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直接影响恶性肿瘤发展和转归,具有积极心理的患者,能始终抱有希望和信心,能与周围人保持密切联系,其生存期较长。相反,消极的心理行为,则加速恶性肿瘤的恶化过程。美国作家亨利的名篇《最后一片叶子》,记述了一位年轻的女画家到郊外去写生,有一天她得了不治之症。她躺在旅馆的床上,忽然注意到窗外长青藤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从此便认定这片叶子是她生命的象征,叶子一落,她就要死了。有一天晚上,暴风骤雨突然来临,她想那片叶子一定保不住了,于是哭得很伤心。但是,第二天打开窗户一看,那片叶子依然如故。于是她十分高兴,病也好多了。其实那片叶子本来已经落掉,现在的这一片叶子是一位老画家冒雨为她画在那里的,后来那位患者活了很长时间。
有位农村妇女经某大医院妇科门诊检查,涂片和宫颈活检都证明是患了宫颈癌。当时医生仅告诉患者诊断结果,给些药后,未作过多的治疗。患者回家后仅吃了些中药,心情舒畅,几年后来复诊时,发现恶性肿瘤消失了。因为这位妇女家住山区,本人又是文盲,不懂得恶性肿瘤会致命,因此,一点也不忧虑紧张,且能积极治疗。所以,预后很好。许多患了恶性肿瘤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或治愈的患者,都是能够保持乐观态度,主动配合各种治疗的。
还有一个事例,某医院的检验科,不慎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工作误差,错将一位早期肝癌患者的检验结果,写到了另一位普通患者的报告单上。而这位普通患者的化验结果却写在早期肝癌患者的报告单上。自从那天开始,那位肝癌患者好像“死刑”得到特赦,宽怀释念,心情舒畅,亲朋好友都来为他庆幸。后来,经过其他治疗的配合,患者居然恢复了健康,精神饱满地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
在临床上也常有这种情况,有的患者开始治疗后病情很快好转,但后来又突然复发,主要是因为患者对于医生的治疗方法疑惑,对治疗的配合也大打折扣,不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加重了病情进展。为了不使病情反复,患者应排除对恶性肿瘤的恐惧感,克服心理矛盾,积极向能够帮助自己重获健康的每一个人伸手求援,向家人、好友、医生护士要求更多的爱护和照料,寻求他们给予同疾病斗争的力量和勇气,寻求大家的爱心和支持。不要想像疾病的最终结果,不把疾病看作自己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果总是认为将来会像现在这样痛苦不堪,必然会自暴自弃,加剧生理状况的恶化。恐惧和痛苦都是暂时的,由此带来的烦恼与绝望也必将过去。我们应该平心静气地思考眼前的障碍和克服的方法,应该把全部精力用于证明我们具有渡过难关的能力和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