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妊娠后阴道不时下血,或时下时止,量少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若妊娠期见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亦称胎气不安。胎漏、胎动不安是堕胎小产的先兆,若不及时治疗,或久下不止,则可导致堕胎。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则属习惯性流产。耗损肾精,或因邪热动胎,或孕后跌仆闪挫,或手术和药物及有毒物质影响,干扰胎气。中医治胎动不安,多以固肾安胎为大法。
妊娠后阴道不时下血,或时下时止,量少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若妊娠期见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亦称胎气不安。胎漏、胎动不安是堕胎小产的先兆(西医称为先兆流产),若不及时治疗,或久下不止,则可导致堕胎。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则属习惯性流产。
本病的病因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①胎元方面,夫妇之精气不足,两精虽能结合萌胎,但胎元不固,或胎元有缺损,胎多不能成实。②母体方面,因气血虚弱,肾气不足,或房事不节。耗损肾精,或因邪热动胎,或孕后跌仆闪挫,或手术和药物及有毒物质影响,干扰胎气。现代医学认为,母体全身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严重贫血、心脏病、高血压、肾炎或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子宫肌瘤等,均可影响胚胎生长发育,导致流产。
中医治胎动不安,多以固肾安胎为大法。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用药的侧重点亦有不同。因肾虚胎元不固者,当固肾安胎,兼以益气;因气血虚弱而胎动不安者,宜益气养血安胎;因血热扰动胎元者,当清热安胎;因扭挫伤而损胎者,当益肾和冲,和血安胎。清·单南山《胎产指南》指出:“安胎方以补为主,佐以顺气清凉,参术黄芩,乃安胎之圣药,归芎怀熟,实补血之良剂,佐以紫苏叶陈皮,可为常服方也。”此处说的是:治疗胎动不安,以补肾益气血为主,佐以理气安胎药和清热安胎药,党参、白术、黄芩是安胎主药;当归、川芎、熟地黄,能养血安胎;紫苏叶(以用紫苏梗为佳)、陈皮能理气安胎,可以作为安胎的常用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