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姚某某,女,38岁。1978年4月5日会诊。
患者于2个月前因功能性子宫出血住院,经西药止血及清宫术,仍出血不止而邀余会诊。
诊见面色苍白,两目无神,心悸气短,语声无力,动则头晕眼花。舌质淡甚、苔白。出血仍淋漓不断。四肢欠温,脉细而无力。此乃虚寒血崩,气血两伤。拟补气养血,温经止血。选用固本止崩汤加减。
【处方】 黄芪50克 党参30克 白术30克熟地黄30克 当归10克 阿胶15克(烊化兑服) 炮姜7克 黑芥穗10克 炙甘草10克 大枣6枚
【用法】 水煎,日服1剂。
上方连服3剂而血止。其证仍属虚寒,当温脾益气,补血和营。选用小建中汤加味。
【处方】 桂枝8克 白芍15克 黄芪30克党参15克 生地黄15克 当归10克 阿胶15克炙甘草10克
【用法】 生姜、大枣引。水煎,日服1剂。
以上方为主,随症加减,坚持用药30余剂,痊愈出院。
按:本案崩漏已久,出血较多,会诊时见其气血已伤,且仍淋漓不断。若不急止其血,势必每况愈下,更增其亡阳之势。本唐容川“止得一分血,保得一分命”之说,乃急投固本止崩汤大剂以进。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大枣,益气,当归、生地黄、阿胶,养血,炮姜、黑芥穗,温经止血。3剂血止。尔后选小建中类温补后天脾胃,以期气血生化有源。进药月余,而获痊愈。史师在治疗崩漏中,反复强调说:“唐容川氏治血四大法,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堪称楷模。
案例二: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杨某某,女,42岁。1978年9月10日初诊。
本次月经于8月1日始行,至今40天淋漓不断。经色淡红,质稀,有时感觉腹痛,头晕心悸,气短懒言,周身无力,食纳不佳,有时恶心。舌光滑无苔,脉细弱。综观诸症,乃气虚不能统摄,冲任不守,血海不固,致成崩漏之证。治宜益气养血止血。
【处方】 党参15克 黄芪12克 阿胶珠12克 当归身9克 生地炭15克 炒白芍18克 柴胡6克 黑升麻3克 芥穗炭3克 桑寄生30克仙鹤草12克 侧柏叶6克 莲房炭9克
【用法】 6剂。水煎服。
上方服后,出血已止,饮食增加,头晕、心悸、腹痛均减。后经随访,未再复发。
按: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学崩漏范畴。治当止血为先,但本例为脾肾阳虚,中气不足,统摄无权所致。导致冲任受损的原因多是气虚、气郁、血热、血瘀等。故用参芪益气补脾摄血,莲房炭为治疗子宫出血的专药,芥穗炭入血分,对下黑紫血块有效,升麻升提,可引血上行,与当归配合能使血循复正。诸药相伍,崩漏速平。
案例三: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琚某某,女,44岁。1975年2月28日初诊。
患者每次月经来潮淋漓不断,延至两旬,服药方止。近日来潮,血下若崩,色黑夹块,少腹时痛,腰酸乏力,头晕心悸,面色无华。舌质淡、苔白,脉细涩。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此系冲任不固,气虚血瘀。治宜调补冲任,益气逐瘀。
【处方】 当归15克 川芎6克 红花炭9克桃仁9克 姜炭6克 蒲黄炭9克 艾叶炭6克莲房炭12克 土白术12克 党参15克 3剂。
3月2日二诊:腹痛消失,出血减半,惟头晕心悸,腰酸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弱。宗上方加减。
【处方】 当归25克 黑枣仁15克 远志9克太子参25克 柏子仁9克 茯神10克 丹参15克 艾叶炭6克 黑白芍12克 土白术9克 莲房炭12克 姜炭6克 炙甘草3克 玄参12克党参12克 熟地炭9克 青皮9克 陈皮9克5剂。
6月1日三诊:上药服完后,未再进药。3个月来,每次月经来潮5天即净,色淡无块,但经量较多,伴见心悸气短,纳差。舌质淡、苔白,脉细数。上方取效,但恐不坚,仍宗之进退,以固其根。
