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原则】 迅速确定休克的状态,尽早祛除休克的原因,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治疗休克的继发性损害,维持生命器官功能,恢复人体正常代谢。
1.一级处置 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上级医院的帮助。同时先做以下处理。
(1)立即将病人平卧,或抬高下肢15°~20°,利于静脉回流;意识丧失者,头侧向一边,抬起下颌,以防舌根后坠;呼吸困难者可适当抬高上半身10°~15°,保温肢体但不应过热。
(2)有条件者给病人吸氧。仔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寻找休克的病因及诱因。呼吸道保持通畅。有条件者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输液管及针头要用大号的,立即予以林格液或生理盐水500~10 00ml快速静脉滴注;或先用60~100ml快速静脉注射以纠正病人的低血容量。有出血者,应同时积极止血。
(3)针刺病人的人中、十宣穴位。进针后每隔4~5min刺激1次,2~3次无效后,加刺内关、足三里和炙百会穴。刺十宣穴时需刺出少许血。
(4)尽快护送病人到上级医院。途中每15~30分钟测1次血压、呼吸次数、脉搏、体温,注意病人神志、瞳孔变化,并记尿量。
2.二级处置
(1)一般急救处理同一级处理方法。
(2)常规检查与监测: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X线片、心电图和B超。插导尿管并留置尿管,记24h的尿量和进入量。监测其脉搏及心率、血压、呼吸、神志状态。
(3)吸氧:可用鼻导管或面罩,3~6L/min;有条件者必要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4)建立静脉补液途径
①补液种类与顺序:先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增加血管内容量,并直接刺激心肌和大脑,改善血流状态等。后用胶体液如全血、血浆、白蛋白、右旋糖酐-40及706代血浆(羟乙基淀粉)等以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
②补液量:按照“按需补液”的原则,前30min内输入液体500~1 000ml,一般在第1~2个小时内快速补入1 000~2 000 ml。补液量需在心排血量、中心静脉压及临床观察下决定,同时兼顾患者的心肾功能而定。有条件者动态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并用以下指标判断液量是否补足。
液体量补足的指征:口渴感消除、颈静脉充盈良好、四肢暖、脉搏有力而不快,血压≥90mmHg,脉压>30mmHg,休克指数≤0.8,尿量>30ml/h,尿比重<1.020,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压积)<30%,CVP为8~12cmH2O。
液体量不足的指征:病人仍有口渴、精神差、面色苍白、皮肤弹性差呈花纹状、胸骨部位皮肤指压后再充盈恢复时间>2s、末梢发绀、四肢湿冷、脉搏细速、收缩压<80mmHg,脉压<20mmHg,休克指数>0.8,尿量<30ml/h,尿比重>1.020,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压积)>40%,CVP<8cmH2O。
③特殊病人的补液量和速度:有心脏病史、老年病人或病人出现肺部湿啰音增加,则补液速度应减慢。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者,24h补液量控制在1 500~2 000ml。
(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分为收缩血管药物、扩张血管药物和强心药三大类。
①用药原则
用药前要正确判断患者的微循环及补液量是否足够。
从小剂量开始用药,一般使血压控制在90~100/60~80mmHg即可。
当酸中毒、血容量、氧合状态改善而机体对此类药物无反应时,说明病人心肌有损害。
扩容的同时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随时调整用药的种类,必要时联合用药。
对重症休克病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心脏病病史者,应在有监护的条件下补液。
②扩血管药:如酚妥拉明、莨菪碱类、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适用于感染性休克的中晚期,或应用缩血管药后血管高度痉挛者(即在补充血容量后、颈静脉充盈好、CVP正常或升高者)或休克晚期(如心跳快)但液体量不足者。低血容量,高排低阻型休克、血容量未补充的病人不用。
使用剂量:①酚妥拉明每次10~20mg(儿童0.1~0.2mg/k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滴速从每分钟4~6滴开始。②山莨菪碱10~20mg加入250~500ml的液体中静脉滴注,16~20滴/分;或每次1~3mg,小壶内加入,每5~15分钟重复1次,直到微循环改善。③硝普钠0.5~10μg/(kg·min)静脉滴注,连续使用不超过3~5d。④肾上腺素每次1mg静脉注射或0.005~0.02μg/(kg·min)静脉注射。
③收缩血管药:如多巴胺、间羟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适用于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早期轻型休克或感染性休克的早期。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血容量已有补充和血压稍有回升者可与舒张血管药联合使用。血压低于90mmHg,扩容又不能迅速进行时,应立即使用。
使用剂量:多巴胺100~160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滴速从每分钟12~16滴开始。去甲肾上腺素0.5~2mg或间羟胺10~20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m1中静脉滴注,滴速从每分钟4~6滴开始,依据血压的情况来调整。
