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肺痈(例)

肺痈(例)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半年来身热未退,咳逆痰黄,其味腥臭,胸胁作痛,纳呆形瘦,大便不爽,舌苔黄,脉数,为肺痈已著,治宜清热解毒,化瘀排脓,拟《千金要方》苇茎汤合桔梗汤加味。 桔梗12克 芦茎(苇茎)30克 薏苡仁15克 冬瓜仁15克 桃仁9克 鱼腥草30克金银花30克 沙参12克二诊:上药服后,热度大减,咳逆依然,吐出大量臭脓血痰,胸中闷痛,舌尖赤,苔黄,脉滑数,守法续进。

案例一

刘某某,女,42岁。

发热十多天,体温39℃,咳嗽,胸中满痛,近几天吐痰浓浊带血,气味腥臭,咳喘不得卧,口干而渴,便结溲赤,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此乃热毒内蕴,熏灼于肺,热壅血瘀,结而成痈,血败化脓所致。治以清热解毒,化瘀排脓,方以《济生方》桔梗汤和《千金要方》苇茎汤加减应用。

【处方】 桔梗12克 生薏苡仁30克 金银花30克 蒲公英30克 生桑皮18克 鱼腥草30克川贝母12克 瓜蒌仁18克 冬瓜仁30克 黄芪30克 丹参30克 当归18克 玄参30克 天花粉30克 麦冬18克

【用法】 水煎服。

二诊:上药5剂,身热渐退,胸痛、咳脓血痰均减轻,口不渴,大便软,以上方去丹参、连翘、天花粉,并将玄参、金银花、蒲公英、鱼腥草用量减半,另加茯苓30克,取7剂。水煎服。

三诊:服毕,胸痛止,咳嗽轻,仅吐少量稀痰,饮食渐增,惟感乏力,盗汗同前,舌苔转白,脉细数无力,此乃邪去正伤,气阴两虚之证,宜滋补肺阴。用上方加太子参18克,山茱萸18克,煅牡蛎30克,取5剂。

四诊:除感乏力外,以上诸症基本消失,停药以饮食调养10余日,体力恢复,诸症皆愈。

按:本例属风热袭肺失于宣散,热壅血瘀腐败成脓所致,故治以清热,化瘀,排脓。待邪去正虚之时可适入补益之剂,以善其后而收功。

案例二

游某某,男,29岁。1958年8月20日初诊。

半年来身热未退,咳逆痰黄,其味腥臭,胸胁作痛,纳呆形瘦,大便不爽,舌苔黄,脉数,为肺痈已著,治宜清热解毒,化瘀排脓,拟《千金要方》苇茎汤合桔梗汤加味。

【处方】 桔梗12克 芦茎(苇茎)30克 薏苡仁15克 冬瓜仁15克 桃仁9克 鱼腥草30克金银花30克 沙参12克

二诊(8月23日):上药服后,热度大减,咳逆依然,吐出大量臭脓血痰,胸中闷痛,舌尖赤,苔黄,脉滑数,守法续进。

【处方】 炙桑白皮9克 象贝母9克 瓜蒌仁9克 薏苡仁12克 桔梗9克 生百合15克 鱼腥草30克 冬瓜仁30克 芦茎(苇茎)15克

三诊:(8月26日):3日来,咳逆未已,涌吐臭脓血痰甚多,每天约两小碗左右,体温复常,谷食渐甘,大便间日一行,苔薄白,脉沉迟而滑,脉沉迟滑主痰浊内盛,忽悟仲景所论寒实结胸之证,有类于此,当宗白散方。

【处方】 桔梗9克 巴豆1克 贝母9克

【用法】 为细面,温开水送服,此方共进三料,咳吐脓、血、痰方止,继用养阴清肺汤而收全功。

按:本病因肺素有热,风邪袭肺,热壅于肺,痰瘀蕴结,血腐血败成脓,并见胸痛甚剧,来势较猛,持续高热十余日,故一二诊连用千金苇茎汤合桔梗汤加味,体温复常,三诊苔薄白,脉沉迟而滑,此外邪热虽解,但内结之痰脓依然,故改予白散方。桔梗入肺,升发上焦,可宣通肺气壅滞,祛痰排脓;贝母化痰止咳,清热散结;巴豆泻下痰积,祛痰蚀疮,诸药合用,切合病机,后以养阴清肺汤善后收功,近年随访,康复如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