设定的扫描参数,如电压120kV,电流80mA,层厚2.0mm、间隔2.0mm二次重建层厚2.0mm、间隔0.8mm、卷积核H20s。对腕关节结核、炎症或关节周围的肿瘤等需要进行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后30s进行包括动脉期以及60s后的实质期扫描。

(一)检查前的准备

按常规进行CT检查前准备。

(二)受检者信息录入

按步骤输入受检者的相关信息。

(三)扫描摆位及基线设定

患者取俯卧位,头先进,身体置于床面中间,嘱患者两手上举平伸,手心向下,双手间隔5cm,手指并拢,两中指末端连线与检查床中轴线垂直。利用机器所带的定位线确定扫描范围,内定位线对准指尖,水平定位线对准身体正中冠状面,定位线的中线与身体正中矢状面重合。

(四)参数的选择与扫描范围

扫描方向一般选择头尾向,定位像取正位向,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腕关节。选择腕关节扫描软件包及其所设定的扫描参数,如电压120kV,电流80mA,层厚2.0mm、间隔2.0mm二次重建层厚2.0mm、间隔0.8mm、卷积核H20s。当需要时,扫描程序中的任何参数可进行修改。也可以选择相应程序后再手动修改参数。参数设定完毕,启动扫描程序,设备自动完成扫描。

(五)对比增强检查

对腕关节结核、炎症或关节周围的肿瘤等需要进行增强扫描。应用对比剂按2.0~2.5ml/kg计算,总量一般为60~80ml。注射对比剂后30s进行包括动脉期以及60s后的实质期扫描。

(六)图像后处理及存储

图像处理包括骨窗及软组织窗,软组织窗位为40~50Hu、窗宽为200~400Hu;骨窗位为300~400Hu,窗宽为1 000~1 500Hu。将薄层数据做图像后处理,较常用的方法以MPR为主,必要时以VRT辅助。将扫描所获得的图像传送到PACS系统进行图像存储,也可以刻光盘进行存储。

(七)临床应用

腕关节的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关节周围骨肿瘤、关节结核或炎症、骨缺血坏死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