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支气管炎调理治疗方

支气管炎调理治疗方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日服2~3次,每次服15~20毫升,10日为1个疗程。每日清晨取四仁末20g,鸡蛋1枚,蒸成蛋羹1小碗服用,连服半年。配方:北沙参、甜杏仁各15g,款冬花、紫苏叶、黄芩、桑皮、瓜蒌、法半夏、川贝母、火麻仁各10g,陈皮5g,生姜3片,猪大肠90g,猪肺150g,调味品适量。坚持服用1个月。放入碗内同蒸,将梨与汁同服。

(一)内服方

方1 黄芩前胡杏仁汤方

配方:黄芩15g,前胡12g,苦杏仁12g,桔梗12g,鱼腥草30g,金银花12g,瓜蒌15g,橘红15g,炙款冬花12g,川贝母12g。

制用法:取上药加水煎服。

功效:此方有宣肺清热,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热,风热犯肺,或外感风寒,风寒入里化热,痰热内蕴,肺失宣降之证,症见咳嗽,咳黄色黏痰,咽喉肿痛,或伴发热,口干鼻燥,舌质红,苔薄黄等。

方2 白胡椒萝卜生姜陈皮汤方

配方:白胡椒5粒,萝卜100g,生姜3片,陈皮10g。

制用法:白胡椒、萝卜,生姜3片,陈皮10g,煎熟饮汤。

胡椒性热,阴虚火旺体质者慎用。

功效:主治咳嗽气管炎。

方3 开合散

配方:五味子9g,细辛3g,干姜1.5g。

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3g,日服2次。

功效:开合理肺,镇咳平顺。主治急慢性气管炎(肺寒型)。

方4 麻车汤方

配方:麻黄3g,车前子6g。

制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或制成丸剂,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3g,日服2次。

功效:宣肺利水止咳,主治急慢气管炎咳喘(水邪犯肺)。

方5 鱼腥草甘草车前草汤方

配方:鱼腥草30g,甘草6g,车前草30g。

制用法:用鱼腥草、甘草、车前子,水煎服。

功效: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

方6 清肺化痰健脾汤方

配方:鱼腥草30g,败酱草30g,薏苡仁30g,黄芩9g,川贝母9g,苦杏仁9g,桑白皮15g,茯苓12g,炒白术12g,桔梗6g,炙甘草6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主治清肺、壅肺、肺部两虚,对支气管炎有效。

方7 红皮白心萝卜泡蜂蜜

配方:红皮白心萝卜1个,蜂蜜30毫升。

制用法:将红皮白心萝卜洗干净,带皮切碎放碗里,上淋蜂蜜,置一夜饮服。

功效:治急、慢性气管炎咳嗽。

方8 枇杷核陈皮甘草汤方

配方:枇杷核9g,陈皮6g,甘草6g。

制用法:枇杷核、陈皮、甘草加适量水同煎,早晚分服。

功效:治急性气管炎(核仁有毒,不可多用)。

方9 丝瓜藤甘草汤方

配方:丝瓜藤50g,甘草5g。

制用法:取打霜后丝瓜藤、甘草,水一碗煎汤一次服下,每日2次,连用半个月至20天有效。忌烟酒、辣物。

功效:主治老年性气管炎。

方10 海带根生姜红糖水

配方:海带根500g,生姜50g,红糖适量。

制用法:海带根、生姜、红糖,加水1 000毫升,熬成500毫升。每日服2~3次,每次服15~20毫升,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慢性气管炎哮喘。

方11 灵芝汤方

配方:灵芝若干。

制用法:每日将灵芝(切成片)10g左右放在锅内,加水500毫升,煮开后用小火煎20分钟,然后把煮好的灵芝液倒入杯中晾温口服。锅中的灵芝可再加水500毫升煎第二次。

功效: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二)食疗方

方12 四仁鸡蛋羹

配方:白果仁、甜杏仁各1份,胡桃仁、花生仁各2份,鸡蛋1枚。

制用法:白果仁、甜杏仁各1份,胡桃仁、花生仁各2份,共研末。每日清晨取四仁末20g,鸡蛋1枚,蒸成蛋羹1小碗服用,连服半年。一般从初秋开始,一直服到次年春暖花开时。

功效:此方有扶正固本、补肾润肺、纳气平喘之功效,对咳喘日久的老慢支患者较为适用。

方13 人参蛤蚧粥

配方:蛤蚧粉2g,人参粉3g,糯米100g。

制用法:先将糯米煮成粥,加入蛤蚧、人参粉搅匀,趁热服。

功效:有补肺肾、益元气、平虚喘之功效,适用于肺肾两虚的老慢支病人。

方14 沙参杏仁猪肺汤

配方:北沙参、甜杏仁各15g,款冬花、紫苏叶、黄芩、桑皮、瓜蒌、法半夏、川贝母、火麻仁各10g,陈皮5g,生姜3片,猪大肠90g,猪肺150g,调味品适量。

制用法:将诸药择净,装入布包;猪肺、肠洗净,切块,飞水,与诸药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煮至猪肺、肠烂熟后,去药包,加调味品等,再煮一两沸服食,每周2~3剂。

功效:可清热宣肺,润燥滑肠,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黄,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及直肠脱垂,痔疮等患者。

方15 芡实炖老鸭

配方:芡实200g,老鸭1只,葱、生姜、料酒各适量。

制用法:把洗净的生芡实装入鸭腹,置沙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后,放入葱、生姜、料酒,文火炖熬2小时,至鸭肉熟烂即成,吃肉喝汤。

