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呼吸运动与肺的通气

呼吸运动与肺的通气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机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胸腔有节律地扩大与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由胸、腹部诸多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引起的。呼吸道的阻力增大时,肺内压的变化幅度也必须增加,气体才能克服阻力出入于肺。呼吸道的阻力与呼吸道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因此随着每次呼吸运动,胸内压也发生波动。呼吸频率和潮气量都是直接影响肺泡通气量的因素。浅而快的呼吸将使肺泡通气量大为减少。

机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胸腔有节律地扩大与缩小称为呼吸运动。胸腔扩大时肺容积扩大,空气被吸入肺内,称为吸气动作。胸腔缩小时肺容积缩小,肺内部分气体被驱出,称为呼气动作。呼吸运动是由胸、腹部诸多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引起的。

一、呼吸运动与呼吸肌

1.肋骨运动与膈肌运动 呼吸运动包括肋骨运动与膈肌运动。

(1)肋骨运动:肋骨之间有肋间肌,肋间肌分为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与肋间内肌的走行方向相交叉。肋间肌受肋间神经支配。肋间外肌收缩时,使胸腔前后、左右径扩大。肋间内肌收缩时,使胸腔前后、左右径缩小。因此,肋骨运动直接改变胸腔的前后、左右径。

图1-3 胸膜与血管、神经
1.膈神经;2.颈内静脉;3.锁骨;4.左迷走神经;5.喉返神经;6.左肺动脉;7.左主支气管;8.左肺静脉;9.膈神经,心包膈动、静脉;10.纵隔胸膜;11.胸膜下脂肪体;12.肋胸膜;13.肋膈隐窝;14.臂丛;15.第1肋;16.锁骨下动、静脉;17.食管;18.胸导管;19.副半奇静脉;20.胸主动脉、主动脉丛;21.肋间动脉、静脉、神经;22.胸交感神经节、胸交感干;23.半奇静脉;24.内脏大神经;25.肺韧带;26.膈胸膜

(2)膈:为胸腔与腹腔的间隔,由周围肌腹及中心腱构成。膈两侧向上隆凸形成两个穹窿。膈肌受膈神经支配。膈肌轻度收缩时中心腱移动不大,两侧穹窿明显下降。收缩增强时,中心腱明显下降。膈肌收缩使胸腔上下径增大,膈肌松弛时,由于腹内压的作用使膈向上回位。

2.吸气动作与呼气动作 平静吸气时,由主要吸气肌,即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而实现,是一个主动过程。平静呼气时一般呼气肌不收缩;只是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松弛,肋骨由于重力作用而下降;膈肌由于腹内压的作用被向上推而回位,使胸腔缩小,肺内部分气体被呼出。

用力呼吸时与平和呼吸不同,吸气时除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比平和吸气加强外,其他辅助吸气肌,如胸锁乳突肌、胸大肌等也参加收缩以加强吸气动作;用力呼气时腹壁肌、肋间内肌都参加收缩以加强呼气动作。

以肋骨活动为主的呼吸动作称为胸式呼吸;以膈肌活动为主的呼吸动作称为腹式呼吸。

二、呼吸时肺内压的变化

由于呼吸运动形成肺内与大气之间有压力差,所以气体才能克服呼吸道阻力出入肺脏。平和吸气开始时,胸腔扩大、肺容积随之扩大,肺内压下降,肺内压低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内;吸气之末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达到暂时平衡,气体停止流动;呼气开始时由于胸廓缩小,肺随着缩小,肺内压上升,高于大气压,于是部分肺内气体被呼出。

肺内压的变化幅度受呼吸肌收缩的速度和强度的影响,同时也受呼吸道阻力的影响。呼吸道的阻力增大时,肺内压的变化幅度也必须增加,气体才能克服阻力出入于肺。呼吸道的阻力与呼吸道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当某些肺部疾病引起支气管黏膜水肿、分泌物淤积、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时,支气管口径缩小,阻力增加。呼吸肌的收缩必须加强,才能克服呼吸道的阻力,保持正常的通气量。

