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同检验项目标本采集的质量保证

不同检验项目标本采集的质量保证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呼吸系统疾病检验项目除包括检验科所有检验项目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检验项目,在标本采集上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随着生化检验项目的增多,新项目的血液采集要按照检验科的要求进行。如不及时送检,会造成血糖降低,诊断治疗错误。因此,必须保证标本采集和检测的质量。对PCO2和pH指标的检测可以采集静脉血,只要病人的血液循环无障碍,静脉血的这两项指标基本上可反映血液的酸碱状况。

呼吸系统疾病检验项目除包括检验科所有检验项目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检验项目,在标本采集上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一、生化检验项目标本采集质量保证

上述关于血液采集质量保证的大多数问题在生化检验标本采集中都适用。

1.试管的选用 一般生化项目采用血清化验,选用普通干燥管即可,即红色管帽的真空采血管,其中有的带促凝剂、有的带分离胶;血氨检测需要选用肝素抗凝管,用血浆检测;急查生化项目,可以采用肝素抗凝管;糖化血红蛋白无论是在生化分析仪上做还是在糖化血红蛋白专用仪器上做,均要求用EDTA抗凝管;除上述特殊项目使用的抗凝管外,不能使用其他类型的抗凝管。随着生化检验项目的增多,新项目的血液采集要按照检验科的要求进行。

2.采集标本质量

(1)避免溶血:任何程度的溶血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2)采集足够血量:请参看“采血过程的质量保证”部分内容。

(3)采血部位选择:切忌不可在输液同侧采血,也不要从留置针导管、三通管采血。如果病人确实采血困难,可以从导管内先抽出血液10ml以上,再采集化验用血标本,然后将抽出的血注回。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过凌晨2点医师要求急查生化项目,结果蛋白含量极低(清蛋白0.3g,球蛋白0.2g)、钾高达12.3mmol/L、血糖高达35mmol/L,检验科多次复查确认检测无误后向临床报告情况,经查为护士从输液同侧大静脉抽血,致使时间浪费、血液浪费、病情耽误。

(4)尿液生化检验标本的采集:尿液生化检验项目目前主要有24h尿蛋白、24h尿钾、24h尿糖、尿肌酐、尿微量清蛋白、β2微球蛋白、尿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17羟、尿-17酮、尿儿茶酚胺等,项目越来越多。标本采集方法也不尽相同。参考本章第三节。

(5)脑脊液、胸腹水生化检验标本采集:参考本章第三节。

3.特殊项目标本采集

(1)血糖检测必须在2h内进行检测,因此采血后要及时送检。如不及时送检,会造成血糖降低,诊断治疗错误。某科一患者急查血糖,护士抽血后打电话请支持系统送标本,电话暂时未打通,正值下班前,中午班护士未给下午班护士交班,而且将标本放入冰箱,下午班护士也未给夜班护士交班。晚上医师急要血糖结果,检验科未收到标本,医师护士都说送了标本,几经询查才在冰箱内找到所抽的血标本,已经无法再用于血糖测定。

(2)血氨检测用肝素抗凝,及时送检。

(3)乳酸标本采集要特别注意不要扎止血带,即使必须要扎止血带也应该松一些,切勿扎紧,因为血液滞留时间稍长,血乳酸就会增加。

(4)同型半胱氨酸标本采集需要在2h内离心分离血清/血浆(EDTA抗凝),否则,检测结果随时间延长而升高。

(5)新项目如果不清楚标本采集要求,可以询问检验科人员。

二、血气分析标本采集质量保证

血气分析是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对采血技术要求较高,采血质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大。因此,必须保证标本采集和检测的质量。

血气标本以采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血管血为主,静脉血也可供做血气测定。只有动脉血才能真实反映体内代谢氧化作用和酸碱平衡的状况,对PO2检测的有关指标必须采集动脉血,只有采集血液中红细胞从肺部氧合后将氧运送到组织细胞之前的动脉血,才能真正反映肺部氧气交换的功能即肺功能。对PCO2和pH指标的检测可以采集静脉血,只要病人的血液循环无障碍,静脉血的这两项指标基本上可反映血液的酸碱状况。

