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大会上的校园卫生及常规要求

学生大会上的校园卫生及常规要求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形式的卫生宣传活动,或是依靠社会多种力量进行,或是双方互相协作进行,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较卫生部门单独进行都要广阔得多,深远得多,这也是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宣传教育工作的一大特点。

关于宣传活动的组织形式,则根据不同的阵地和场所而定,也是多种多样的。

1.医院宣传 医院不仅是诊疗疾病的中心,同时也是对广大患者进行卫生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许多医务人员把开展医院宣传工作,作为改进医疗作风、树立医疗威信、争取病员合作的必要环节。绝大多数医院、门诊开展候诊教育,病房组织工休座谈会,进行宣传和交流。

2.集会宣传 经常召集群众大会、广播大会、居民院落会、座谈会、讨论会、儿童会、母亲会等,向这些特定人群宣传,因为内容具体、针对性强,所以,效果良好。此外,卫生部门还发挥了解放区的老传统,经常“逢会插一脚”,即利用当地各种会议,如群众会、干部会、劳模会等,进行卫生宣传。集会宣传,是当时各地普遍和经常利用的宣传方法。

3.学校教育 1951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再次就学生健康问题写信给教育部部长马叙伦。信中说:“此问题值得注意。提议采取行政步骤,具体地解决问题。”“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

1951年7月13日,政务院第九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决定》指出:“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乃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培养有强壮体魄的现代青年的重大任务之一。”《决定》从六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一是调整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的时间;二是减轻学生课业学习与社团活动的负担;三是改进学校卫生工作;四是注重体育、娱乐活动;五是改善学生伙食管理办法;六是学校经费的支配,应适当照顾保健工作的需要。

1951年9月,全国各地中学开设《生理卫生》课,其中包括生理卫生、防病保健方面的知识。

195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设卫生教育课,30学时。

1956年,山西省稷山县董家庄村医卫洪义自编讲义,在太阳村小学开设了卫生课的先河。

此外,各省市在农村民校、夜校、冬学或识字班,开设卫生课,结合农民生活习惯和当地疾病流行情况,由农村医生或民校教师,讲解有关生理卫生和预防疾病的知识。

4.“馆、站”宣传 城乡各地文化馆(站)、俱乐部,既是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普及卫生知识的场所。在文化馆、俱乐部里,除陈列卫生书刊、图画,放映卫生科教电影、幻灯外,还组织多种形式卫生宣传活动。此外,各地影剧院及其他游乐场所,也常常放映卫生科教电影、幻灯,进行卫生宣传活动。

5.组队宣传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卫生部门组织了众多的宣传队、宣传组,或派赴山区进行卫生宣传,或到农村疫区配合防治疾病开展宣传工作,或利用民间传统节日进行文娱形式宣传,或赶赴民间集市、茶馆、庙会、游艺大会、骡马大会、物资交流大会等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或配备宣传车或宣传船,携带各种卫生宣传教育器材,向市民或渔民进行卫生宣传。

6.卫生训练 自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注重培训基层卫生人员和卫生积极分子。多年来,各地培训了为数众多的基层保健员、接生员、保育员、宣传员、急救员、红十字卫生员等“六大员”,同时还集训了一大批工会、共青团、妇联干部等卫生积极分子。他们既是开展卫生工作的基层力量,又是传播卫生知识的桥梁。

这些形式的卫生宣传活动,或是依靠社会多种力量进行,或是双方互相协作进行,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较卫生部门单独进行都要广阔得多,深远得多,这也是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宣传教育工作的一大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