三、胸腔负压及其生理意义

胸膜腔即在胸膜脏层和胸膜壁层之间的一个封闭的浆膜囊腔隙,左右胸膜腔互不相通。胸膜腔内的压力简称为胸内压。

胸膜壁层的表面受到胸廓上的骨骼和肌肉的支持,作用于胸壁的大气压影响不到胸膜腔。在胸膜脏层的表面,却受到两种相反力量的影响。大气压通过肺泡压向胸膜脏层,使胸膜腔承受一个大气压。如果肺组织不具有回缩压,胸内压就等于肺内压,也即等于大气压。但是不论在吸气或呼气时肺都处于扩张状态,也就总是具有一定的回缩压,这种回缩压的作用方向与肺内压(大气压)作用方向相反,抵消了一部分大气压,使胸膜腔承受的压力小于大气压。肺的回缩压越大,胸膜腔负压越大,反之亦然。因此随着每次呼吸运动,胸内压也发生波动。平和吸气之末,胸内压为-5~-10mmHg;平和呼气之末,胸内压为-3~-5mmHg。用力呼吸时胸内压波动也随之增大。胸膜腔内负压的存在,使肺经常保持一定的扩张状态,使肺泡不论在吸气还是呼气时都不塌陷,对肺的通气和气体交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正常人的胸膜腔是密闭的。如果胸壁因外伤穿孔或某些肺的疾病使胸膜脏层破裂,造成胸膜腔与大气相通,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此时肺因失去回缩力而萎陷,丧失气体交换的能力,应迅速进行抢救。

四、肺容积、肺容量和肺的通气功能

1.肺容积与肺容量 肺容积指肺内气体的容积。肺容积可分为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

(1)潮气量:为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一般成年人平均约为500ml。

(2)补吸气量:即在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入的最大气量,一般成年人约为2 000ml。

(3)补呼气量:系指平静呼气之末再尽最大力量呼出之气量,一般成年人约为900ml。以上三者的总和即肺活量。也就是在一次最大的吸气后,再尽最大力量呼气时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4)残气量:即在尽最大努力呼气之后,肺内尚遗留的不能呼出的气体量,平均约1 000ml。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加在一起就等于肺总量。肺容量指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体量,包括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肺活量和肺总量。深吸气量是从平静呼气末做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体量,即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指标。在平静呼气之后存留在肺中的气体量为功能残气量,亦即残气量加上补呼气量。功能残气具有缓冲肺泡气压的大幅度变化,并防止呼气末期肺泡陷闭的作用。

2.肺的通气功能 肺活量表明人的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一般成年男子的肺活量为3 500~4 500ml;女子为2 500~3 500ml。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胸围有关,并受健康状况的影响。

肺的通气率的大小常用每分通气量衡量。每分通气量等于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成年人安静时潮气量约为500ml,呼吸频率约为16/min,每分通气量约8L。运动或劳动时,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均大大增加。成年男子最大通气量可达100~110L/min,女子可达80L/min。最大通气量反映单位时间内肺和外界的最大通气能力。

每次吸入的空气不能全部进入肺泡,有一部分停留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内,这些未进入肺泡的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道管腔称为解剖无效腔或死区。一般承认的解剖无效腔容积约为150ml。计算肺泡通气量或称有效通气量时,应以潮气量减去解剖无效腔气量,然后再乘以呼吸频率,即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死区气量)×呼吸频率。呼吸频率和潮气量都是直接影响肺泡通气量的因素。但潮气量的大小对肺泡通气量更为重要。浅而快的呼吸将使肺泡通气量大为减少。从气体交换的效率来看,浅而快的呼吸较深而慢的呼吸效率低。

除解剖无效腔外,某些肺泡毛细血管暂时没有血液流过,吸进这些肺泡内的气体也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这种肺泡称作功能无效腔。解剖无效腔加上功能无效腔称为总无效腔。正常人在安静时,总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大小没有差别,但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功能无效腔显著增大,即使在肺泡通气率正常的情况下,仍然可能出现换气不足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的症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