1.试管准备 由于绝大多数血气分析都是采集动脉血标本,少量病人采集静脉或者毛细血管血液标本。无论使用什么方法采集,都要使用肝素抗凝血。试管的选用也比较特殊,根据不同方法采用不同试管。

2.标本采集质量保证

(1)动脉血采集:肱动脉、股动脉、前臂动脉以及其他任何部位的动脉都可以进行采血。使用玻璃注射器采血,抗凝剂为肝素钠。每支肝素钠每亳升含12 500U,相当于100mg,用20ml生理盐水稀释,分装成40支,消毒备用(4℃贮存)。临用时,注射器吸取一支肝素钠溶液,而后将肝素液来回抽动,使针筒局部湿润,多余肝素液全部排出弃之,注射器内死腔残留的肝素液即可抗凝。针刺动脉血管,让注射器内芯随动脉血进入注射器而自动上升,取2~3ml全血即可。拔针后,注射器不能回吸,只能稍外推,使血液充满针尖空隙,并排出第一滴血弃之,让空气排尽,用塑料嘴或橡皮泥封住针头,隔绝空气,再把注射器来回搓滚,混匀抗凝血,立即送检。或者采用微量取样器采集血标本。

(2)动脉化毛细血管血:所谓动脉化的毛细血管血就是指局部组织末梢经45℃温水热敷,使循环加速,血管扩张,局部毛细血管血液中PO2和PCO2值与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液中的数值相近,此过程称为毛细血管动脉化。采血部位以手指、耳垂或婴儿的足跟及拇趾为宜。用45℃热水敷局部,5~15min后或直至皮肤发红则提示已经动脉化。按照常规消毒皮肤,并一定将穿刺部位擦干不能残留酒精。针刺要深,让血液快速自然流出并弃去第一滴血,立即用事先准备好的肝素化的毛细玻璃管吸取血液,血液充满后将毛细玻璃管一头插入一枚小钢针封闭,另一头用橡皮泥封闭,以磁铁吸引钢针来回移动使血液与肝素混匀并立即送检。注意血液必须自然流出,不能挤压,挤出的血液测定结果不可信。未充分动脉化的毛细血管血的PO2测定值偏低,对pH、PCO2和HCO3的测定结果影响不明显。

(3)静脉血采集:由于静脉血是组织利用氧气后的血液,其氧分压低、二氧化碳分压高是必然的,对呼吸功能的判断不如动脉血好,因此,没有特殊情况不用静脉血做血气分析。静脉血采集方法与动脉血相同。

3.注意事项

(1)病人处于常态之中,不能刻意要求病人大吸气或者屏气;正在使用药物治疗或者吸氧治疗的病人需要观察疗效,不需要停止用药或者停止吸氧;如果需要观察停药或者停止吸氧后的效果,则按照医嘱进行,但是一定要在申请单上注明。采血前让病人处于安定舒适状态,卧床5min后采血。

(2)病人进行治疗过程中采血要特别注意:①若进行辅助或人工呼吸时,采血前至少要等20min,让其在完全控制自如的人工呼吸状态下采血。②若病人进行氧气吸入时,做血气测定,应注意氧气流量,以使计算出该病人每分钟吸入的氧含量。例如病人吸氧速度为6L/min,吸氧器的呼吸循环纯氧气为3L/min,其余3L为周围空气(PCO2=0.209),因此病人每分钟得到3L纯氧及3× 0.21=0.63L来自周围空气的氧气,因此6L总体积中含有3.6L氧气,含量为60%,此时PO2=0.6。③若是体外循环病人,应在血液得到混匀后再进行采血。

(3)抽血必须一次成功,如果一次不成功,必须另外换一个注射器重新抽血,以避免肝素不足、溶血或者氧气进入的情况发生。

(4)宜用比较大的针头抽血,以便血液能够顺利进入注射器,如果不顺利,可能会形成气泡、溶血、凝血等,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5)注意防止血标本与空气接触,标本应处于隔绝空气的状态。因为:①空气中PO2(21.17kPa或150mmHg)高于血液,PCO2(0.040kPa或0.3mmHg)低于血液。一旦血液与空气接触,大气中O2会从高压的空气中进入血液,造成血液PO2偏高的误差;CO2又会从高压的血液弥散到大气中,使血液PCO2测出结果偏低。大于标本10%的空气气泡会明显影响PO2值。②与空气接触,易造成空气污染血标本。因此,采血后要立即封闭注射器或者毛细管,立即送检,不要让空气进入血液。