【处方】 当归15克 熟地黄12克 白芍12克 川芎6克 黄芪25克 党参15克 土白术9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3克 炒山楂12克 槟榔9克 玉竹30克 远志9克 麦冬12克 玄参12克 广木香4.5克
【用法】 5剂。病告愈。
按:本例始则淋漓不断,继则崩下不止,色黑夹块,少腹时痛,舌质淡、苔白,脉细涩。乃气血亏虚,瘀血内阻之证。故用太子参、党参、黄芪,益气扶正,当归、桃仁、丹参等,活血祛瘀;熟地黄、白芍、玉竹、玄参,滋阴养血。瘀血散则新血自生,元气固则阴血自复,故血止而康复。若见瘀血,纯用攻破,不顾气虚,势必有后患之虞。
案例四
李某某,女,14岁。1962年10月9日初诊。
患者是年3月初潮,后应月而至。季夏经期,事不随意,忿怒痛哭,经血暴下,即住某医院治疗。逾月时轻时重,下血混杂,夹白色黏条。胸胁胀闷,少腹疼痛拒按,触之有手掌大之硬块,伴见头晕目弦,频频作呕,面色白。舌少津,脉沉细无力。此乃肝郁气逆,血不循经。宜疏肝理气,化瘀止血。
【处方】 当归15克 川芎6克 醋香附9克川楝子12克 醋延胡索10克 枳壳9克 丹参15克 阿胶15克(烊化) 柴胡6克 蒲黄炭9克莲房炭9克 红花炭9克 艾叶炭1.5克 益母草12克 白术9克 炙甘草6克 红糖30克(引)3剂。
10月22日二诊:血量减半,余症皆有好转,已收显效。仍拟上方加黑枣仁12克。继服4剂。
10月26日三诊:下血停止,诸症消失,为巩固之,继进上方,3剂。
按:患者年少初潮,冲任二脉充而未固,易受六淫七情的影响,际此暴怒伤肝,肝气逆乱,则血不循经,故而成崩。依古人“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之意,取塞流、澄源并施,疏肝理气,活血止血并用,如是则逆气得平,瘀血得行,气血循经,崩漏自止。
案例五:血崩
张某某,女,45岁。1975年5月14日初诊。
行经2日,因暴怒而致血崩,夹杂紫黑色血块,动则更甚,面色白,气短喘促,神疲言微,头晕心悸,全身痛楚水肿,唇爪淡白。舌淡、苔白,脉细弱似无、沉取左关微弦。此怒伤血络,血不归经,气随血脱。治宜补气固脱,止血理气。
【处方】
(1)白参12克 急煎频服。
(2)当归身15克 炙黄芪20克 焦白术10克炒白芍15克 生地炭15克 地榆炭12克 莲房炭15克 炒枣仁12克 茯神15克 香附(童便炒)9克 醋延胡索6克 炙甘草4克 2剂。
5月16日二诊:出血量减少,仍有血块。莲房炭改为阿胶珠(蒲黄炒)9克。继服2剂。
5月18日三诊:血崩止,时或有漏,少腹微凉,口干不饮,腰痛,仍为血虚夹瘀。于上方去地榆炭、阿胶珠,加艾叶炭9克,杜仲炭12克。2剂。
5月20日四诊:血止,腰痛减,身肿减,拟以健脾养血善后。
【处方】 炙黄芪15克 焦白术12克 当归身15克 炒山药15克 丹参15克 阿胶9克(冲)熟地黄15克 川续断15克 炒薏苡仁30克 炒延胡索9克 陈皮9克 炙甘草4克
按:本例乃经期暴怒,气血逆乱,肝不藏血,冲任失调,血不循经而暴崩。气随血脱,危在倾刻,故急用大剂补气固脱,止血截流,方可挽回。方中白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白芍,补气养血,生地炭、地榆炭、莲房炭、阿胶珠,养血止流;香附、延胡索,疏理肝气,枣仁、茯神,安神。使血止正复,肝气调和而病愈。
案例六
朱某某,女,45岁。1966年3月1日初诊。
昨夜突然经血暴来,紫黑有块,量多不止。经某妇产科医院急诊,注射麦角碱等,出血未见减少。今晨邀余往诊。诊见病人面色萎黄,神疲蜷卧,四肢面目肿胀。自述阴道出血不止,五心烦热,心悸眩晕,夜不能寐,周身酸软,胁下隐痛,少腹拘急而热,胃中痞满不食。诊之,舌红、苔腻,脉虚细而数。此为劳伤冲任,思虑伤脾,湿郁化热,湿热搏于胞宫,发为斯疾。治当补冲任,益气血,清湿热为法。
【处方】 当归身12克 炒白芍15克 生地炭12克 阿胶珠9克 杜仲炭12克 莲须12克 生黄芪12克 血余炭5克 炒棕炭12克 炒白及9克 炒三七3克 茯苓12克 炒黄柏9克 炒黄芩9克 川黄连5克
3月2日二诊:服药后,经血大减,血块亦少,胸闷、烦躁、腹热皆轻,湿热稍退。治宗原方,更增补固冲任之品,拟上方去三七、黄柏,加熟地炭15克,山茱萸12克。
