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耳声导抗检查

耳声导抗检查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耳声导抗检查又称声阻抗测试,是临床常用的客观性的听觉功能测试方法,可以测试鼓室压力的变化、听骨链的活动情况、面神经及听神经的功能情况等。1.声导抗测试仪的组成 ①探头,可封闭耳道或连接到耳道,包括扬声器发出探测声能,传声器监测外耳道声能的变化,气泵的出气口。临床常见于咽鼓管功能不良。概括为纯音听阈正常或轻度下降,声反射阈即提高或消失,是蜗后病变的主要特点;声反射振幅异常增长;声反射衰减阳性。

耳声导抗检查又称声阻抗测试,是临床常用的客观性的听觉功能测试方法,可以测试鼓室压力的变化、听骨链的活动情况、面神经及听神经的功能情况等。

耳声导抗是声导纳和声阻抗的总称,声导纳是声能被传递介质接纳传递的声能,声阻抗是声能在传递介质的表面所遇到的阻力,两者呈负相关;鼓膜的劲度与鼓膜的弹性、听骨链、中耳的压力有关,劲度大,鼓膜反射进入耳道的声能就越大,反之,劲度小,则反射的声能就小。

1.声导抗测试仪的组成 ①探头,可封闭耳道或连接到耳道,包括扬声器发出探测声能,传声器监测外耳道声能的变化,气泵的出气口。②气压系统,改变耳道的气压。③声导抗测量系统,可检测传入扬声器、传出器(微音器、放大器)之间的电压值变化即导抗值的变化。④声反射激活系统,传递纯音、噪声等信号至同侧及对侧耳道。⑤记录装置等(图1-4-6)。

图1-4-6 声导抗测试仪组成模式

2.检测条件 仪器的调整校对,耳道耵聍清理,让不配合儿童进入睡眠状态,并告知受检者在检测过程中保持安静,不讲话,不做吞咽动作,探头的消毒及佩戴。

3.检测目的 利用耳道压力的变化可以改变鼓膜的张力,进而引起鼓膜对声能传导的改变,通过测试声能传导和返回的变化来分析中耳的传音功能和脑干听觉通路的功能。

4.测试方法简介 耳机给声,耳塞的气压管道给予耳道压力,耳塞的声能检测系统测试接受到的反馈声能。一般情况下用226Hz的探测音,婴幼儿用660Hz或1 000Hz的探测音。

5.检测结果 鼓室导抗图,镫骨肌反射。

(1)鼓室导抗图:又称声顺图,鼓膜劲度改变,通过鼓膜传递进入鼓室的声能会发生改变,从鼓膜反射的声能也相应发生变化。根据这一原理连续给耳道一定的正压到负压,鼓膜的劲度随之发生由大到小再到大的过程,也即声顺值出现由小到大再到小的变化,以耳道的压力为横坐标,以声顺值为纵坐标,描绘成的曲线即声顺图也即鼓室导抗图。

A型:也即正常型,在鼓膜内外压力基本相当,耳道基本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也即鼓膜劲度最小的情况下声顺值最大,波峰在横轴的零压附近(图1-4-7)。A型又分Ad型和As型。

Ad型即声顺增高型,振幅高于正常,峰压点正常,多见于鼓膜松弛或萎缩而鼓室压力正常,也见于听骨链中断(图1-4-8)。

图1-4-7 正常声导抗鼓室图

图1-4-8 声导抗Ad型鼓室图

As型即声顺减低型,振幅低于正常,峰压点正常,可见于听骨链固定、鼓室硬化症等(图1-4-9)。

B型:即平坦型,改变耳道压力,声顺值不发生变化,曲线为平坦型,无峰,常见于鼓室积液、鼓室粘连、鼓室肿物等,也见耳道耵聍完全堵塞、鼓膜穿孔等情况(图1-4-10)。

图1-4-9 声导抗As型鼓室图

图1-4-10 声导抗B型鼓室图

C型:即负压型,鼓室内负压,只有给予耳道一定的负压,使鼓膜内外的压力相等,鼓膜劲度才最小,声顺值最大,表现在鼓室导抗图上即峰压点处于负压,有一定的峰值(图1-4-11)。临床常见于咽鼓管功能不良。