(6)肝素锂抗凝比肝素钠好,因为锂含量(3.5%~4.5%)比钠(9.5%~12.5%)少,可减少血中微纤维形成的可能;同时可排除同一样本测定钠时出现错误的危险,特别是现在一些仪器将血气与电解质测定配套进行,即一份全血既测定血气又测定钠钾氯等电解质。但是如果做血气时提示做血钙或血锂检测的标本,则不能用肝素锂抗凝,因为肝素可与部分钙结合造成误差,此时就要用钙缓冲液肝素试剂抗凝。使用液体肝素抗凝剂浓度以500~1 000U/ml为宜,含量过低,抗凝剂体积过大,易造成稀释误差,若含量过高也易引起误差。最好使肝素锂均匀分布于毛细玻璃管周边壁上为宜,对标本既无稀释作用又有利于样品的抗凝。

(7)标本放置时间:采出的全血中有活性红细胞,其代谢仍在继续进行,O2不断地被消耗,CO2不断地产生。有报道标本于体外37℃保存,每10minPCO2约增加1mmHg,pH降低约0.01单位。血样于4℃保存1h内,其中pH、PCO2没有明显变化,PO2则有改变。按要求,采取的血标本应在30min内检测完毕,如30min后不能检测,应将标本置于冰水中保存,最多不超过2h,在30min到2h之间,血PO2是个怀疑值,仅供参考。

(8)采末梢血须是动脉化的毛细血管血,只有经高灌注局部组织的代谢变化,其静脉血pH、PCO2、PO2与动脉血所测值才非常接近。

三、凝血功能分析标本采集质量保证

凝血功能分析最为常用的检验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等。这些项目在肺栓塞、肺血栓形成等肺部急重症的诊断和溶栓治疗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采血必须保证质量,否则将带来严重不良后果。凝血功能检查项目对血液采集质量要求相对于生化检验来说要高得多,包括采血量、凝血、溶血、放置时间等,任何一个环节有偏差都会使检验结果产生误差。

1.试管要求 几乎所有凝血功能检测项目都要求用枸橼酸钠抗凝,3.8%枸橼酸钠溶液与血液按9∶1比例抗凝。如果使用真空采血管采集,定量比较准确。如果自己配制,则要注明抽多少血,比如试管内加入0.3ml枸橼酸钠,则注明抽血2.7ml,自制的试管一定要用橡胶盖盖严,避免抗凝剂外漏。

2.采血质量保证

(1)采血量绝对准确:从检测原理上讲,如果采血量少,会使凝血时间延长,如果采血量过多,抗凝剂不足,血液会发生凝固,明显的血液凝固肉眼可以看出,拒收标本重新采血可以避免检验质量问题。但一些极小的凝固颗粒肉眼难以识别,进行检测时由于凝血因子已经有所消耗,凝血时间也会延长甚至不凝固(测不出数值)。在使用抗凝剂治疗过程中,如果凝血时间延长,会导致过早减少或者停用抗凝剂,使血栓再次发生,产生难以挽回的生命危险。

(2)避免溶血:溶血会使血液不凝固,凝血时间延长,结果不准确使诊断治疗不当。在采血过程中,可以引起溶血的动作包括用针筒抽血时用力过猛、负压过高,血液与抗凝剂混匀时只需来回颠倒8~10次,有的护士担心血液凝固,用力振摇次数过多都可以引起溶血。

(3)避免凝血:在采血过程中,只要进针不是一针见血或者血液流入试管不顺利都会使血液发生凝固。因此,对凝血试验的血液采集必须严格要求一针见血,如果不是一针见血,则应当换针换部位重新采血,在采集多个检验项目时,应当优先采集凝血项目标本,保证采集质量。如果用针筒采血,特别要避免抽取血液时用力过猛、负压过高,否则不仅可以引起溶血,而且还会引起凝血。血液采集后要立即混匀,方法是来回颠倒8~10次,如果没有及时混匀或者颠倒混匀次数较少,抗凝剂和血液不能充分混匀可以发生血液凝固。