3月5日三诊:上药3剂,1日见血两三次,每次量不多,但有血块,少腹稍痛,食少。揆此症象,乃气滞血瘀之征。故用上方去白及、阿胶珠、血余炭,加橘红9克,炒香附9克,炒五灵脂9克。3剂。
3月9日四诊:上药服完,出血止,精神佳,饮食增,并信步于庭。调理半月,病告痊愈。
按:阴虚阳搏谓之“崩”。崩漏之发多因冲任亏损而邪热、迫血妄行。故在崩漏的辨证施治中,常以阴虚冲任亏损及阳搏邪热、迫血妄行二者为纲,视其轻重缓急,或以补冲固任为主,或以清热凉血为重,从容处之,多获良效。本例病起急骤,实因冲任久虚,复加邪热迫血妄行所致。故以黄柏、黄芩、黄连,急清邪热,复以当归、白芍、地黄、阿胶、杜仲、莲须、黄芪,补冲固任,用诸炭药又配白及、三七,凉血止血。症减之后,再视邪正之缓急,或补冲任,或调气血,以安其血,以善其后。标本缓急,井然有序,故效卓著。
案例七
王某某,女,28岁。1970年11月20日初诊。
病史:月经淋漓不断年余,经某医院用中药治疗,得以暂止。至期复大下如注。后经省某医院用中药治疗,漏虽停止,但小腹胀痛,隔时复崩且漏,缠绵至今,断续未止。
现症:精神忧郁,面容灰滞,发枯不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
辨证:阴血不足,血不归经。
【治则】 滋阴养血,引血归经。
【处方】 熟地黄90克 荆芥炭30克 3剂。
二诊:漏止腹适。上方取效,调量服之。
【处方】 熟地黄60克 荆芥炭10克 6剂。
三诊:药后6日,月经来潮,经期5天,经色淡。嘱每日嚼服熟地黄30克。
遵嘱服药数月,月信正常,次年生一男孩,母子健壮。
案例八
赵某某,女,44岁。1972年3月4日初诊。
病史:2个月前阴道大出血,某医院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经治血止。旬日后复崩而淋漓,迄今未愈。
现症:面容憔悴,发枯不泽,精神委靡,体倦乏力,心慌气短。唇、舌淡白,脉虚浮、沉取微细。
辨证:经漏伤血,血损及气,气血两虚。
【治则】 养血益气,引血归经。
【处方】 熟地黄90克 荆芥炭30克 党参30克 3剂。
二诊:漏下停止。然时延日久,拟守方略更续服。
【处方】 熟地黄60克 荆芥炭10克 党参30克 贡阿胶15克 3剂。
三诊:心神稳定,未再漏下,睡眠欠佳。拟守方加宁心安神之品。
【处方】 熟地黄40克 荆芥炭3克 党参30克 贡阿胶15克 炒枣仁12克
四诊:体倦乏力,失眠均好转。拟上方去荆芥炭,加砂仁3克。嘱以间日1剂。2个月后,患者面色润泽,漏未下,无不适,脉缓和。
按:例七崩漏年余,久治未愈,必伤阴血。或有止时,然腹疼痛,移时复崩,此乃血虽止而不归经也。方用熟地黄滋阴养血以扶正治本;投荆芥炭活血止血,祛瘀生新以治其标。二药合之引血归经,使血行不乱,故漏止也。例八兼有神萎乏力,少气之症,故加党参补益中气,使脾复健运,血得统摄,是以奏效甚速。
案例九
李某某,女,65岁。1958年2月18日初诊。
病史:患者绝经18年。2月10日前夜,阴道卒然下血,色红无血块,腹部无痛感,动则更甚,卧则减轻。中西药止血药连用数日,下血量时减时多。
现症:颜面萎黄,形体消瘦,语音低弱。病前曾腹泻3天,经治而愈。无带下。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
证属气不摄血,脾不统血,肝不养血。治当益气,健脾,养肝。
【处方】 生黄芪40克 龙眼肉25克 大枣10枚 3剂。
2月23日二诊:2剂后血量大减,3剂尽,下血停止。舌质淡红、无苔,脉象较前有力。效不更方,继服3剂,以固其本。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本方系家传,临床验证十愈八九。然对下血兼有白带较多,腥臭难闻(子宫癌)者,用之难瘥。老妇偶患崩漏者,多为冲任失固,肝失所养,脾失所统,气失所摄而致。黄芪补气升脾;龙眼肉补脾益肝,大枣补脾益气。俾脾可统,肝可养,气可摄,血可止,体渐健。该方药虽3味,但合拍而效彰。
案例十
王某某,女,27岁。1981年11月28日初诊。
病史:患者平素月经时前时后,量多,经期延长,半月前因劳累过度致使周身不适,继而阴道大量出血。经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经服西药,效不理想,后转中医诊治。
