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遗尿(例)

遗尿(例)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其诸论,余在治疗遗尿患者中,特别是病后体弱的遗尿症,运用本方,每每收效,方中五味子、山药、白术、益智仁、补骨脂,健补脾肾之气;用升麻升提下陷之阳;以肉桂温中散寒,助膀胱之气化,使脾肾阳复,中气充足,约束复常,故遗尿即止。

案例一

李某某,女,48岁。

患者素体虚弱,近几月来夜间尿床,每晚1~2次,并伴精神不振,头晕目眩,经用西药及单方治疗不效,方邀余诊治,查患者面色无华,舌质淡、苔白,脉弦无力。

【处方】 菟丝子5克 覆盆子5克 五味子5克 枸杞子5克 益智仁5克 白术5克 补骨脂6克 山药6克 党参9克 黄芪9克 肉桂3克升麻2克

【用法】 水煎服,早晚各服一煎。

用药2剂,夜间尿床已止,为巩固疗效,继进2剂,病告痊愈。

案例二

董某某,女,17岁,1980年10月就诊。

患者数月前,因高热治愈后,继而出现尿频及夜间尿床现象,治疗数月无效,故来求治,检查:精神倦怠,面色苍白,下肢水肿,脉象虚弱,证属病后脾肾两虚之证,治宜补中益气,固肾升阳。

【处方】 五味子10克 益智仁10克 山茱萸10克 当归10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山药10克 肉桂3克 升麻2克

【用法】 水煎服。

共用药5剂遗尿自止,诸症消失。

按:遗尿症俗称尿床,指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此病多发于3岁以上儿童,其发病原因,多由病后体弱,肾气不足,下元虚冷,脾肺气虚,膀胱失约所致,早在《内经》中就有“虚则遗溺”和“膀胱不约为遗溺”的记载。明·戴思恭云:“睡着遗尿者,此亦下元冷,小便不禁,而然。”据其诸论,余在治疗遗尿患者中,特别是病后体弱的遗尿症,运用本方,每每收效,方中五味子、山药、白术、益智仁、补骨脂,健补脾肾之气;用升麻升提下陷之阳;以肉桂温中散寒,助膀胱之气化,使脾肾阳复,中气充足,约束复常,故遗尿即止。

案例三

杨某某,男,16岁。1978年9月20日初诊。

某母代诉:患儿遗尿已15年,每夜3~5次,多方求治不效,邀余诊治。

观其面色白,消瘦乏力,四肢发冷,饮食乏味,舌淡苔白,脉细而迟,此乃脾肾虚寒,肾气不固所致。治宜温补脾肾,益气固摄。

【处方】 炙黄芪60克 红参15克 肉桂10克 附子15克 砂仁10克 炙甘草10克

【用法】 3剂。水煎温服。

9月25日二诊:服药大效,虽仍遗尿,但次数减少,且自醒觉知尿,肢凉转温,守上方易红参为党参30克5剂。

10月8日三诊:饮食有味,面转红润,精神恢复,脉现和缓。夜间仅排尿1次并知自解,不再尿床,为巩固疗效,守二诊方继服5剂,隔日一服,以善其后,2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遗尿一症,主要当责之于肾,然亦与脾肺有关,脾居中州,转输津液,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二脏气虚,不能约束水液,则膀胱失约,所以在治疗上,必须三脏兼顾。今患者禀赋不足,三脏皆虚,尤以脾肾之阳虚甚,故取黄芪、红参,补中益气;炙甘草、砂仁,益气健脾以调升降之机;附子、肉桂,温肾壮阳,固涩下元,三脏兼治,阳回气复,则多年痼疾得以治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