(4)及时送检:血小板聚集检测需要在血液抽取后2h左右离心分离血小板。如果时间太长,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使抗血小板治疗判断失误产生严重后果。凝血功能检测项目放置时间过长也会使血液凝固时间延长,但一般在4h内没有太大影响。

四、免疫学检测项目标本采集质量保证

免疫学检验是一种检测方法,目前有酶联免疫法、发光免疫法、放射免疫法、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法等。检测项目有病毒标志物、结核抗体、肿瘤标志物、过敏原、自身抗体、细胞免疫等。主要标本是血液,采集质量保证主要参考前述的“血液标本采集质量保证”内容,个别检验项目的注意事项有:

1.绝大多数项目如病毒标志物、结核抗体、肿瘤标志物、过敏原、自身抗体等采用血清试验,血液标本采集用普通干燥管即可。

2.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要用全血分离淋巴细胞,因此血液标本采集用肝素抗凝管,最好用无菌管。

3.淋巴细胞培养、花环试验等用全血培养并分离淋巴细胞,因此要求血液标本采集用肝素抗凝并绝对无菌管。

五、分子生物学检测标本采集质量保证

分子生物学检测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检验,检测项目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包括结核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等。越来越多的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其他微生物都可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进行检查,由于直接检测病原体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结果判断具有决定性诊断意义,如果失误会造成误诊误治的严重后果。因此,检验质量要求高,各个环节都要保证质量。

1.标本采集容器准备

(1)所有容器必须保证达到消毒灭菌要求,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玻璃器皿要求进行高压处理,因为玻璃器皿常含有不易失活的RNA酶。最好是热灭菌,250℃烘烤炉4小时以上可使RNA酶永久性失活。

(2)血液标本可以采用真空采血管,可以用红色管帽的血清管和EDTA或枸橼酸钠抗凝全血。

(3)骨髓标本要用EDTA或枸橼酸钠抗凝管采集。

(4)不能使用肝素抗凝管,因为肝素是Taq酶的强抑制药,而且在其后的核酸提取步骤中很难祛除。

(5)痰、脑脊液、尿及分泌物等标本用相应的消毒无菌容器采集。

(6)所有容器均要求一次性密闭容器,以避免污染。

2.标本采集质量保证

(1)避免污染是标本采集质量保证的最重要环节:采血液等样本时,应使用一次性密闭容器(如真空血管)。当使用非密闭采样系统时,如尿、分泌物和骨髓的采样,必须注意防止来自采样者的皮屑或分泌物的污染。

(2)采样时必须戴一次性手套,因为手上的汗液中含有RNA酶,会使RNA病毒检测出现假阴性。

(3)全血和骨髓标本必须进行抗凝处理,EDTA和枸橼酸盐是首选的抗凝剂。如果检测RNA病毒如丙肝病毒的血标本建议进行抗凝处理,并尽快(3h以内)分离血浆,以避免RNA的降解。如未作抗凝处理,则抽血后必须在1h内分离血清。

(4)用于DNA扩增检测的标本采集后一般不需要特殊的稳定化处理,但标本应及时送至实验室。

(5)由于RNA易受RNA酶的降解,因此用于RNA测定的标本应当进行稳定化处理。异硫氰酸胍盐(Guanidine thiocyanate,GITC)可使DNA酶和RNA酶立即失活,因此在采集标本时,可将标本材料如血清或血浆按4∶1的比例加入含有5mol/L GITC的试管中,从而使血清(浆)中的RNA酶不可逆失活。经上述稳定化处理后,标本一般不需要冷藏即可邮寄。

(6)标本保存:临床体液标本如血清(血浆)等可于-70℃下长时间贮存。用于DNA测定的已纯化核酸样本可在10mmol/L Tris-1mmol/L EDTA缓冲液(pH7.5~8.0)中4℃保存。用于RNA测定的已纯化核酸样本应在缓冲液中-80℃或液氮中贮存。用乙醇沉淀的核酸样本贮存在20℃即可。用GITC处理的RNA标本在室温可保存7d。

