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胃脘痛脾胃虚寒型方剂

胃脘痛脾胃虚寒型方剂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因过食腻滞而疼痛复发,胃脘部饱闷胀痛已半月余,于4天前劳动时疼痛突然加重,即来就诊,给服柴胡疏肝散2剂,痛不减轻反而加重。素有胃脘疼痛,食少呕酸已十余年。2个月前某医以泻药治疗,致刺痛无休止。肝气郁结和脾胃虚寒等原因所致,此患者乃由疼痛日久,病邪阻滞,致使血脉凝涩,瘀血内结和情志抑郁,肝失调达,犯逆于胃而致胃痛难愈。

案例一

王某某,男,40岁。1958年8月19日初诊。

患者3天前因暴食未熟玉米穗致使胃脘胀满疼痛,嗳气吞酸,时时干呕,3天来滴水不进,舌苔白厚,脉滑实有力。服酵母片和中药消导药,效果不佳,经灌肠后,下腹部稍松,而胃脘痛仍不减轻,此乃宿食停于胃脘,拟以吐法治之。

【处方】 食盐10克,研细末,开水调服。

药后顷刻,哕出秽物2碗,自述“透活”了。为彻底根治,又服食盐6克,再次哕出秽物1碗许,此时脉象缓和,一切不适悉除,病告痊愈,嘱食稀粥以静养之。

按:此案因过食生玉米穗,填于胃脘,阻塞气机,上下不通,故见上述诸症,马老先生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治疗原则,针对此案的病位在胃,灵活应用吐法,尤妙在用食盐10克催吐而不伤正,收到了理想效果。

案例二

陈某某,男,31岁。1951年10月14日初诊。

病史:患者素有胃病,时发时止,犯时即胃痛不适。用行气之药可止痛。近因过食腻滞而疼痛复发,胃脘部饱闷胀痛已半月余,于4天前劳动时疼痛突然加重,即来就诊,给服柴胡疏肝散2剂,痛不减轻反而加重。

查:患者上腹痛甚,痛处不移,拒按,脘腹胀满,时呕恶,大便干,舌质黯,苔薄黄,脉沉弦有力,此为瘀血阻络,兼夹滞热,胃失和降,治宜散瘀导滞,和胃降逆,用丹参饮加味。

【处方】 丹参30克 沉香6克 砂仁9克郁金9克 白芍15克 血竭花3克 枳壳9克 大黄9克 姜竹茹9克

【用法】 1剂。水煎服。

二诊(10月15日):病减大半,腹胀轻,呕恶除,溏便日二三行,上方减枳壳、大黄、竹茹,加白术15克,茯苓9克,2剂。继服。

10月18日随访:痛止,胀消,苔薄白,脉和缓,饮食二便正常,已出勤劳动。

按:胃痛一证,临床治疗宜明辨气血为要,本患者上腹痛甚不移,拒按,且舌黯,其瘀血凝络可知,脘腹胀闷,舌黄便干,其兼夹滞热可明,若不治其瘀,仅理其气,不消其滞,惟和其胃,病必难除。盖病初在气,久必及血,食滞久必蕴热,病久必入络,故治宜散瘀导滞,用丹参饮加味,丹参、郁金、血竭、芍药化瘀通络;枳壳、大黄清热导滞;沉香行气;砂仁畅中;竹茹降逆;瘀除络通而痛自止,滞消气畅则胃自和,方药对证,施矢有的,故数剂而病愈。

案例三:胃脘痛(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

花某某,男,40岁。1970年10月10日初诊。

素有胃脘疼痛,食少呕酸已十余年。经常发作,且愈发愈重,每于饭前及夜间尤著,时有黑粪,身体日渐消瘦,神疲不任劳累。1971年在市某医院钡剂检查,诊为“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并见有溃疡后瘢痕现象,虽经中西药物治疗,但效果不显。2个月前某医以泻药治疗,致刺痛无休止。呕恶不食,脘腹胀满,大便色黑,卧床不起。

查面色萎黄,神疲消瘦,舌体胖有齿痕,苔薄白微腻,脉沉细弱。此显属脾气虚弱,胃失和降,中焦阻滞,久病入络之瘀血胃痛。治拟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敛酸化瘀止痛。

【方药】 溃疡散(自拟)加味。

【处方】 山药36克 姜半夏36克 人参24克 茯苓18克 煅瓦楞48克 上肉桂6克 川贝母15克 鸡内金18克 砂仁12克 生甘草27克熟大黄27克 田三七9克 血竭花6克

