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癃闭(例)

癃闭(例)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案乃年老体弱,肾阳不足,气化无力,加之前列腺肥大,压迫膀胱窍口,故尿路不通,形成癃闭,萆薢分清饮为治疗阳虚白浊尿频之方。本例治分先后,缓急相济,故疗效满意。由该院外科诊为“前列腺肥大”,遂入该院,准备手术,术前特邀余诊治,诊时已尿闭五六天,每天需导尿。8月初抵郑州,经某医院行膀胱造口术,病势依然无好转。经用抗生素、性激素及持续导尿罔效,后又合并尿路感染。

案例一:癃闭(前列腺肥大)

张某某,男,71岁。1978年7月25日初诊。

现病史:3个月前因摔倒而突然发生排尿困难,虽有尿意,但淋沥不尽,小腹憋胀,不能入眠,经市某医院检查,诊为“老年慢性前列腺肥大”。曾用药物治疗,并行导尿术,疗效不佳,来我院就诊。

现症:痛苦病容,精神疲惫,不敢饮水,小腹胀满膨隆,压痛,尿道仍保留导尿管,舌苔白厚,脉沉细数,肛门指诊,前列腺如核桃样大,有压痛。

诊断:癃闭。

辨证:肾阳虚衰,膀胱气化无力。

【治则】 温肾化气,开窍去浊。

【方药】 萆薢分清饮。

【处方】 萆薢12克 乌药9克 石菖蒲9克益智仁9克

【用法】 3剂。每日1剂。水煎服。

7月28日复诊:服上方3剂,排尿通畅,饮食,睡眠好转,痛苦消失,舌脉同前,拔去导尿管,前方再服6剂。

8月3日三诊:患者精神舒畅,饮食饮水均佳,尿路通畅,睡眠良好,舌苔薄白,脉沉有力,诸症均愈,前方续服3剂,巩固疗效。

案例二

赵某某,男,65岁。1978年6月15日初诊。

现病史:排尿不畅7年,1年来逐渐加重,近2个月尤重。小腹胀痛,有时插导尿管才能排尿。

现症:表情痛苦,下腹膨隆,压痛,现保留有导尿管,舌苔厚腻,脉弦数,前列腺大如枣样,压痛。

诊断:癃闭。

辨证:下元虚寒,不能分清去浊。

【治则】 温肾开窍,分清去浊。

【方药】 萆薢分清饮。

【处方】 萆薢15克 益智仁12克 乌药9克石菖蒲9克

【用法】 3剂。每日1剂,水煎服。

6日18日二诊:服药3剂,尿路通畅,排尿自如,腹胀消失。舌苔薄白,脉沉缓,诸症均愈,拔去导尿管,嘱其仍守前方继服3剂,以巩固疗效,病人带药返里。

按:癃者小便不利,闭者小便不通,合称癃闭。本案乃年老体弱,肾阳不足,气化无力,加之前列腺肥大,压迫膀胱窍口,故尿路不通,形成癃闭,萆薢分清饮为治疗阳虚白浊尿频之方。临床体会,凡属肾阳虚衰致膀胱气化失调,清浊不分者,用上方治疗多获佳效。

案例三:癃闭(前列腺肥大)

韩某某,男,75岁。1969年9月8日入某医院外科。

病史:小便点滴不下,某医院诊为“前列腺肥大”,经治半个月,依然靠导尿管排尿,建议手术,家属虑其年高,求服中药。

现症:少腹胀痛拒按,仍靠导尿管排尿,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白腻,中间黄厚而干,脉滑数。

辨证:肺肾气虚,湿热互结,膀胱气化失司,腑气不通。

诊断:癃闭(前列腺肥大)。

【治则】 宣服通便,化气行水。

【处方】 炒杏仁30克 大黄18克 炒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猪苓10克 泽泻10克 桂枝3克麻黄9克 夏枯草15克 生甘草9克

1剂尽,便下稀水,夹杂燥屎数枚,随即小便亦通,少腹痛减辄去导尿管,宗上方去大黄,加生熟地黄各24克,黄芪24克,继服2剂。二便自利,苔脉正常,为巩固疗效,带麦味地黄丸2盒补肺益肾,出院调养。

