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多个部门、单位利用网络快捷的优势,迅速在网络上刊登了:地震应急逃生术、地震对人体哪方面损害最大;地震之后我们如何面对;地震后如何自救与互救等方面的内容。
5月14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印发《军队参加抗震救灾宣传教育提纲》,要求全军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部队,要充分认清抗震救灾的重大意义。
自5月14日开始,中国CDC健康教育所,紧急制作一批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包括《震后常见外伤急救(折页)》98万张,《抗震防病严防大疫(折页)》148万张,《地震后常见传染病预防(折页)》148万张,《讲究饮食卫生 防止病从口入(挂图)》15.5万张,《注意饮水安全 预防肠道疾病(挂图)》15.5万张,《地震应对小常识(宣传单)》101万张,《正视震后反应,做好心理调适(折页)》50万张,《关怀和抚慰儿童的心灵(折页)》50万张,《地震救援人员心理应对小常识(传单)》20万张,《积极预防传染病,确保灾后无大疫(招贴画)》5万张,及时发到灾区民众之中,起到了防病保健的作用。
5月15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献给灾区人民:抗震救灾自助手册》一书,印制2万册,发给受灾群众。《自助手册》采取一问一答的编写方式,准确地介绍了有关抗震救灾的实用知识。
5月16日,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防疫专家连夜编写的《灾区卫生防疫知识手册》开始陆续发放至受灾群众手中,已对3万余人开展了健康教育。
5月16日,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地震灾害自救互救防疫》一书,印刷2万册,赠送给灾区人民;四川省卫生厅发放《四川省地震灾害医疗救援现场操作手册(试行)》和《四川省地震灾害卫生防病现场操作手册(试行)》,对地震灾区医疗救援、卫生防病做出指导;针对地震灾害对灾区中小学生造成的心理创伤,教育部编写下发了心理援助手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中国移动总公司,免费为四川地震灾区手机用户提供《抗震救灾手机报》服务,运用手机独特优势,为灾区人民提供党和国家抗震救灾的重大部署,各级党委、政府贯彻中央部署的具体措施,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以及生产、生活、防震、防疫、自救常识等实用信息。
5月18日,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与人民军医出版社联合编写的《震后防疫把五关》(一套三张)宣传画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和机关的直接关心和协助下,被安排在四川省内印刷,完成即在灾区发放。该套宣传画采用顺口溜的形式,独具特色,为配合抗震救灾工作重点由急救向防疫防病方向转变,在第一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5月18日,为指导当前地震灾区做好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编发了鼠疫、霍乱、炭疽3种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解放军总医院与人民军医出版社联合编印了《震区防疫手册》和《地震伤急救手册》,向灾区群众和医务人员免费下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人员需求不同,编印了《心理救援人员培训手册》《救援人员心理自助手册》和《灾区民众心理救援手册》,免费发放。
5月19日,驻渝某集团军陆航团从空中向四川广大灾区散发五万多份宣传单,宣传抗震救灾常识,并慰问灾区民众;总后卫生部卫生防疫局编写了抗震救灾部队防病口诀,从饮水、饮食、宿营、个人、心理和劳动卫生方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官兵传授卫生防病的基本知识和要领,共印发10万册。
5月20日,卫生部为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开展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紧急印发了《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卫生部为进一步加强灾区卫生防疫队伍的组织管理,明确工作职责,使其有序开展各项卫生防疫工作印发了《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工作职责》;为了提醒灾区群众讲究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中国CDC编印下发了抗震防病知识宣传挂图。
5月21日,由北京科技报联合中央电视台、法制晚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中学时事报、新浪网等16家媒体和全国范围内的数百家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倡议发起“蓝丝带行动”,援助身边因地震造成的心理受难者。
5月21日,解放军总后勤部派出八支心理救援队,赴灾区执行心理应激干预任务。这是中国军队历史上首次成建制地派出专业心理救援队。同时,总后还组织后方专业心理救援人员通过远程心理辅导等方式,多方向扩展心理救援渠道。
截止到5月21日,灾区一线军队卫生防疫力量已发放防病宣传手册28 576册,健康教育94 345人次,心理疏导18 330人次。
5月22日,针对灾区人民和救灾一线官兵的心理卫生指导需求,人民军医出版社紧急突击出版《震后心理指导手册》,陆续运往灾区。
5月22日,教育部紧急编印、出版《我们一起度过——中小学生卫生防病知识》手册80万册,发放灾区。加强了灾后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帮助中小学生及时了解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月22日,按照全军CDC的指示要求,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组织人员,利用多种形式,采取不同方式,积极为震区提供卫生防病知识。编印了《抗震防病保健须知》《震后卫生防病知识问答》和《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技术方案》等宣传单和知识手册。与解放军卫生音像出版社和人民军医出版社合作,印制了《震后卫生防疫防病知识问答》光盘、《抗震救灾部队防病口诀》折页和抗震救灾防病宣传画,分批发放了20余万份(册)。
截止5月23日23时,我国投入地震灾区医疗防疫人员已超过8万名。
6月5日,卫生部编印了6万套(一套三张)宣传画,分别为《成人心理自助》《中学生心理自助》及《学前儿童小学生心理支持》,发放灾区,协助灾区群众开展心理自救互救。
在救灾过程中,广大健康教育工作者针对地震灾后卫生防病的现状,结合专业的特点,及时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张贴宣传画、写标语、挂横幅、拟定专题进行宣传教育。无论从安置点帐篷到民兵集中营地,还是从普通灾民到个体工商户,健康教育工作者几乎走遍了整个受灾地区,教育内容涉及传染病防治、预防食物中毒、防暑降温、防火、预防儿童烫伤和心理健康等。从震后防疫防病的细节讲起,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使灾区群众掌握相关防病知识。同时进行地震灾民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等调研项目,及时完成调查和结果分析,探索了地震灾区卫生防病工作中的健康教育策略,为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宝贵资料。汶川地震发生后,心理干预工作随即启动。在卫生部门和军队系统最早派往灾区的救援队中,都有专门的心理救援人员,他们在抢救幸存者、医治人民身体创伤的同时,也在抚慰灾区民众受伤的心灵。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50支以上的心理救援队赶赴了灾区。另外,有关部门还开通了心理援助电话热线,一些电台也开通了心理援助专门节目,为灾区群众提供心理援助服务。救援人员还在灾区发放心理健康相关材料,指导群众开展心理自救。心理扶助的对象除了灾区群众外还有志愿者、部队官兵、医务人员和灾区现场的记者等。在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我国卫生部门、各地方政府以及民间组织派遣了大量的心理救援人员进入灾区,为灾区人民提供心理上的帮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心理救援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