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定时腰痛
李某某,女,50岁。1977年10月12日初诊。
病史:去秋因受雨淋,发热恶寒,头痛,体痛,身重,经治好转,移时现寒热往来,前额疼痛,体重,腰痛难忍,右重左轻,每于傍晚呈规律性发作,半夜后大汗淋漓,病势缓解,医多诊为“风湿病”,选用抗风湿药、激素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现症:面浮色黯,乏力,骶骨右侧肌肉明显萎缩,按之刺痛,舌质黯,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辨证:肾气素虚,风寒湿邪内侵,致使瘀血阻滞经络。
【治则】 温补肾阳。
【方药】 右归丸加减。
【处方】 熟地黄15克 山茱萸15克 盐杜仲12克 黑附子6克 肉桂6克 炒山药30克 柴胡12克 黄芩9克 羌活9克 葛根12克 苍术9克 当归尾12克 红花9克
【用法】 3剂,水煎取汁,温服微汗。
二诊:得汗症减,腰痛明显好转,舌脉同前,此三阳余邪未尽,拟宗前法去柴胡、黄芩、葛根、苍术,加茯苓30克,牛膝12克,菟丝子15克,续服。5剂。
三诊:腰痛、体重皆除,骶骨右侧按之已无痛感,脉来四至,和缓有力,肾气丸改汤剂加减,善后调理。
【处方】 熟地黄15 山茱萸12克 山药20克茯苓20克 盐杜仲12克 肉桂6克 菟丝子15克 当归尾12克 棉黄芪20克 防风9克 5剂。
1980年追访,未再复发,右侧肌肉已恢复正常。
按:腰痛是常见症,但腰痛而肌肉萎缩且定时而发者,临床罕见。患者年近50岁,肾气亏虚。因淋雨而病,提示风寒湿侵入肌表所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之谓也。经治后,余邪未尽,循足太阳膀胱经入肾而发为腰痛。寒热往来,额痛者为邪留连少阳、阳明二经。傍晚阳气衰,邪入而作,半夜阳气渐生,正气鼓邪外出,故汗出而解,肌肉萎缩乃经脉瘀阻而失养所致。
本案选用右归丸温补肾阳。以柴胡、葛根、羌活、苍术祛三阳经之邪;以当归、红花,活血通络,于病发前服药,使微微汗出,风湿俱去,肾虚得补,经脉疏通,终使腰痛肌痿痊愈。
案例二:腰痛(左肾结石)
王某某,女,31岁。1978年9月13日初诊。
主诉:半月前突然发现腰痛,同时伴有血尿。
病史:半月前出现腰痛、尿血,于1978年8月29日在我院做腹部X线平片检查,发现左肾区有2粒(分别为0.5cm×0.5cm和0.4cm×0.5cm大小)密度增高阴影,提示为“左肾结石”。
检查:形体消瘦,腰膝酸痛,小便黄赤不利,左肾区有明显叩击痛,舌质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腰痛(左肾结石)。
辨证:肾阴亏虚,下焦湿热。
【治则】 滋阴补肾,清热利湿。
【处方】 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 生山药20克 山茱萸15克 牡丹皮10克 茯苓12克 泽泻12克 怀牛膝12克 石韦12克 海金沙12克车前子15克 玉米须10克
10月10日二诊:服上方20剂后,腰已不痛,而左下腹疼痛频作,且向会阴部放射,伴有尿频尿急,小便不利,舌脉如前,结石有下达输尿管下段之势,治疗拟为通淋利尿排石。
【处方】 金钱草30克 海金沙15克 石韦15克 车前子30克 滑石30克 木通10克 茯苓15克 冬葵子10克 川牛膝15克 甘草梢3克
10月24日三诊:服上药10剂,尿频尿急消失,小便通利,当即在我院X线复查,双侧肾区和输尿管行经部位以及膀胱区均未见结石阴影。
按:尿石的形成常有“肾虚而膀胱湿热”之说。今患者形体消瘦,腰膝酸痛,舌质红,脉细,乃属肾阴亏虚;小便黄赤不利,乃属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故用六味地黄汤以滋肾阴;用石韦、滑石、车前子、金钱草、海金沙、木通、冬葵子、牛膝等,清热利湿通淋,肾虚得补,湿热得除,肾石可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