【用法】 上药共为细末。每次4~6克吞服,每日3~4次。

二诊(10月20日):痛轻呕减,能进少量食物,药已收效,上方继服。

三诊(10月31日):疼痛基本消失,纳香食增,腹胀减,大便转正常,苔薄白,脉缓弱,上方去熟大黄、田三七。继服,每次3~5克,每日2次。

四诊(11月15日):腹痛消失,诸症悉除,已上班工作,嘱其小量继服月余,以资巩固疗效,1977年体检钡剂复查,未发现溃疡。1981年10月随访,至今已10年,病无复发,身体健壮。

按:本例患者胃痛十余年,原本脾胃虚弱,复经误治损伤脾阳,脾虚更甚,胃失和降,中焦气机阻滞,故疼痛时发,久病入络,致血瘀为患,此为屡见便血之由,其证虚实杂见,本虚标实,且病程较长,治宜缓图,标本兼顾,理虚和中,佐化瘀止痛,处以散剂,冀期获功,用人参、山药、茯苓、甘草、肉桂,温中益气健脾;用瓦楞制酸;川贝母散结除热,疗心下满;半夏、鸡内金、砂仁等和胃降逆;熟大黄、三七、血竭止血化瘀止痛。药证相符,初投即中,后守方调理,8年沉疴竟不期2个月而愈,后随访10年病无复发。

案例四:胃脘痛

张某某,男,30岁。

患者脘腹胀满疼痛,时有呕血,多因情志不畅而发,病延4年未愈。近因诸事劳心,情志抑郁,使脘腹痛甚,且呕血伴有纳差,乏力,动则气喘,其人面色萎黄,口唇淡白无华,舌质淡有瘀点,六脉沉弱,此乃瘀血型胃痛,拟用理气解郁,化瘀消积之法。

【处方】 陈皮10克 乌药10克 香附15克枳壳10克 砂仁6克 莪术10克 灵脂10克延胡索10克

【用法】 服上药3剂,呕血已止,胃痛大减,饮食较前增加,遵上方略有加减又服3剂,胃痛消失,因病久气血双亏,后用归脾汤化裁调治而愈。

按:胃脘痛,多有病邪犯胃。肝气郁结和脾胃虚寒等原因所致,此患者乃由疼痛日久,病邪阻滞,致使血脉凝涩,瘀血内结和情志抑郁,肝失调达,犯逆于胃而致胃痛难愈。根据“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余认为气滞血瘀是本。呕血不止,乃属瘀血阻络所致。故用乌药、香附、陈皮、枳壳、砂仁理气止痛;灵脂、延胡索、莪术活血化瘀,使肝木条达,瘀化经通,脾胃得以和调,诸症随之而愈矣。

案例五

陈某某,男,35岁。1974年2月19日初诊。

主诉:胃痛半年。

病史:于1973年10月,感胃脘痛满,疼痛不适,恶心,嗳腐吐酸,纳少。经某医院X线检查显示右膈肌升高,脊柱侧弯畸形,膈下可见液平面,钡剂查胃扭转畸形,可见双液平面,胃窦位于十二指肠上方,但钡剂通过尚好,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惧怕,故来我院求中医治疗。

诊见:形体消瘦,面色白,精神委靡,胃痛不适,呃逆吐酸,四肢不温,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象沉细。

诊断:胃脘痛(胃扭转)。

辨证:乃为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机痞阻。

【治则】 益气健脾,理气和胃,升清降浊。

【处方】 黄芪30克 升麻9克 酒大黄6克枳壳15克 怀牛膝30克 甘草3克

因其体弱,先试投以轻剂。

二诊(2月21日):上方服2剂,腹胀轻,呃逆减,治以益气温中,升降脾胃,调理气机。

【处方】 党参45克 黄芪45克 炮姜10克升麻21克 西小茴12克 枳壳30克 川牛膝30克 酒大黄30克

【用法】 1剂,水煎服。

服药1~2小时后用外敷法:白酒250毫升,醋500毫升。将醋烧开,把酒倒入,以毛巾浸透,热敷胃部,温胃散寒,以减服药后胃中上下翻腾难忍之状。

三诊(2月25日):服药后胃部不适,上下翻腾,烦躁不安,胃痛阵阵,大便每日4次,条状,并有大量黏液,宜增和胃之品以平之。

【处方】 黄芪24克 白术9克 炮姜10克陈皮15克 砂仁9克 广木香6克 枳壳15克当归12克 西小茴9克 甘草3克

四诊(3月1日):上方服3剂,胃痛腹胀均减轻,四肢转温,头晕,食欲缺乏,宗上方去黄芪,加太子参30克,厚朴12克,莱菔子30克,延胡索9克,白芍15克。

五诊(3月11日):服上方10剂,食增,腹胀消失,胃痛止。经X线复查:胃体及幽门部均无变形,胃黏膜尚好,蠕动正常,十二指肠壶腹部在后方,无变形。

按:慢性胃扭转,属中医胃脘痛范畴,证颇少见。本案属脾胃虚寒,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机不畅,升降失调,故用炮姜、党参、黄芪、升麻、枳壳,温中升提脾气;大黄、川牛膝、西小茴,下行通瘀以降胃气。药后,气机升降相激,腹痛难忍,取酒醋热敷以温通气血,缓和急迫,以此调治,药仅10剂,胃即复常,疗效殊属满意。

