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患者用法及用量

老年患者用法及用量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一旦应激,病情迅速恶化,容易在发病后迅速衰竭。⑥老年人患病易伴发合并症。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差,对外界微生物及其他刺激的抗御能力也弱,故老年人患病时比青年人更易发生合并症。2.尽可能选用杀菌药 由于老年人免疫力降低,病灶内细菌的清除更依赖于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同时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7.防止二重感染 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使用抗菌药物易发生二重感染。

老年人与成年人相比,身体各器官渐趋老化,除脂肪组织增多外,其他各方面如肝、肾、脑的血流量、全身含水量、心排血量、血浆蛋白等均减退。由于各器官血流量的减少,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生物利用度及清除速度都有所改变。

老年人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减少,胃肠蠕动减弱,胃肠黏膜血流量减少,导致药物吸收速率和血药峰浓度下降,致使吸收半衰期和达峰时间延长。在分布方面,老年人血浆蛋白减少,致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药物的作用增强;且老年人体重减轻,总体液减少,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减少,使血药浓度增加。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老年人的肝结构和功能发生衰退,肝微粒体药物氧化酶(P 450)活性降低,使抗菌药物的代谢减少,药物清除减慢,半衰期延长。在药物排泄方面,主要通过肾脏和小肠,老年人肾单位减少,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同时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功能亦减退,药物易在体内蓄积,毒性反应增加。这些特点都提示,老年人用药应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以减少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老年人感染的特点主要是:①感染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虽然有严重的感染,但仅表现为软弱或疲乏等,不易引起亲属及医护人员的重视。老年人由于机体型态改变和功能降低,反应性减弱,对于病痛及疾病的反应不像儿童与青年人那样敏感。如在青少年患病时应有的高热反应在老年时却因反应减弱而表现为低热或不发热。②起病方式特别,大部分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者,往往“尿失禁、精神恍惚、不思活动、跌倒、生活不能自理”等五联征方式起病。③易于出现意识障碍。④易发生多脏器衰竭。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一旦应激,病情迅速恶化,容易在发病后迅速衰竭。⑤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由于老年人身体细胞内液减少,细胞功能退化,器官萎缩,一旦发热或呕吐、腹泻时,很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⑥老年人患病易伴发合并症。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差,对外界微生物及其他刺激的抗御能力也弱,故老年人患病时比青年人更易发生合并症。例如老年人患病时易合并肺炎,如中风昏迷时、手术后或骨折卧床时都易合并肺炎。

老年人应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原则:

1.应尽早、准确、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及时控制感染。

2.尽可能选用杀菌药 由于老年人免疫力降低,病灶内细菌的清除更依赖于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必要时可根据肾功能选用氨基糖苷类。

3.注意肾毒性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肾毒性,也易造成前庭与耳蜗损害,在老年人中尤易发生。若同时使用髓襻利尿药如呋塞米等更易发生此种损害。老年人使用氨苄西林、大多数头孢菌素、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甲硝唑、万古霉素、氟胞嘧啶及部分磺胺类药物,应做血药浓度监测,经验用药时应控制剂量,以免发生不良反应。避免使用药物有:呋喃妥因、萘啶酸、头孢噻啶及四环素类(除多西环素)。

4.注意肝毒性 绝大多数抗菌药物代谢在肝,老年人肝P450酶活性下降,在体内易产生蓄积,应酌情减量。使用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氨苄西林酯化物、异烟肼、两性霉素B、四环素类、磺胺类、酮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等应严密监测肝功能,必要时改用经肾代谢的药物,避免肝损害。

5.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用药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停药。

6.用药剂量个体化 老年人用药剂量宜从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渐达到最适剂量。一般主张用成年人剂量的2/3或3/4,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并根据其结果随时调整给药剂量和间隔。有条件可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真正实现用药个体化。同时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7.防止二重感染 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使用抗菌药物易发生二重感染。应定期检查口腔,及时做痰液和咽拭子的真菌涂片镜检和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