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指耳蜗接受到声能后由外毛毛细胞主动收缩引起基底膜运动而产生的振动,经镫骨等听骨链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震动,从而在外耳道记录到一种声信号,称耳声发射。
1.测试条件 检测时被测试对象在隔声房间内,保持安静和觉醒,成人背对检测人员,取坐位,婴幼儿可安睡。
(1)自发性耳声发射(spontaneoue otoaccoustic emissions,SOAE),无任何声刺激的情况下在外耳道记录到的稳态的声信号。正常听力的成人检出率约35%,但婴儿可达70%,与年龄有关,临床应用较少。
(2)诱发性耳声发射(evoked OAE,EOAE)又分3种。
①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ly evoked OAE,TEOAE),声刺激信号为单个瞬态声刺激信号,临床常用。
②刺激频率耳声发射(stimulus-frequence OAE,SFOAE),刺激信号为稳态纯音声信号,由于引出的信号强度和概率较TEOAE为低,临床应用较少。
③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product OAE,DPOAE),由两个频率的信号同时刺激而产生的一个新的频率的耳声发射信号,临床实用、应用广泛。
2.检测目的 用于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用于鉴别感音性聋和蜗后病变;鉴别伪聋。
3.OAE的测试和记录方法 测试在噪声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40dB的隔音室内进行,测试时成人患者保持清醒、安静、勿吞咽,婴幼儿可安睡,导线用小夹固定,不接触身体,探头内有给声的部分和有微音器功能的声信号接受探测部分,探头和外耳道需密封。根据给出的信号不同可检测TEOAE或DPOAE。获得的耳声发射信号应用叠加技术消除本底噪声信号,提高检出的敏感性。
4.检测结果
(1)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临床应用:TEOAE的正常值多在-5~20dB SPL,很少超过20dB SPL。在正常人60岁以下检出率近100%,>60岁则出现率下降,可降至35%左右。TEOAE消失说明听觉通路有病变,TEOAE的阈值与1~4kHz的纯音听阈相近,当纯音听阈超过30dBHL,不能检出TEOAE。检出TEOAE,表明听力基本正常;检测不出TEOAE,表明中耳或内耳有病变;蜗后病变对检出TEOAE影响不大。TEOAE在儿童和婴幼儿的听力筛选中简便、客观、无创伤性,较其他的听力筛选方法更准确可靠。
(2)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临床应用:耳蜗基底膜受到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刺激后会产生基底膜新的振动而在耳道内被探测到,即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原理与基底膜的波形理论有关,一个频率的刺激信号会在基底膜的相应位置表现出最大的振幅,当两个频率的信号同时作用于基底膜时,会在基底膜新的位置(不同于前两个位置的最大振幅处)产生最大的振幅,此新的位置的最大振幅即新的频率信号就是前两者频率的畸变产物。
临床检测中探头内给予耳道的两个频率的刺激信号分别记录为f1和f2,f1<f2。以高于本底噪声3dB为反应出现的鉴别标准,扫描500次,得出0.5kHz、1.0kHz、2.0kHz、4.0kHz、6.0kHz、8.0kHz各频率的幅值。以f0为横坐标,2f1~f2处的幅值为纵坐标,绘出DPOAE听力图(图1-4-17)。
DPOAE具有灵敏、无创、客观的特点,具有准确的频率选择性,与TEOAE比较,DPOAE反映的频区偏窄,但更准确。在高频区(4kHz以上)DPOAE检出率高。在500Hz区,仅半数正常人有DPOAE,即DPOAE在低频区不敏感。
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DPOAE的检出率随听力损失加重而下降。但蜗性聋与蜗后性聋又有所不同,耳蜗病变者DPOAE的改变随听力损失变化大,蜗后性病变者DPOAE的改变随听力损失变化小。蜗后性病变纯音听力下降,而DPOAE正常。
DPOAE可用于临床伪聋的筛查。对耳外伤纯音听觉功能极差的患者,若DPOAE正常,要考虑伪聋的可能,当然也需排除蜗后性病变的可能。
图1-4-17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