案例六:胃脘痛(萎缩性胃炎)

高某某,男,47岁。1981年3月10日初诊。

病史:患者于1981年初开始胃痛,常呃逆吐食,逐渐消瘦。曾按神经性呕吐、胃下垂等治疗无效。1980年10月27日某医院据病理报告确诊为“萎缩性胃炎”。

现症:患者面黄肌瘦,脘腹痞闷,时有隐痛,呃逆纳减,口干不思饮,无烧心吐酸感。舌质红,舌苔白乏津,脉细数。

诊断:胃脘痛。

辨证:脾胃虚弱,气阴两虚。

【治则】 益气养阴。

【处方】 黄芪15克 太子参15克 白术10克 南沙参、北沙参各20克 麦冬15克 玉竹20克 陈皮10克 厚朴10克 枳壳10克 乌梅炭10克 地骨皮10克 神曲10克 甘草10克

【用法】 水煎服。

3月30日二诊:上药服15剂,自觉胃痛减轻,呃逆吐食已止,食量稍增,二便正常,仍守前方,又服10余剂后诸症消失,体重增加,半年后做胃镜检查,胃部大致正常。

按: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本案呈脾虚气弱、胃阴不足表现,故采用黄芪、太子参、白术、甘草益气补脾,南北沙参、麦冬、玉竹、乌梅炭、地骨皮甘寒生津,滋濡胃阴;枳壳、陈皮、厚朴、神曲开畅气机,调和脾胃,使补而不滞。全方制方谨严,配伍得当,故获效甚捷。

案例七:胃脘痛(胃扭转)

王某某,女,28岁。1965年3月27日初诊。

半年前因劳后饮冷,遂致恶心,呕吐,脘腹胀痛,经多方治疗无效。其痛每于进食后发作,痛引两胁及背部,饮食锐减,面黄消瘦,大便干燥,5~7天1次,精神委靡,舌苔厚腻,脉弱无力,左弦右虚大,钡剂检查:胃呈轴形扭转,胃窦及十二指肠壶腹部向右下后方倾倒,其他未见异常,X线确诊为“胃扭转”。辨证属土虚木乘。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处方】 柴胡12克 香附15克 白芍15克党参15克 白术12克 茯苓20克 枳实12克黄连10克 半夏15克 吴茱萸5克 赭石20克生姜汁1盅

【用法】 水煎取汁。少量频服,每日1剂,连服5日。

二诊:大便日解1次,饮食稍增,偶有吐食,腹仍胀痛。腑气通而不畅,拟按上方加大腹皮15克,厚朴12克,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15克,以行气消食。5剂。

三诊:呕吐已止,腹胀痛倍减,饮食增加,舌苔薄润,脉缓。

拟宗原方去吴茱萸、黄连、赭石、姜汁,加佛手12克,广木香6克,砂仁12克,理气消胀止痛。

四诊:诸症皆除。钡剂复查:胃呈鱼钩形。嘱其注意调养。3个月后追访,身体健康,恢复工作。

案例八

赵某某,男,44岁。1961年7月21日初诊。

断续胃痛20余年,平素嗜酒。近1个月脘腹阵痛,食入即吐,面色不华,苔腻而黄,脉弦滑。钡剂检查:胃大弯翻转向上,胃窦及十二指肠向左下倾倒,X线确诊为“胃轴形扭转”。辨证系肝胃不和,温热中阻,治宜疏肝和胃,清热燥湿。

【处方】 柴胡12克 香附15克 白芍15克郁金12克 竹茹10克 厚朴12克 降香10克枳实12克 半夏15克 吴茱萸5克 赭石20克生姜汁1盅 黄连12克

【用法】 水煎取汁,少量频服,每日1剂,连服5剂。

二诊:脘痛呕吐大减,日溏便3~5次,肛门灼热,肝胃得和,但湿热尚盛。拟上方加黄连至15克,另加黄芩10克,木香6克,生薏苡仁20克,续服5剂。

三诊:诸症皆瘥,胃镜检查:胃体位置、形态正常。遂停药观察,追访3个月,未见复发。

按:胃扭转临床少见,其特点是上腹部胀痛,呕吐,常在进食后发作。病程较长,相当于中医的胃脘痛、呕吐等证,例一由于脾胃虚弱,气机失调,肝木乘土所致。故用四君子汤补益脾胃,以治其本。用柴胡疏肝散、左金丸疏肝理气,升清降浊,通达表里上下,以治其标。例二虚象不著,湿热突出,腹痛呕吐较甚,故去参、术,重用理气降逆、清热燥湿之品。两例症状雷同,病机有殊,故取“同病异治”之法,遂获良效。