(2)镫骨肌反射,又称声反射,当声刺激进入内耳转变成听神经冲动后,经耳蜗神经传递到脑干耳蜗腹侧核,经同侧或对侧上橄榄核传向两侧的面神经核,经面神经传出至镫骨肌支,引起镫骨肌的收缩,改变鼓膜的劲度,出现声顺值的变化,此过程称为镫骨肌反射。根据镫骨肌的反射情况可判断听敏度、耳聋的性质、周围性面瘫的定位等。

①不能引出镫骨肌反射的因素:声刺激信号的强度或时程不足以引起镫骨肌收缩;上述反射弧的任一部位有病变;镫骨肌的收缩引起的声导抗值的变化未能被仪器所检测出来,或镫骨肌虽收缩但未引起声导抗值的变化。

②声反射阈:能引出重复的声导抗变化的最小信号的声强即为声反射阈,可分同侧声反射阈和对侧声反射阈(监测耳相同,给声耳不同),交叉声反射阈与非交叉声反射阈(给声耳相同,监测耳不同)。声反射阈对鉴别耳蜗性聋或蜗后性聋有一定的帮助,声反射阈的正常值很重要,纯音测试听力正常的耳声反射阈在70~100dBHL。若声反射阈>正常值15dB以上,而鼓室声导抗图正常出现,则基本可排除耳蜗后性聋,当纯音听阈在65dB以下而声反射却不能引出者要考虑耳蜗后病变的可能。

③镫骨肌反射临床意义:可判断病变特点。

传导性聋的特点:声反射阈值提高或消失;一侧传导性聋听阈超过30dB,双侧交叉声反射均消失;患耳给声刺激健耳可能存在声反射,健耳给声患耳可能不出现声反射。

耳蜗性病变的特点:耳蜗性病变多有响度异常升高现象,声反射阈不一定提高;引出声反射的声强<60dBSL。

蜗后病变的特点:蜗后病变如听神经瘤等即使纯音听阈正常,声反射也有30%左右的不能引出,听阈增高,声反射引出率迅速降低,纯音听阈>30dBHL以上,70%以上的患耳不能引出声反射。概括为纯音听阈正常或轻度下降,声反射阈即提高或消失,是蜗后病变的主要特点;声反射振幅异常增长;声反射衰减阳性。

脑干病变:利用交叉非交叉声反射的关系可初步判断病变损害的部位。

a.一侧交叉反射异常,其余正常,考虑病变在给声耳的同侧上橄榄复合体(图1-4-12)。

b.传入病变:一侧的交叉和非交叉反射异常,对侧的交叉非交叉正常,病变在同侧的听神经、蜗核或严重的耳蜗损害(图1-4-13)。

图1-4-11 声导抗C型鼓室图

图1-4-12 图示单座式声发射

图1-4-13 图示对角式声反射

c.双侧交叉异常,非交叉正常,病变位于斜方体平面的脑干中线(图1-4-14)。

d.一侧交叉反射异常,非交叉反射正常,对侧的非交叉异常,对侧的交叉反射正常,病变在对侧的中耳或面神经(图1-4-15)。

图1-4-14 图示水平式声反射

图1-4-15 图示垂直式声反射

e.两侧的交叉反射异常,一侧的非交叉异常,对侧的非交叉正常,则病变位于该侧的面神经及听神经,或同侧严重的中耳病变,或中枢性病变(图1-4-16)。

f.所有交叉非交叉声反射均消失,提示双侧严重的感音性听力损失、广泛的脑干尾部病变、双侧的中耳疾病。

面神经疾病位置的判断:声反射有重要的帮助,可帮助鉴别病变部位在镫骨肌支的近端或远端,声反射正常,病变则位于镫骨肌支的远端,声反射异常,病变则位于近端,前提是排除中耳病变。

鉴别非器质性听力损失:即鉴别真假听力损失,声反射阈正常,一般听力损失≤20dBHL;若纯音听阈大于听反射阈,或反射阈仅高于听阈15dB,则听力损失为假性听力损失。

图1-4-16 图示倒L型声反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