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梅疮(先天性梅毒癣)

杨梅疮(先天性梅毒癣)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肢较多,头部更甚,垒垒如盔,遇冷风则奇痒加剧。患者已能从家步行10余里来诊。复查康氏反应阴性。为巩固疗效,续服原方20余剂,并配服自制白花蛇酒,以资善后。所谓杨梅者,以其形似杨梅,所谓时疮者,因时气凑袭而成,所谓绵花疮者,是自期绵绵难绝,毒可裔袭。本例症见癣状奇痒,骨软筋痛,内有裔袭,外有时感。合方内外兼治,共奏祛风解毒,养血润燥,舒筋活络,终使梅毒癣克平。

王某某,女,19岁。1965年3月25日初诊。

主诉:全身起片状红斑半年余。

病史:1964年秋,全身呈现散在性红斑,病灶逐渐浸润扩散为片状,皲裂脱屑,奇痒入骨,经治罔效,延余诊治。

家族史:其父有梅毒病史。

现症:全身呈现散在性片状红斑,大如拇指爪甲,中间凹陷,边缘突起,皲裂脱屑,奇痒难忍,搔破则渗出黏液。四肢较多,头部更甚,垒垒如盔,遇冷风则奇痒加剧。伴有下肢酸软挛痛,步履难行,倘勉行则跌倒,必须自己缓缓强力而起,若他人扶持则因筋软骨痿而难立。

检查:面色少华,慢性痛苦面容,营养较差。舌苔淡红而润,脉象弦滑。康氏反应强阳性。

辨证:病在肺脾肝肾,湿热邪火之毒为患。

【治则】 祛风解毒,舒筋活络。

【方药】 解毒天浆散(《外科正宗》)加减。

【处方】 当归30克 白芍20克 防风20克乌梢蛇20克 蝉蜕30克 蒺藜12克 金银花30克 天花粉15克 土茯苓120克 白鲜皮15克大胡麻15克 生甘草30克 5剂。

4月2日二诊:症无进退,仍以原方续服。5剂。

4月10日三诊:瘙痒稍轻,余症同前。宗上方加牛膝30克,木瓜20克,防己12克。续服10剂。

5月2日四诊:瘙痒大减,挛痛缓解,能自行数十步,但仍有酸软感。拟上方加黄芪60克。继服20剂。

6月5日五诊:能自如活动,旧灶渐消,新灶未现,皮肤逐渐恢复正常,仍以原方继服。20剂。

7月2日六诊:能生活自理,病灶基本消失,仍守原方治疗,继服20余剂。患者已能从家步行10余里来诊。复查康氏反应阴性。为巩固疗效,续服原方20余剂,并配服自制白花蛇酒(白花蛇泡酒),以资善后。

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已生子女均健壮。

按:杨梅,古有三称:杨梅疮、时疮、绵花疮。所谓杨梅者,以其形似杨梅,所谓时疮者,因时气凑袭而成,所谓绵花疮者,是自期绵绵难绝,毒可裔袭。其因有二:一是时邪凑袭,毒从外入而犯肺脾,称气化传染;二是房事不洁,乘肝肾之虚而受毒入里,称精化欲染。脾肺受毒者轻,先从上部,见之皮肤作痒,肝肾受毒者重,先从下部,见之筋骨多痛,小便涩淋。本例症见癣状奇痒,骨软筋痛,内有裔袭,外有时感。故治以当归养血,金银花、天花粉、甘草,解毒于内;土茯苓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治拘挛骨痛,亦为治梅毒之要药,取其甘淡而平,能祛脾湿,湿祛则营卫和筋脉柔,肌肉实而拘挛痛则愈,故此重用,防风、蝉蜕、白蒺藜、胡麻、乌梢蛇、白鲜皮,祛风润燥以治外,更佐以防己、木瓜、川牛膝,舒筋活络以止痛。合方内外兼治,共奏祛风解毒,养血润燥,舒筋活络,终使梅毒癣克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