功效:主治老年性支气管炎、哮喘。

方16 核桃泥

配方:紫衣核桃1个。

制用法:取紫衣核桃,每晚临睡前细嚼后服下。

功效:核桃肉有补肾养血、润肺纳气作用,适宜肾虚的老慢支患者食用。

方17 山萸肉粥

配方:山药50g,山茱萸40g,粳米100g。

制用法:将山药、山茱萸肉煎取浓汁与粳米同煮粥,日服1~2次。

功效:有补肾益精之功效,适用于肾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病人。

方18 雪梨萝卜羹

配方:雪梨2个,圆萝卜2个,生姜1块(约10g),蜂蜜50g。

制用法:先将雪梨、萝卜和生姜洗净,剪去根蒂。用榨汁机榨汁,然后入锅内用文火同煮如糊状,如太干可加适量清水一起煮,最后加蜂蜜即成,喝汤羹,每日1~2次。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适用于慢性气管炎的咳嗽咯痰。

方19 柿饼泡冰糖

配方:柿饼3个,冰糖适量。

制用法:柿饼放入锅中,隔水煎至柿饼绵软,放冰糖溶化,即可食用。每日1次。

功效:治老年支气管炎。

方20 无花果蜂蜜

配方:霜打无花果500g,加蜂蜜200g。

制用法:用霜打无花果,加蜂蜜,煮成膏状,放入瓶中,每天早晚空腹各吃一汤匙无花果蜜汁。

功效:主治气管炎。

方21 仙人头泡水

配方:仙人头。

制用法:仙人头(俗称“白萝卜种”)洗净晒干,每天取适量切片泡水当茶饮用。

功效:用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有辅助治疗效果。

方22 萝卜麦芽糖

配方:萝卜500g,麦芽糖30g。

制用法:萝卜洗净榨汁300毫升,加麦芽糖30g,隔水炖熟饮服。

功效:主治气管炎。

方23 百合银耳羹

配方:百合15g,银耳15g,太子参30g。冰糖适量。

制用法:先将百合择净、洗净,银耳用温水发泡,剪去根蒂。与洗净的百合、太子参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转用文火炖至银耳熟烂,加冰糖即成。作为点心喝汤羹,每日1~2次。

功效:滋阴益气,润肺止咳。适用于肺胃气阴不足的咳嗽、少气、口干等症。主治气管炎。

方24 百合枇杷蜜

配方:百合50g,鲜枇杷50g,蜂蜜50g,淀粉适量。

制用法:先将百合和枇杷摘净、洗净,剥去枇杷皮和核,和百合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中火煮沸,再转用文火炖至百合和枇杷熟烂,加湿淀粉,调匀后加入蜂蜜即成。

功效:滋阴润肺,化痰止咳。适用于燥热伤肺,肺阴不足的干咳。主治气管炎。

作为点心,每日1~2次。

方25 虫草百合炖鸭汤

配方:百合30g,冬虫夏草10g,肥鸭200g。冰糖适量。

制用法:先将百合摘净、洗净,冬虫夏草和鸭肉洗净,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中火煮沸,再转用文火炖至鸭肉熟烂,加冰糖即成。

功效:滋阴补肺,清热化痰。适用于肺热阴虚所致的咳嗽咯痰、口燥咽干和腰膝酸软。主治气管炎。

饮汤吃肉,每日1~2次。

方26 黄芪乌骨鸡

配方:黄芪60g,乌骨鸡1只。

制用法:将乌骨鸡去毛和内脏,切块,放沙锅中与黄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可分作3~4次食用。坚持服用1个月。

功效:功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与滋肾养血的乌骨鸡同炖,能显著增强机体防御能力。主治气管炎。

方27 川贝百合汤

配方:川贝母50g,百合8g,荸荠25g,大鸭梨50g,冰糖适量。

制用法:将荸荠洗净,去皮切碎;大鸭梨去皮、核,洗净切片。上品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20分钟即成。每日1剂,分2次食完,连服3~5日。

功效:能清热生津,化痰止咳。适用于支气管炎咳嗽痰黄黏稠量少,口咽干燥,舌红少津,小便短黄等。

方28 羊骨核桃粥

配方:羊骨1 000g,核桃仁20g,大米150g,葱白、细盐调料适量。

制用法:将羊骨洗净锤破,加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粥,待熟时调入核桃、生姜、葱白、细盐少许,稍煮即可。早晚温服。

功效:能温肾纳气,适用于咳嗽气喘,动则加剧,遇冷则剧,四肢不温者。

方29 海蜇荸荠汤

配方:海蜇60g,鲜荸荠120g。

制用法:海蜇,用水漂去盐味,加鲜荸荠共同煎汤,吃荸荠及汤。

功效:适用于咳痰黄稠、咽干舌红等之热咳。

方30 百合汤

配方:百合100g(干百合30g),冰糖适量。

制用法:加水煎汤,饮汤食百合,早晚各1次。

功效:适用于肺虚久咳。

方31 川贝母蒸梨

配方:川贝母5g,生梨1个,冰糖适量。

制用法:先将梨切去头部,剜空梨心,放入冰糖、川贝母,再将梨头盖上,用牙签固定。放入碗内同蒸,将梨与汁同服。

功效:适用于咳嗽初起而痰多者。

方32 三仙饮

配方:生萝卜250g,鲜藕250g,梨2个。

制用法:上品切碎绞汁,加蜂蜜适量。热咳者可生服,寒咳者将汁加生姜数片,蒸熟后服用。

功效:主治支气管炎。

方33 母鸡汤

配方:母鸡750g,葱、姜、蒜各10g,盐5g,味精1g,酱油20毫升,料酒30毫升。

制用法:将母鸡宰杀、洗净,切块上文火蒸煮,然后放调料、食用。

功效:主治气管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