3.结核分枝杆菌PCR检测标本质量保证

(1)所有采集标本的容器要避免污染。

(2)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常用标本为痰、脑脊液和胸腔积液、腹水。为保证检测的可靠性,一定要对标本进行前处理,如果标本前处理不当,则很难获得满意检测结果。因此,标本留取后要尽快送检验科进行前处理。前处理包括用液化剂(如二硫苏糖醇或0.5%N-乙酸-L半胱氨酸+1.45%枸橼酸钠+2%NaOH)祛除黏蛋白,然后用煮沸法或蛋白酶、酚、氯仿等经典法提取DNA;如果痰中有血,因为Hb是Taq酶抑制药,故必须要加红细胞裂解液(10mmol/L Tris-HClpH 7.6,6.5mmol/L MgC12,10mmol/L NaCl)处理后再行液化处理;若是血性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标本,则应使用红细胞裂解液处理加等体积裂解液,振荡混匀后置10 000g离心5min后使用,视情况还可重复2~3次。若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中无红细胞则直接10 000g离心5min后使用。

(3)取早晨第一次痰液1~3ml置于灭菌的一次性试管中,立即加盖封装送检。

(4)无菌操作采集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体液标本2.0ml,立即加盖封装,送检。

(5)采集血液标本时最好加抗凝剂,EDTA和枸橼酸盐是首选的抗凝剂,尽量不使用肝素抗凝。

(6)避免用力振荡试管等一切使标本溶血的不当操作,因为0.8μmol/L的血红素及其代谢产物是Taq酶的抑制药,不同来源的聚合酶受血红素影响也不同。

六、粪便标本采集方法及质量保证

粪便标本的采集似乎很简单,基本上是医师开检验申请单,护士交代病人如何留取粪便即完成任务。然而,对于检验科来说,粪便标本留取也有一定要求,按照要求留取的粪便标本才能保证检验质量。

1.粪便检验的内容

(1)粪便常规检验内容:①颜色:报告描述为黄色、褐色、土灰色、绿色、红色、黑褐色、柏油样等。②性状:报告描述为软、硬、糊状、泡沫样、黏液样、水样、血水样、血样、黏液血样、黏液脓样、脓血样、不消化食物等。③显微镜检查:报告内容为红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寄生虫、虫卵、细菌、真菌等,根据临床医师要求还可以报告球杆菌比例。

(2)粪便隐血检验:过去粪便隐血检验采用联苯胺等化学法检测。近年来,随着单克隆技术的发展,一般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血红蛋白,近来又开展了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检测转铁蛋白,报告内容一般为化学法和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同时报告。

(3)阿米巴培养

(4)细菌培养:主要是培养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弧菌属、真菌等肠道致病菌。

(5)其他检测内容:包括幽门螺杆菌、球菌与杆菌比例(球杆比)、蛲虫、脂肪定量、粪胆原、胆石、虫卵计数等。

2.粪便留取容器要求

(1)常规检验要求:要求是不漏水、不渗水。一般采用涂有石蜡油的纸盒或直接用油纸折成的纸盒。近年来,大多数采用带盖和采样勺的塑料盒,盖子里面有一个采样勺,可以大体定量、挑去样本方便、盖子密封不会洒漏或者干燥,同时还有利于使用物流传递装置送检。

(2)粪便培养容器要求:容器必须是经过消毒处理的无菌盒子。

(3)容器必须干燥洁净:不可被化学物质污染,不可放在潮湿的地方,不可有真菌污染等。

3.粪便采集量要求

(1)一般常规检验标本采集5g左右即可。

(2)浓缩查虫卵、包囊等寄生虫需要20g以上。

(3)需要查血吸虫毛蚴孵化,采集量30g以上。

(4)收集结石、虫卵计数等需要留取24h粪便。

(5)脂肪定量要求收集24h或者72h粪便,混匀称重后送60g检验。

4.样本采集部位要求

(1)外观正常的粪便做一般常规检验的样本在粪便中间部分挑取即可。

(2)怀疑急性菌痢的病人如果有脓血便应当取有脓血的部分。

(3)做蛲虫检查应用玻璃纸拭子或棉拭子在肛门四周拭取并立即送检。

(4)粪便隐血试验样本需要挑取粪便表面或里层,并迅速送检,以免降低隐血试验的敏感度。

(5)如果病人里急后重,粪便难取,可以用棉拭子插入肛门四周拭取后立即送检。

5.送检时间要求

(1)一般要求采集标本后及时送检最好。门诊病人可以临时采集及时送检,住院病人应定时采集及时送检,一般早上8点以前送达检验科,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h。