按:是案乃肺肾气虚、湿热互结、膀胱气化失司,治应补益肺肾,清热利湿,乃因小便点滴不下,大便燥结,故取通大便亦即利小便之意,采取“提壶揭盖”之法。用麻黄、杏仁,宣发肺气,大黄通腑泻下,使水道疏通,上通下达;五苓散化气行水;夏枯草调理肝气,诸药协合,则三焦气化复常,溺自畅利,然此乃治急之法,故待能自行小便后,即给予麦味地黄丸补益肺肾,以资调养。本例治分先后,缓急相济,故疗效满意。

案例四

赵某某,男,78岁。

1960年10月间因尿闭入本院治疗,服西药数日不效,少腹胀满,小便欲解不出,每日需导尿,非常痛苦,舌淡,苔白,细诊其脉,寸关沉细,尺弱,此乃年老气血不足,肾亏火衰,气化不及州都所致,治宜温肾壮阳,佐以益气养血,以顾其本。

【处方】 当归15克 黄芪60克 熟地黄24克 山药12克 山茱萸12克 泽泻9克 牡丹皮9克 茯苓9克 肉桂9克 车前子15克(布包)党参15克 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

二诊:上方服2剂,拔去导尿管,小便可点滴而下,原方继服2剂,小便可正常排出,共服药4剂,病痊愈出院。

案例五

邢某某,男,75岁。

1963年9月因尿点滴而下已三四天,始来南阳县某医院就诊。由该院外科诊为“前列腺肥大”,遂入该院,准备手术,术前特邀余诊治,诊时已尿闭五六天,每天需导尿。诊其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此乃年老气血不足,肾亏火衰,治宜补气养血,温肾壮阳,以达化气行水。

【处方】 当归15克 黄芪60克 熟地黄24克 山药18克 山茱萸12克 泽泻12克 牡丹皮9克 茯苓9克 肉桂9克 车前子15克(布包)党参15克 甘草6克

二诊:上药服2剂,拔去导尿管,小便可点滴而下;原方继服2剂,小便恢复正常。

按:此病因年老体弱,气血两虚,肾阳亏损,命火不足,不能化气行水而成,余遇此症多用此方,屡用多验,方用六味地黄汤以壮肾中之水;肉桂补水中之火。仅用少量温药于滋阴药中,取“少火生气”之义,鼓舞肾气;当归、黄芪、党参温补气血以扶正气,俾使肾元充盛,气化复常,小便则可自调。

案例六

彭某某,男,18岁。1976年9月上旬初诊。

小便不利已半年余,去冬感冒1次,经大队卫生室治愈。今春又患感冒,初在卫生室就诊,后到卫生院求治未愈,致发热缠绵,方回洛阳市住院治疗,体温38℃左右,遂按尿路感染治疗,病反日重,小便由不利渐至尿闭,需固定导尿管以排尿,不得已而出院。8月初抵郑州,经某医院行膀胱造口术,病势依然无好转。9月上旬邀余诊视,诊见面色淡黄,唇口不荣,形体羸弱,淡漠懒言,发热有汗。据母诉,每天食量不过3两,精神委靡,朦胧若昧,虽用两管排尿,但每日尿量亦然甚少。诊脉沉细濡,望舌苔黄腻,脉症合参,此属湿热困遏日久,膀胱痹阻,气化不行。治以化湿利水,理滞醒脾,选三仁汤加减。

【处方】 杏仁10克 竹叶10克 半夏10克白蔻仁10克 厚朴12克 茯苓15克 薏苡仁30克 通草10克 连翘15克

【用法】 水煎服。1剂。

翌日复诊:发热出汗有好转,饮食略有增加,惟小便不利仍如故,拟改用吴鞠通之茯苓皮汤以渗利小便。

【处方】 茯苓皮20克 大腹皮10克 生薏苡仁30克 白通草10克 猪苓15克 淡竹叶10克

【用法】 水煎。1剂。

三诊:自述昨日方无效,服后发热出汗同前。饮食复减,积尿亦少,不如第1方效佳,思之良久,前方既效,慢性病贵在守方,遂复拟三仁汤。

适值国庆节前夕,患者欲返里,嘱其勿轻易方,缓缓图治。后病愈来郑述:上方续服3剂,发热出汗已止,每日能食六七两面食,服至5剂,已有尿意。遂将导尿管拔除,尿可排出,服至7剂由入厕不慎,将造口管碰掉,换药2次即愈。服至10剂,饮食如常,体力增加,已能在室内踱步,别无不适。