案例九:胃脘痛(十二指肠憩室)

王某某,男,35岁。

胃痛已8年。由于饥饱失宜,加之过劳,精神抑郁而致胃脘疼痛,久治不愈,转余治疗。

初诊(1978年8月16日):胃脘痛连及右胁,憎食欲呕,嗳气吞酸,胸中痞塞,腹部胀满,入夜胀甚,矢气后胀减,面黄肌瘦,体倦懒言,大便干燥,舌边红,苔黄腻,脉弦细稍数。X线胃肠钡剂检查示:十二指肠降部憩室及轻度胃下垂。

诊断:胃脘痛(十二指肠憩室兼胃下垂)。

辨证:肝失调达,脾失健运,食积停滞,脾胃气虚。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消积,和中化湿。

【方药】 以柴胡疏肝散、厚朴温中汤、保和丸三方化裁。

【处方】 柴胡12克 广木香6克 香附12克枳壳12克 姜厚朴10克 陈皮10克 青皮10克 枳实10克 神曲12克 炒白术10克 云茯苓10克 郁金10克 连翘10克 莱菔子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

二诊(8月21日):上方连服6剂,诸症大轻,胃脘稍痛,食欲增加,心情舒畅,大便软,舌淡红苔薄,脉细缓,治当益气健脾,温中消积,方用四君子汤加味治之:党参18克,茯苓15克,白术18克,炙甘草6克,黄芪、枳壳各15克,陈皮8克,广木香、厚朴各6克,神曲12克,柴胡8克,郁金9克,肉桂4克,3剂。

三诊(8月24日):药后诸症基本消除,舌苔正常,脉细缓,遂将上方去柴胡、肉桂,加法半夏10克,枳壳增至30克,以5剂量做成散剂。日服2次,每次服6克,温开水冲服。

四诊(1979年2月5日):上药服2个月,症状消除,饮食正常,已参加农业劳动。7天前因春节过食油腻等,随感胃部胀痛,食欲减退(但较过去发作为轻)。舌淡、苔白微腻,脉弦细。先给平胃散合保和丸作汤服,3日后诸症消除,后仍服上散剂,并加服保和丸月余。至1979年4月13日。X线钡剂检查:食管正常,胃及十二指肠各部均未见器质性病变,患者体力恢复,无任何体征,舌、脉正常,并恢复了劳动能力。随访1年,未有复发。

按:本例十二指肠憩室系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其因,不外饮食内伤、寒邪侵袭,七情不调诸端,本例亦不例外,治疗仿《医宗必读》“先攻为主,补之次也”之法,以柴胡疏肝散、保和丸、厚朴温中汤三方合而化裁。保和丸治其因食积停滞,胃气不降所致各症;柴胡疏肝散增减以疏肝解郁,顺其肝木条达之性,发其郁遏之气,厚朴温中汤去干姜、草蔻,取其温中行气,燥湿除胀而无过燥伤阴之弊。服药6剂,诸症大轻。后以补益为主,适佐以消,令中气健,积结散而诸症得痊。

案例十:胃脘痛(慢性胃炎)

崔某某,男,27岁,1958年4月来诊。

主诉:胃脘痛1年余。

病史:1年前因贪食生冷,而致胃脘痛,经某县医院诊为“慢性胃炎”,曾服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平)等药治疗,未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现仍胃脘疼痛,喜热饮,食后即吐,大便干燥,四肢逆冷。舌苔厚,脉沉弦。

诊断:胃脘痛。

辨证:过食生冷,寒积于中,脾阳受伤,运化失常。

【治则】 温中散寒,消积导滞。

【方药】 五积散加减。

【处方】 麻黄5克 苍术15克 厚朴12克陈皮12克 当归10克 白芷10克 干姜10克肉桂末4克(冲服) 延胡索10克(醋炒) 酒大黄10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上方服5剂,病情好转,疼痛减轻,呕吐已止,大便正常,惟有手足发凉,饭后胃部不适,乃积滞未尽,中阳未复,在原方基础上加党参15克,制附子10克,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10克,又服15剂,诸症消失,后又改为大乌头煎(制草乌10克,蜂蜜30克),连用半月病愈,追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本案系寒邪食积,停滞中焦,气机受阻之寒实胃痛,此证非温不通,非攻不破。故选用附子、厚朴、陈皮、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健脾燥湿,消食导滞;麻黄、白芷升阳以除湿,延胡索、当归理气活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有温中散寒,消食破积,调气和血之作用,药证相符,故能应手取效,后用大乌头煎祛沉寒以振奋中阳而竟全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