(2)需要查阿米巴及其他原虫的滋养体,要求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必须30min内检查完毕。

6.粪便标本采集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1)粪便隐血检验标本的采集一般标本采集前素食3d,除肉类和动物类食品外,还有含叶绿素高的绿叶蔬菜等也应当禁食,化学法检测隐血必须做到这一点,否则将出现假阳性。近年来,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人特异性血红蛋白或转铁蛋白作为粪便隐血试验,则可以不用素食3d,随到随做。

(2)采集标本过程中不可混入化学物质。比如被酸碱污染会使细胞成分破坏,污染花粉可以误认为寄生虫孢子,真菌污染被误诊为菌群失调等。

(3)不可以从水池或带水的盆子中捞取标本。

(4)严格按照采集量要求送检,不要认为越多越好,有的病人将这个粪便一大包全部包好送到检验科,非常不雅,也难以处理剩余粪便。

(5)取样部位的问题,若没有采集到有脓血的部位,则使检验结果呈假阴性。

(6)粪便太干、太硬无法进行检验,应尽可能挑取软一点的粪便。

(7)腹泻病人粪便过稀,送来的标本无成形粪便,难以检测,需尽可能送成形的粪便。

七、尿液标本采集及质量保证

尿液检验的发展很快,新项目增加很多,尤其是尿液的化学物质检测可对临床诊断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依据,有的具有确定性诊断价值。因此,尿液标本的正确留取,对确保检验质量非常重要。

1.尿液检验的主要项目

(1)尿液干化学11项:包括尿酸碱度(pH)、尿比重、尿蛋白、尿血红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红素、尿胆原、尿白细胞、尿亚硝酸盐、维生素C。相当于过去的尿常规项目,但又比尿常规项目多。

(2)尿沉渣检验:可以观察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癌细胞、结晶、管型、尿红细胞形态等。包括显微镜下镜检、流动池染色显微镜下镜检、染色激光流式技术检测、计算机形态识别检测等。

(3)尿化学检验:包括尿蛋白定量、尿糖定量、尿微量清蛋白、尿各种球蛋白定量、尿肌酐、尿钾钠钙等离子检测、尿蛋白电泳、尿β2-微球蛋白、尿NAG、尿HCG定性、尿乳糜试验、本-周蛋白定性、肌红蛋白定性、尿含铁血黄素定性、尿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4)其他尿液检验:细菌培养、艾迪氏计数、浓缩查结核菌、稀释浓缩试验、红细胞形态分析等。

2.尿液标本的种类

(1)随机尿:门诊病人就医时需要进行尿液检验,除特殊项目有特殊要求外,一般常规检验可以随时留取标本检验。住院病人如果不是急诊需要,一般不要留取随机尿检验。随机尿容易受到饮食、饮水、药物、活动以及时间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大量饮水可以使含量低或临界含量的物质稀释而漏检,饭后可以使尿糖增加,大剂量使用青霉素可以使尿蛋白呈假阳性等。但是随机尿比较新鲜,对于尿中有形成分的形态学观察干扰小,非常适合红细胞形态观察。

(2)空腹首次晨尿:为清晨起床后第一次尿液标本。由于机体处于晚间睡眠状态,尿液倾向于浓缩和偏酸,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等在酸性环境下较为稳定,同时没有食物干扰,保证化学成分检测的准确性,适合做尿液常规检验以及怀疑有泌尿系统疾病的病人检查。

(3)12h尿:主要用于艾迪氏(Addis)计数,即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的定量计数。但是由于12h尿留取比较麻烦,现倾向于留取3h尿离心后沉渣进行定量板或仪器自动计数定量检测,然后计算每小时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的排出量。

(4)24h尿:主要用于尿蛋白、尿清蛋白、尿糖定量检测以及毛森试验(稀释浓缩试验)。这是由于尿中化学成分与时间、尿量排除多少都有很大关系,故需要留取24h尿混匀计算其平均值。

