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鼻窦炎是鼻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多种因素参与的非特异性炎症,目前认为慢性鼻-鼻窦炎是由急性鼻窦炎未愈发展而来的。慢性鼻-鼻窦炎病因复杂,其中与变态反应、细菌、真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研究表明大约20%慢性鼻窦炎患者合并鼻息肉,故可将慢性鼻-鼻窦炎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与慢性鼻-鼻窦炎不伴有鼻息肉。
1.症状
(1)鼻塞:多为患者持续性鼻塞,多为双侧持续性鼻塞。
(2)脓涕:鼻腔检查可见中鼻道内有脓性分泌物,黏稠,擤出的脓涕可带有少许血丝。伴厌氧菌感染时脓涕可有臭味。脓涕可往后流至鼻咽部,刺激局部黏膜引起咳嗽。
(3)头痛或颜面部局部疼痛:部分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还可伴有头痛或局部疼痛感。各窦引起的疼痛各有特点:上颌窦炎可引起同侧颌面部疼痛,晨起时一般较轻,午后加重;筛窦慢性炎可引起鼻根部疼痛;额窦的慢性炎症主要引起额部的胀痛,晨起较轻,午后加重,低头时疼痛可明显加重,严重的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后组筛窦和蝶窦的慢性炎症可同时伴有枕部疼痛,严重的引起眼球深处钝痛。
(4)嗅觉减退:部分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可伴有嗅觉减退或消失。与嗅裂区黏膜水肿、脓性涕积聚有关。
(5)全身不适:儿童患者较常见烦躁不安、不好活动等症状,同时还可伴有头晕、精神抑郁和记忆力减退等现象。
2.检查
(1)鼻甲肿胀:鼻腔黏膜慢性充血肥厚,中道狭窄。
(2)大量的黏脓性分泌物 鼻腔特别是中鼻道可见大量的黏脓性分泌物或息肉样物。
(3)局部压痛 多表现为钝痛。
(4)鼻部CT检查(图2-8-1)。
3.诊断要点
(1)持续性鼻塞、流脓涕。
(2)鼻腔检查见中鼻道黏脓涕或息肉(图2-8-2,图2-8-3,彩图31,彩图32)。
(3)鼻部CT显示鼻窦较均匀一致的炎性改变(图2-8-4)。
图2-8-1 CT冠状位示双侧上颌窦软组织炎
图2-8-2 鼻内镜下见中道内脓性分泌物
4.治疗 慢性鼻-鼻窦炎应采取综合治疗原则,对于无解剖异常者首先采用药物治疗,可选用口服抗生素及鼻用的糖皮质激素,一般要坚持治疗3个月;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鼻腔结构解剖异常、药物使用3个月后症状未见好转的患者。
(1)药物治疗
①抗炎药物
糖皮质激素:局部使用,有消炎,抗水肿,疗程不少于12周。不推荐全身或鼻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图2-8-3 鼻内镜下中道内荔枝样新生物
图2-8-4 鼻部CT冠状位显示鼻窦炎鼻窦较均匀一致的炎性改变
大环内酯类药物:小剂量(常规剂量的1/2)大环内酯类药物(14元环)作为抗感染药物在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方面效果较明显,药物治疗不少于3个月。治疗过程中如急性发作,改为常用剂量,或改用其他抗菌药物。
②抗菌药物:用于慢性鼻-鼻窦炎急性发作,常规剂量,疗程不超过2周。常用的药物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敏感药物。应依据鼻内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在未得到确切的检验依据前,依据临床经验可选用针对化脓性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和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有效的抗生素。
③减充血剂:不推荐使用,对于鼻塞严重的患者短期使用,持续使用不超过1周。
④黏液促排剂:可稀化黏液并改善纤毛活性,推荐使用。
⑤全身抗组胺药:伴有变态反应症状的患者,口服第二代或新型抗组胺药,可以减轻鼻腔黏膜水肿程度。
⑥中药治疗:部分中药对改善症状有一定疗效,但应该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选择药物。
⑦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2%~3%):用于鼻腔冲洗,每天冲洗1~2次。对去除鼻腔脓性分泌物、促进黏膜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作用。
(2)手术治疗
鼻内镜手术。目前鼻内镜手术已经成为外科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主体手术方式,属于微创手术的范畴。纠正鼻腔解剖学异常、清除不可逆的病变,尽可能保留鼻-鼻窦的黏膜,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尤其是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通畅与引流),为鼻腔鼻窦黏膜炎症的良性转归创造生理性局部环境,最终达到鼻-鼻窦黏膜形态与自身功能的恢复。
①手术适应证: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明显解剖学异常;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鼻息肉;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满意;出现颅、眶等并发症的。
②围术期处理:围术期处理是以手术为中心,原则上应包括手术前1周至手术后3~6个月的一系列用药策略及处理原则,建议治疗方案如下。
a.术前用药。常规应用抗菌药物、鼻内局部和(或)全身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等。
b.术后局部处理时间。术后定期进行术腔清理,1周后根据术腔恢复情况确定随访处理间隔时间,持续3~6个月。
c.术后药物治疗与上述慢性鼻-鼻窦炎药物治疗原则相同,抗感染药物不少于12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