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农村健康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转型时期。各省、市从当地实际出发,结合中心,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工作。
1.结合中心,开展健康教育
(1)结合卫生中心,开展健康教育: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的农村健康教育结合农村卫生中心工作,开始了新的实践与探索。
福建省于1988年,以永安县大湖乡实施农村健康教育示范项目,取得成功。之后全省推广永安县抓好“四有”(天有卫生广播线、村有卫生宣传栏、校有卫生常识课、队有卫生宣传员)的经验。根据80年代末统计,福建全省71个县(市)有线广播站都办起了卫生知识专题节目,一半以上的农村大队和城市居委会也办起了卫生广播;77%的农村大队和居委会有卫生宣传栏;55%的小学有卫生课或举办卫生知识讲座,90%的农村大队有卫生宣传员。
山西省在80年代后期,围绕“除害灭病讲卫生”“两管五改”等中心工作,比较系统地开展农民健康教育。第一,建立三级健康教育网络;第二,编写农民健康教育材料;第三,采用切合实际的教法,采用“小学生包户”的办法,带动家庭学卫生、讲卫生。
1985年,河北省为了配合“两管五改”工作的开展,省健康教育所用高档有机玻璃制作完成10余组宣传“两管五改”重大意义与方法的立体模型和展板,先后送到安县、保定、石家庄农村开展巡回展示,受到农民的欢迎。
江苏省射阳县自1986年开始,配合中心在全县逐步开展创建健康教育普及村和健康教育普及乡镇活动,采用开办健康教育夜校,乡村卫生广播,开展“五星户”评比活动,开通电话咨询热线,组织志愿者开设“健康早市”,提供健康知识咨询服务,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2000年成立了县和乡镇农民健康教育协会;由于多年坚持开展活动,使工作成效显著。该县在20世纪90年代已成为全省农村健康教育先进县;2002年以后,又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试点县和示范县。
(2)配合文明村创建活动,开展健康教育:从1985年开始,大连为配合省市级文明镇村建设,在开展农(渔)民健康教育工作中,先抓“五有”建设,即:“天有线”——家家安装有线广播;“地有栏”——村村有卫生宣传栏;“村有室”——每个村在住户集中的地方建设文化室作为健康教育活动场所;“所有人”——每个卫生所有一名乡医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校有课”——中小学、幼儿园开设卫生课。落实“四种教育形式”:一是文化活动中心户,按照居住区域划分十几户为一组,组长家即为活动中心户,组长即为户长。利用工余闲暇时间由户长组织学习卫生知识。二是家庭教育学校,以村为单位办校,村长任校长,教员由乡村医生和学校卫生教师担任,根据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上课。三是健康教育展览,把卫生保健知识制成展板、配合图片和标本办展室,组织村民参观学习。四是电化教育,按照农民卫生科普教材内容,组织摄制了12集《健康之路》卫生科普录像片,利用电视台和闭路电视向农(渔)民播放。
2.因地制宜,拓展健康教育试点 1982年-1986年间,黑龙江、福建、辽宁三省与沈阳、丹东两市,都根据自身实际在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工作并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会后出版了材料汇编,其中关于开展农村健康教育的作法与经验的文章占一定比例,对当时这些省市拓展健康教育工作十分有益。
1984年,云南省防病站在建水县搞卫生宣传试点。
1985年初,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制定了市、县、乡三级卫生宣传教育工作考核评比(试行)标准,并提出“一网五有”(“一网”即建立县、乡、村三级卫生宣传教育网,“五有”即县有卫生广播、乡有卫生画廊、村有卫生板报、医院有候诊教育、学校有卫生知识课)的要求。
1986年10月,吉林省健康教育所召开全省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议,会后,编辑出版了论文汇编。
1987、1988年两年间,北京市对农村居民进行了一次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调查后写成的论文“北京农民健康教育需求分析”荣获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8年,江西省卫生厅、省爱卫会针对本省情况,制定了《省健康教育五年规划》,并在永修县开展健康教育试点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