(5)特殊体位尿:如果怀疑有直立性蛋白尿,可以在清晨起床后(不要有任何活动)立即留取第一次尿,然后取站位,双足并拢,足跟离墙15cm,枕部和双肩靠墙,挺胸站立(保持脊柱前凸)15min,再保持立位等候30~60min留取第二次尿,两次尿送检结果可以判断是否为直立性蛋白尿。

(6)餐后尿:通常是午餐后2h留取尿标本。此标本对病理性蛋白尿、尿胆原、尿糖的检出更加敏感,这是由于餐后增加相关物质负荷,使已经降低阈值的肾脏不能承受,病理成分更易于发现。

(7)其他种类尿:①中段尿:用于尿培养。②导尿:不能自行排尿又必须做尿液化验时可以进行导尿送检,但要避免导尿创伤引起岀血,并要求无菌操作防止感染。③膀胱穿刺尿:自动排尿和导尿都很困难时需要穿刺取尿,同样应避免感染发生。

3.尿液标本采集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1)容器要求:①玻璃或者塑料容器,管子或杯子均可。②采集尿液的容器应当清洁、干燥、一次性使用。③容量至少15ml以上。④尽可能使用有盖子可密封便于运输避免洒漏的容器。⑤用于细菌培养的尿标本容器必须消毒无菌。⑥无化学物质或真菌等污染。

(2)采集方法与送检:①一般尿液常规检验采集15ml,无论自然排尿、晨尿、随机尿最好都取中段尿,以避免尿道口分泌物污染。②女性留取尿液时应当冲洗外阴后留取中段尿,防止阴道分泌物污染使尿中出现真菌、细胞、蛋白等假阳性。③女性患者在月经期或者月经前后则不宜进行尿液常规及细胞成分检验,建议在月经干净后3~5d留尿检查。④男性应避免精液和前列腺液混入。⑤对于不能配合的婴幼儿,应当先消毒会阴部,用塑料采集袋黏附于尿道口外收集尿液,需要密切观察勿使尿液外溢及避免粪便混入。⑥尿培养标本必须严格按照中段尿留取操作常规进行,清洗并消毒外阴、尿道周围、尿道口,在不间断排尿过程中打开无菌尿标本容器盖子,收集中段排出的尿液标本,立即盖好盖子送检。⑦导尿或膀胱穿刺取尿必须严格无菌操作。⑧12h尿一般从晚上8点排空膀胱,然后将以后每次排尿的尿液收集于干净无化学污染等大容器(如洗净的可乐瓶)内,至次日早晨8点最后一次尿液收集,并记录其总毫升数,混匀后取15ml装入干净的尿液采集管或杯子内送检艾迪氏计数,也可将所有尿液送检验科,由检验科处理。⑨3h尿液留取应于早晨5点半到8点半,准确收集于干净的容器内送检。⑩24h尿从当天早上8点排空膀胱,以后每次尿液均留取到一个大的干净的容器内,到次日早晨8点最后一次尿液留取,记录尿液总量,混匀后取15ml于干净的尿液采集管或杯子内送检。瑏瑡稀释浓缩试验留取24h尿的方法为:病人正常饮食和饮水,早上8点到晚上8点之间每2h留取一次尿液,晚上8点到次日早上8点的尿液一起留取,共同送检测定其比重变化,即可判断肾小管的稀释浓缩功能是否受损。此试验留取样本过于繁琐,现在已经很少进行,对于肾小管损伤的指标已经开发出新的项目,但很多基层医院应用还比较普遍。瑏瑢尿红细胞形态观察必须留取新鲜尿并立即送检,时间延长会使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影响结果的可靠性。瑏瑣标本留取后要尽可能在30~60min内送检。瑏瑤标本留取和送检过程均需要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冰冻、水淋等,也要避免容器破坏使样本漏洒或污染。

4.尿液标本保存与防腐

(1)做好保存和防腐的重要性:尿液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在常温下,尤其是夏天温度较高时,腐蚀性细菌和真菌容易生长,可以导致以下变化。①尿中的尿素经细菌分解后生成(NH42CO3,使尿液pH升高,有形成分被破坏。②尿液中的化学物质经细菌或真菌降解,如糖分解后检测值降低或者呈假阴性。③菌体蛋白干扰尿中病理性蛋白的检出。