现症:阴道出血,淋漓不断,时而量大,血色时淡时鲜。头晕心悸,乏力,汗出,动则气短,饮食无味,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脉细缓无力。证属气虚不能摄血。治宜补气摄血。
【处方】 全当归30克 黄芪30克 党参30克 阿胶珠15克 三七参10克 仙鹤草30克
服药2剂后,出血量明显减少。继服3剂,出血停止,小腹疼痛消失。后以补益气血之八珍汤善后,病告痊愈。
按:本例素体较弱,加之疲劳过度,是以气虚不能摄血而致下血不止。气随血去,其气更虚,故治以补气摄血。方中党参、黄芪,补气摄血,当归、阿胶珠,养血补血,仙鹤草、三七参,止血救急。是案治方严谨对证,故收效甚捷。
案例十一
彭某某,女,41岁。1980年4月10日初诊。
近2个月经水来潮量多,出血如注,腹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自汗气短,精神疲倦,四肢无力,虚烦不眠,食欲差。舌质淡,脉沉细无力。属中气虚弱,统摄失司,冲任不固。治宜固摄塞流。
【处方】 当归15克 白芍12克 黄芪10克党参10克 生地炭10克 百草霜3克 地榆炭10克 陈皮6克 酸枣仁12克 炙甘草8克 陈香墨磨汁(为引) 3剂。
4月14日二诊:经量大减,余症好转。舌质淡,脉仍沉细无力。拟澄源求本,养血止血。
【处方】 当归身15克 白芍12克 川芎9克白芷9克 太子参10克 炒白术9克 怀山药20克 山茱萸15克 枸杞子15克 阿胶珠12克黄芪10克 炙甘草8克
4月20日三诊:崩漏已止,仅有微量血水,小腹不适,腰腿酸软,夜寐欠安。舌淡脉细。失血耗气,肝肾两亏,心神不宁。
再拟复旧固本,益气养血,滋肝肾而宁心,以善其后。
【处方】 太子参12克 炒白术9克 白芍12克 焦生地黄10克 怀山药15克 山茱萸15克枸杞子15克 炒枣仁12克 麦冬10克 甘草8克 5剂。
四月26日四诊:血止神旺,诸症已愈。嘱其将息,以待康复。
按:本例为气不摄血,脾肾亏损,冲任失固所致。治分三步:首用百草霜、地榆炭、生地黄、陈香墨汁,塞流。俟血止大半,追本溯源,即用党参、白术、黄芪、当归、白芍、川芎,双补气血;阿胶养血止崩。待血止后,考虑失血耗气,肝肾两亏,便予山茱萸、枸杞子、白芍、太子参,补益肝肾以固本。是案辨证准确,适时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之法,遣药精当,井然有序,故愈在意中。
案例十二
姚某某,女,43岁。1978年8月20日初诊。
主诉:患者素有倦怠乏力,食欲缺乏,食后腹胀,大便溏薄,白带清稀量多,腰膝酸软。近因忙于农活家务,操劳过度,自感体力日减,月经2个月未来潮。8月16日下午忽然阴道出血,初量少血淡,疑经血来潮,次日黎明,突然大出血,色鲜红时夹血块。伴心悸气短,头目眩晕,汗出不止,小腹下坠。经公社医院妇产科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用安络血、仙鹤草素等止血药,效果不显,继服中药清热止血剂3剂,疗效亦不佳。
检查:面色萎黄而无华,形容憔悴,皮肤潮湿,语声低怯,气息微弱。舌色淡白、苔薄白干,六脉虚大。
辨证:脾气虚衰,失于统摄,肝肾失养,冲任不固。
诊断:崩漏。
【治则】 益气补血,固摄冲任。
【处方】 炙黄芪30克 熟地黄30克 川续断30克 侧柏炭10克 荆芥炭10克 炙升麻6克炙柴胡10克 棉子炭30克
【用法】 3剂。水煎服。
二诊(8月24日):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精神转佳,能坐起,脉沉细。药已中病,仍遵原方加贯众炭10克。继服3剂。
三诊(8月28日):出血已止,精神明显好转,食欲增加,能下地活动。仍时感头晕,心悸,气短,乏力。实属正气未复。嘱其服归脾丸,益气补血,以善其后。随访2年,一切如常。
按:患者素体中气不足,加之劳累耗气,故现一派气虚征象,进而导致升摄无能,冲任不固,遂生崩漏。故以黄芪甘温补中益气以统血,升麻、柴胡佐黄芪,以举气陷,伍以地黄以养血生血,更以川续断补肝肾、固冲任以抑经血之妄行,荆芥炭可引血归经。血不妄行,崩漏遂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