④强心类:重症休克、休克后期患者、补液过快等常并发心功能不全,尤其是老年人和幼儿,可预防性应用强心药物。
使用剂量:多巴酚丁胺120~200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滴速从每分钟12~16滴开始,依据血压的变化来调整。毛花苷C(西地兰):0.2~0.4mg稀释后静脉注射,通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24h后才使用。
(6)纠正酸中毒:纠正酸中毒的根本是改善微循环灌注,同时保护肾功能。预测酸碱失衡和计算体内重碳酸盐的缺失量:①PaCO2上升或下降10mmHg(1.33kPa),pH就相应下降或上升0.08。②pH上升或下降0.15,则碱基(HCO3)相应上升或下降10mmol/L。③所需NaHCO3(mmol)的量=[正常CO2结合力-测得的CO2结合力]mmol/L×0.3×体重(kg),100ml的5% NaHCO3=60mmol。根据血气分析及CO2结合力补碱,使血浆CO2结合力维持在18~20mmol/L。休克经积极的扩容和改善微循环后,其代谢性酸中毒将有所改善,但在除外呼吸性酸中毒后,血pH<7.3的情况下,应给予5%的碳酸氢钠200~250ml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200ml,需限制钠盐使用的患者用后者好。以后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来调节补碱的量,以免引起碱中毒而使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左移,减少氧到组织的输送。
(7)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①对于过敏性休克,中度以上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患者,常规用地塞米松10~15mg/d,静脉滴注;或用氢化可的松200~500mg/d,静脉滴注。连用3~5d后停药。
②对于重度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病人,主张用氢化可的松500~1 000mg/d,或地塞米松40~60mg/d,同时加用胃黏膜的保护药或H2受体拮抗药以防止胃出血,如雷尼替丁150mg或法莫替丁20mg加入20~40ml液体中静脉注射,2/d。
(8)纳洛酮的使用:纳洛酮可快速通过血-脑屏障,逆转应激反应时释入的内啡肽的作用,恢复交通神经、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对微循环的调节作用,使内源性多巴胺释入引起继发性升压反应,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稳定细胞膜等作用。常用量为每次0.4~0.8mg,静脉注射,继以2.4~20mg/d加入补液中静脉滴注。
(9)转院:若为重度休克的病人,在积极给予上述处理的同时请求上级医院的指导,积极转送病人到上级医院进一步监护治疗。转运途中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准备抢救患者心跳呼吸骤停,保持静脉通道、补液和吸氧等。
3.三级处理
(1)同二级基础急救处理。
(2)进一步检查与监测患者的病情:检查项目包括凝血功能、动脉血气、血电解质、酸碱浓度;必要时做CT、B超、超声心动图(UCG)等检查;监测血流动力学,如中心静脉压(CVP)。
①血乳酸监测:休克时血乳酸含量升高,提示组织灌注不足,其程度往往被作为判断休克严重程度与预后的指标。正常人静脉血乳酸浓度平均为0.6~1.7mmol/L,如静脉血乳酸≥5mmol/L即可诊断乳酸性酸中毒。亦可通过测定阴离子间隙(AG)来估计,AC=Na+-(Cl-+HCO3)。AG正常参考值为(15±2)mmol/L,AG增加可推测有高乳酸血症,但需除外肾衰竭、酮症酸中毒、药物中毒等情况。
②胃黏膜内pH测定(pHi):pHi监测使用方便、无创、结果可靠。可判断复苏和改善微循环治疗是否彻底和完全,为彻底纠正黏膜的缺血和缺氧状态提供科学的数据。
③凝血功能监测:可发现患者的凝血时间、出血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3P试验阳性,D-二聚体升高等,提示患者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可能。
④动脉血气分析:可发现患者血pH明显降低、PaCO2正常或下降、PaO2降低,提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
⑤CT、B超、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帮助发现病因。
⑥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能反映右心功能,并反映血容量、回心血量和右心排血功能之间的关系。它可指导用药,避免输液过量或不足,正常值为6~12cmH2O。肺动脉楔压(PAWP)能较好反映左心室搏血功能,在心功能不全时,对指导输液、用药(扩血管药或血管收缩药),防止肺水肿较CVP更有效,正常值为8~12mmHg。PAWP<8mmHg,提示血容量不足,积极扩容;PAWP<15mmHg,提示血容量仍不足,继续扩容;PAWP为15~18mmHg,提示血容量已接近正常,适当限制输液;PAWP为20~25mmHg时,提示有肺淤血,应限制输液,适当使用血管扩张药;PAWP>30mmHg时,提示有重度肺水肿,严格限制输液,应用强心、利尿及扩血管药。
(3)防治多器官功能不全
①防治原则:休克治疗中应补充能量,注意营养支持。休克后期如出现PIC和器官功能障碍,除采取常规治疗外,还应针对不同器官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②补充能量:具体方法为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维生素C 3~5g、10%氯化钾溶液10~15ml、胰岛素8~12U及维生素B6 200~300mg静脉滴注,每分钟20~40滴,1/d。
(4)营养支持治疗、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王永和 杨 璞 孙振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