按:湿邪为病,外湿固多,然内外合邪者亦有之。所谓“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是也。本案尿闭原缘两次感冒发热所诱发,此自是外邪客犯。后发热绵延不止,实属客邪与里湿相合。由于湿邪困遏,卫阳失宣,故汗出而热不止;中焦为湿所阻,则纳食减;下焦湿热蕴结,气化不行则尿不利,显然湿热胶固为症结之所在。故治以三仁汤加减,取白蔻仁、半夏、厚朴,苦温化湿,湿化,脾运,气行,则水得以四布;杏仁、竹叶、连翘、苦平,清宣卫阳,以透其热;薏苡仁、茯苓、通草,淡渗,分利于下。如此则上焦得宣,中土得运,下焦得利,湿与热皆有去路,而气化复常,州都有权,泾溲自利。

案例七:癃闭(前列腺肥大)

董某某,男,70岁。

病史:因小溲点滴不畅,于1981年8月5日收入外科病房治疗。经用抗生素、性激素及持续导尿罔效,后又合并尿路感染。尿常规:脓细胞,红细胞少许,蛋白质。生化检查:尿素氮60毫克%。直肠指检前列腺Ⅱ度肿大。诊为“前列腺肥大合并尿潴留”。采用耻骨上膀胱造口,后邀余会诊。

症见面色萎黄,体倦怯寒,小便点滴艰涩,少腹拘急疼痛,神情疲惫,舌质淡,脉缓而涩。

辨证:中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下焦开合失司,致使水道淤塞不通。

【治则】 升阳益气,化瘀散结,清利湿热。

【处方】 黄芪30克 党参20克 白术20克炙甘草12克 当归15克 陈皮10克 升麻3克柴胡6克

连服10剂。精神好转,气力渐佳,饮食增加,脉缓有力,能起床活动,但仍感腹痛,小溲不通,此乃中气虽充,然尿路瘀滞未清,方更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9克,茯苓30克,桃仁6克,牡丹皮10克,赤芍12克,大黄9克,川牛膝9克,红花12克,坤草10克,泽兰10克,车前子10克,泽泻12克,茅根12克,六一散6克(包)。

该方连服8剂,小溲畅通,排尿自如,服至15剂,诸症皆消,视无反复,方予出院。

按:本案年老体弱,中气不足,“州都之官”失其气化,致使尿液癃闭不通。考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行不畅,导致瘀结阻塞尿路。故先予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充元、固本;继用桂枝茯苓丸加减通塞化瘀。贵在选用大黄、茅根、六一散,清热利湿,引邪下行。本案病机以虚为本,上虚下实,治法先补后活,补上清下,施使适时,故获迅捷。

案例八:癃闭(前列腺炎)

张某某,男,72岁。1970年住市医院。

病史:近半个月来小便涩少有灼热感。尿后空痛不适,余沥不禁。后渐至点滴俱无,少腹憋胀急迫,导尿可缓解,后复如故。尿道肿胀刺痛,改用膀胱穿刺排尿。此间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及乌洛托品等药物不见转机,遂邀余诊治。

检查:精神尚佳,体质健壮。尿道口肿胀,点滴不出,靠穿刺排尿,小便色黄稍浑浊,心中烦热,口干而渴。询知素有饮酒嗜辣习惯,经常头晕,腰酸,大便干结,舌苔薄黄,脉弦数。西医诊为“前列腺炎、尿潴留”。

辨证:肾阴亏乏,气化失司。

【治则】 利湿活瘀,泻火滋阴。

【处方】 生地黄、熟地黄各30克 玄参30克知母15克 黄柏15克 大黄10克(后入) 黄连5克 当归尾12克 赤芍9克 三七5克 金银花30克 蒲公英30克 海金沙30克 生甘草9克竹叶 灯心各3克(为引)

二诊:服3剂尿道口肿痛好转,已能排尿,大便正常,余症亦减。

三诊:继服3剂后小便通畅,为巩固疗效又进3剂,并嘱戒食辛辣和饮酒,2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本案患者年事已高。肾阴本亏,且嗜酒和辛辣食物,酒可生湿助热,辛辣助阳动火,长此日久,必致湿热郁阻于下焦。膀胱气化失施而发为本证。故方用熟地黄、生地黄、玄参、知母、黄柏清热养阴;金银花、蒲公英、黄连、清热解毒;归、芍、三七、大黄活血通瘀;滑石、海金沙,清热利湿,全方配合谨严,故能获速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