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郁证(例)

郁证(例)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咽干口苦,伴耳鸣鼻塞,失眠,大便秘结,平素嗜好烟酒,性情急躁易怒,近3天吞咽较困难,经湖北省某地区医院耳鼻喉科检查,未发现异常。某医院确诊为“神经官能症”,经治鲜效。手足心热,腰膝酸软均明显减轻,夜能入睡。拟以六味地黄丸和十全大补丸交替服用。患者化验3次,黄疸指数分别为13单位、26单位、21单位,均高于正常范围。于1949年解放战争中,受刺激而精神痴呆。

案例一:梅核气

冯某某,男,35岁。于1962年5月7日初诊。

主诉:咽喉异物样阻塞5个月,吞咽困难3天。

现病史:本病始因元旦饮食过量,复感风寒,病愈后,则觉咽部有异物阻塞,咳之不出。咽干口苦,伴耳鸣鼻塞,失眠,大便秘结,平素嗜好烟酒,性情急躁易怒,近3天吞咽较困难,经湖北省某地区医院耳鼻喉科检查,未发现异常。

现症:患者面黄消瘦,言语低微,口有臭味,呃逆,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诊断:梅核气(气滞热郁型)。

辨证:肝郁气滞,郁而化热。

【治则】 疏肝解郁,清热降逆。

【处方】 全瓜蒌15克 旋覆花15克(布包)代赭石30克 诃子12克 降香9克 桔梗12克黄芩10克 柿蒂10克 川黄连9克 青皮、陈皮各12克 法半夏12克 3剂。

5月11日二诊:服上方3剂,呃逆和咽部阻塞感稍有减轻,其他症状如前,守上方去法半夏,加大黄15克,厚朴15克,5剂。

5月16日三诊:吞咽食物自如,咽喉梗阻和耳鸣鼻塞症状消失,大便正常,睡觉多梦,上方去大黄、赭石,加炒枣仁20克,柏子仁15克,5剂。

5月23日患者前来告知,诸症状消失,精神愉快,劝其平素少吸烟饮酒,勿急躁。

按:此例患者,性情急躁,易气易怒,气滞不疏,加之平素嗜好饮酒,肝气郁久而化热,故治以疏肝解郁,清热降逆之法,佐以宽胸理气之品,效果满意。

案例二

李某某,女,50岁。1961年6月6日初诊。

病史:自觉从右胁长出一气块,其状如枣,下行至少腹,左转上行,至左胁,复右行,潜于右胁中,在运行中,听到有节律之钟声,胀痛随气块运转。一夜约十数次,伴有头眩欲呕,夜不入眠,手足心热,口渴不欲饮,饮食减少腰膝软,大便始硬末溏,小便时黄等症。某医院确诊为“神经官能症”,经治鲜效。

症见消瘦无力,语声低微,舌红,无苔,津少,脉弦细数,此系肝肾阴虚,气失调达,滞而为聚,治宜滋养阴液,疏肝理气,方用一贯煎加味。

【处方】 北沙参15克 枸杞子20克 麦冬15克 生地黄9克 当归12克 川楝子15克 醋青皮15克 醋香附15克 地骨皮15克 炒麦芽15克 炒枣仁15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5剂。

二诊:气块、钟声、胀痛、便干已除,头眩欲呕缓解。手足心热,腰膝酸软均明显减轻,夜能入睡。舌质转润,舌苔有欲生之征,脉沉细,此阴液来复,肝气畅通。拟以六味地黄丸和十全大补丸交替服用。

三诊:诸症若失,食量增加,精神倍添,舌苔、舌质正常,脉来四至,和缓有力,病愈停药。

按:肝为厥阴风木之脏,体阴用阳,赖肾水以滋养。肾阴不足,肝失所养,疏泄失司,滞而为聚,气为阳邪,动而少静,循经上下,走窜不定,故现是症。据此,本案以北沙参、枸杞子、麦冬、生地黄、地骨皮、当归,滋养肝肾阴液;以川楝子、青皮、香附,疏肝理气,使肝木得养,气机条达,而诸症自瘥。

案例三

黄某某,男,19岁。

自述胁痛,按之益甚,头晕目胀,精神疲惫,四肢乏力,少寐,纳呆,小便黄,察其舌苔薄黄腻,脉弦细数。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21单位,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5U/L,谷丙转氨酶560U/L。

系肝脾不调,气郁有热,治宜和肝清热,行气健脾为主。

【处方】 当归12克 川芎10克 炒白芍20克 厚朴10克 茵陈20克 茯苓12克 知母12克 黄柏6克 黄芩10克 金银花20克 决明子30克 生地黄12克 牡丹皮10克 沉香6克 麦冬20克 天花粉15克 大枣7枚 转方3次共8剂。

二诊:药后两胁胀痛减轻,少寐,每天上午头晕,手指震颤,两膝疼痛无力。舌红,少苔,脉弦细,此系肝肾阴虚,津液枯燥,筋脉失养,虚阳浮动。仍以滋阴抑阳,泻其亢害之火,而救其欲绝之水也,滋肝益肾,镇心安神治之。照上方加煅龙牡各12克,炒枣仁12克,珍珠母15克,转方3次共9剂。

自觉症状消除,肝功能复查:黄疸指数5单位,凡登白试验:直接反应(-),间接反应(±);谷丙转氨酶16U/L,麝香草酚浊度试验4单位,体康如常并已复学。

按:本体虚弱,阳气不足,多见寒证,但邪有从寒化、热化之不同。本案首诊,肝气郁结,邪似热化,治用镇肝清热而轻。二诊,见肝阳浮动,此乃“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治用滋阴潜阳,安神定心而收功。

患者化验3次,黄疸指数分别为13单位、26单位、21单位,均高于正常范围。此乃肝失疏泄,郁而侮土,脾土受损,水湿不化,郁而化热,湿热交蒸发为黄疸。清热解毒之药,如知母、黄柏、黄芩、牡丹皮、金银花等,对降低黄疸指数,谷丙转氨酶效捷。

案例四:郁证(痴呆病)

杨某某,男,30岁。

于1949年解放战争中,受刺激而精神痴呆。1950年5~8月期间,转诊多处,不见好转。1951年退役后,邀余诊视。家属诉说:痴呆表现一般以18天为一周期,清醒时一如常人,1~2天后又渐痴迷。发作时默默不语,二便不避亲疏,但饮食如故。察患者痴迷但面色红润,肌肉丰满,脉搏滑而有力。

综观诸症乃气滞痰郁所致,治宜清热导痰。

【处方】 酒大黄15克 炒枳实12克 风化硝10克 清半夏12克 广陈皮10克 远志10克石菖蒲12克 生甘草6克 竹沥适量(引)

二诊:服2剂后诸症大减。后,予前方去风化硝、大黄,续服5剂而痊愈。

按:本病痴呆,属郁证之一,该患者素体肥胖,故属痰郁。《临证指南医案》说:“郁则气滞,久必化热,热郁则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机失度,初伤气分,久伤血分,而为郁劳沉疴。”所以本病与气滞痰郁有关,痰郁日久易成痰热。故用本方重在化痰,其次清热。方中枳实、陈皮、半夏,理气祛痰;远志、石菖蒲,宁心开窍;重用酒大黄、风化硝,软坚逐饮。诸药合用,切合病机,故7剂而沉疴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