(2)标本的冷藏:不能立即进行检验的常规样本可以进行冷藏,一般放置在4℃冰箱内6~8h可以保证检验质量。应当维持在略酸性条件下,如果尿液呈碱性,可以加入少量冰乙酸,可以防止一般细菌生长,有利于有形成分的保存。注意有的标本冷藏后会有磷酸盐、尿酸盐析出,对有形成分观察有一定影响。

(3)标本的防腐:加入化学防腐剂主要是抑制细菌生长和维持弱酸环境,常用防腐剂有以下几种。

①甲苯:用于尿酸、尿蛋白、丙酮、乙酰乙酸的防腐,用量为5~20ml/L尿(同时根据容器口表面积大小增减)。甲苯可以在尿液标本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防止标本与空气接触。最常用在24h尿蛋白定量,一定要加入防腐剂。②麝香草酚:用于电解质、结核菌检查的防腐,用量为<1g/L尿。如果加入过量可以使加热乙酸法尿蛋白定性出现假阳性,也可以干扰尿胆色素的检查。③甲醛:用于艾迪氏计数,有利于细胞形态管型的保存,用量为浓度400g/L的甲醛加入5ml/L尿或者每30ml尿加入1滴。甲醛为还原剂,可以干扰尿糖检测,也可以干扰苦味酸法肌酐的检测。过量甲醛还可以与尿素反应产生沉淀干扰显微镜检查。④盐酸:用于尿17羟、17酮类固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香草扁桃酸、丙酮等化学成分的定量检测。用量为5~10ml/L尿,使尿维持酸性,pH在2左右。⑤冰乙酸:用于尿醛固酮定量检测,用量为3~5ml/L尿,使尿维持酸性,pH4.5左右。如测定5-羟色胺用量为5~10ml/L尿,使尿酸性维持在pH=2。⑥Na2CO3:用于尿卟啉检测,用量为10g/L尿,收集于棕色瓶内。

5.尿液标本采集常见问题

(1)中段尿培养标本被污染,培养出假阳性,使临床误诊。

(2)女性尿液标本被月经血液或者被会阴周围细菌或真菌污染,镜检假阳性。

(3)用药期间采集标本,如大剂量青霉素、大剂量维生素C用药后使尿液检验多项目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4)尿量标本留取太少,无法检验。

(5)应当加入防腐剂的尿样未加入或加入太少,使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或化学物质破坏致检测不准确。

(6)采集标本后放置时间过长致结果不准确。

(7)红细胞形态观察不是新鲜尿致形态发生变化影响诊断。

(8)12h尿或24h尿收集后未记录总量,只送了混合后的少量标本,致使无法计算12h或24h排出总量。

(9)病人有意大量饮水,造成尿量太大,致使尿肌酐不准确,尿肌酐清除率不准确,肾功能判断失误。

(敬 华)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王丁,等.当代检验分析技术与临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王治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 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4] 朱立华.实验诊断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5]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1997.

[6] Plebani M,Carraro P.Mistakes in a stat laboratory:types and frequency.Clin Chem,1997,43:1348.

[7] Plebani M.Errors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 or errors in laboratory medicine?Clin Chem Lab Med,2006,44(6):750.

[8] Howanitz PJ,Renner SW,Walsh MK.Continuous wristband monitoring over 2years decreases identification errors:a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Q-Tracks Study.Arch Pathol Lab Med,2002,126(7):809.

[9] Wagar EA,Tamashiro L,Yasin B,et al.Patient safety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specimen identification errors.Arch Pathol Lab Med,2006,130(11):1662.

[10]Cummins D.Patient identification:hybrids and doppelg ngers.Ann Clin Biochem.2007,44(Pt 2):106.

[11]McDonald CJ.Computerization can create safety hazards:a bar-coding near miss.Ann Intern Med,2006,144(7):510.

[12]Preiss D,Gunn I.Ambient temperature and pseudohyperkalaemia.Ann Clin Biochem,2006,43(Pt 4):326.

[13]Lippi G,Bassi A.Preanalytic error tracking in a laboratory medicine department:results of a 1-year experience.Clin Chem,2006,52(7):1442-14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