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寒疝(例)

寒疝(例)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个月前始觉左侧睾丸冷痛,日渐加重,痛引少腹及腰部,并伴手足逆冷。此乃下元虚寒,气血凝于睾丸而致的寒疝证。下元不足,以致寒邪侵于厥阴,而发寒疝冷痛。故本例治以补阴助阳之剂而取疗效。多次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著,渐失去治疗信心。1周前因劳累后受凉,睾丸下垂,坠痛加重,且牵引会阴少腹作痛,始求治于余。且近因劳累感寒而病加重。诸药相伍,共奏温经散寒、行气散结之功,故20年之沉疴,药仅5剂而竟获全愈。

案例一

王某某,男。1962年12月28日初诊。

3个月前始觉左侧睾丸冷痛,日渐加重,痛引少腹及腰部,并伴手足逆冷。曾转多家医院检查,既非结核,亦非骨岛形成,经用西药止痛及中药滋阴清热之剂均无效,病痛有增无减。

现症:左睾丸冷痛牵引腰腹,四肢逆冷。舌质淡红、舌体肥厚、苔薄白,脉象两关弦而有力,两尺缓弱。此乃下元虚寒,气血凝于睾丸而致的寒疝证。治宜补阴助阳,佐以理气止痛。

【处方】 西小茴10克 广木香10克 青皮10克 肉桂3克 川楝子10克 橘核15克 附子10克 香橼10克 延胡索10克 炒熟地黄15克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1963年1月1日二诊:上方2剂后,疝痛大减,渐觉四肢由凉变温。守原法加乌药10克。3剂后痊愈。

按:本案既以寒疝为患,何加熟地黄一味?答曰:患者虽为肾阳亏虚,然其素有阴虚,无阴则阳无以化。下元不足,以致寒邪侵于厥阴,而发寒疝冷痛。故拟温补肾阳之品,加甘温之熟地黄专补阴纳肾,即善补阳者,需阴中求阳之意。故本例治以补阴助阳之剂而取疗效。

案例二

李某某,男,27岁。1956年5月21日初诊。

主诉:睾丸痛20年,加重1周。

病史:20年前(1936年)始患睾丸隐痛,时作时止,未加介意。10年前(1946年),睾丸隐痛发作较前为频,且睾丸稍肿大,扪之微痛,往往因于久立、劳累或受寒凉疼痛发作较重。曾经西医诊为“睾丸炎”,中医诊为“疝气”。多次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著,渐失去治疗信心。1周前因劳累后受凉,睾丸下垂,坠痛加重,且牵引会阴少腹作痛,始求治于余。

检查:舌质淡,舌苔白,两脉沉而弦细。两侧睾丸大小正常,睾丸下垂明显,扪之痛,质地较硬,阴囊不温。

诊断:寒疝。

辨证:此为寒邪克于肝脉,搏结于睾,肝肾阳虚之寒疝证。

【治则】 温经散寒,行气散结止痛。

【处方】 荔枝核12克(炒黑) 橘核仁9克(炒,杵) 胡芦巴3克(炒、杵) 菟丝子12克(炒、杵) 净海藻9克 升麻3克 紫石英12克(杵)台乌药12克 炒乳香9克 川楝子24克(炒) 小茴香9克 巴戟天12克 吴茱萸1.5克 楮实子9克 3剂。

二诊(6月7日):服3剂药后,睾丸牵掣会阴少腹痛已止,睾丸已提至正常,诸恙已除。原方照服2剂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病程长达20年,寒邪久羁,凝于肝脉,久则及肾,命火亦衰。且近因劳累感寒而病加重。故用吴茱萸、紫石英、台乌药,暖肝温经散寒,巴戟天、菟丝子、胡芦巴、楮实子,强肾益肝,温补下元,小茴香、台乌药、川楝子、荔枝核、橘核仁、炒乳香,温经行气止痛,净海藻软坚散结,升麻升举清气。诸药相伍,共奏温经散寒、行气散结之功,故20年之沉疴,药仅5剂而竟获全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