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考教师资格证流程有什么

考教师资格证流程有什么

时间:2023-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政策的背景与意义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关政策的出台,顺应了国际教师政策发展的趋势,也符合国内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这促使我国加快教师资格认证政策的出台。
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政策的背景与意义_教师政策

第一节 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政策的背景与意义

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关政策的出台,顺应了国际教师政策发展的趋势,也符合国内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一、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政策的出台背景

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教师队伍发展出现了一个新趋向,即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职业逐渐由专门化走向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促使我国加快教师资格认证政策的出台。

(一)教师专业化的国际发展趋势

早在1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西欧各国即首先实施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对教师资格认证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美国作为师范教育的后起之秀,善于借鉴和引进,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在美国已经实施了100多年。(1)可以说,教师资格制度作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推行的一种针对教师行业的职业准入制度,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发布《关于教师地位之建议书》,在世界范围内促成了“教师是一种专业”的认识。该建议书明确提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profession)。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员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门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2)霍姆斯小组(The Holmes Group)在1986年发表的《明天的教师》中指出:“教学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地位,只能靠提高自身的效率——提高学生的成就水平,深化学生的学习;同样,师范教育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地位,只能靠颁发反映了最高水平和最严格训练的名副其实的教师证书。”

教师资格制度作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推行的一项针对教师行业的职业准入制度,是衡量学校教师的质量、素质及数量供需调节的重要指标,它对于规范教师任用标准,加强教师职业专业化,提高学校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为此,各国都注重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建设,重视教师的专业化训练。许多国家在制度建设上重视提高师范教育毕业标准、教师职业标准和教师就业资格,通过制定教师资格制度、改进教师的能力测试、加强对资格认定和证书的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地位。各国出现的这种教师队伍建设新趋向,加强了我国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认识,建立并加快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建设。

(二)我国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我国制定教师资格政策的另一个背景在于适应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教师较缺乏,法律上一直没有建立起规范的教师资格制度,导致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师整体素质难以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师队伍日趋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开始由保证数量转向保证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把好职业的“入口关”,由此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就成为一种必然。(4)完善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必然有利于提高一国或一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本章以下简称《教师法》)提出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1993年,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共计871.84万人,其中小学教师555.16万人。对照法律提出的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学历标准,即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1993年,我国小学、初级中学和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仅为60.72%、51.16%和51.09%。

表2-1 1993年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情况

img7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0,61,84

可见,90年代初期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仍有约四成的小学教师、近一半的初中和高中教师未能达到合格学历,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总体还不高。同时,受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些教师思想境界不高,不具备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等。解决这些问题急需出台对于教师职业的相关资格认证规定,从教师从业人员的思想、学历、取得教师资格的方式等方面来规范教师队伍,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资格认证政策的出台,不仅是我国教师队伍质量的基本保证,而且是教育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教师资格制度的全面实施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政策的意义

教育部出台教师资格的相关政策,并在全国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这是教育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5)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是一种国家法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许可制度,其在我国的全面实施不仅为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证,更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地位,有利于中小学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社会文明进步、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对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在中小学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依法治教,使中小学教师的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的前提。

依法治教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特点与趋势。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来颁布教师资格制度,是这一制度得以实施的必要法律保障。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是一个法律制度,体现国家意志所赋予的权威性。依据《教师法》授权,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制定了《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这些法规和规章的颁布实施,形成了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教师队伍管理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

第二,在中小学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依法管理教师队伍、把住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入口关”,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法律手段。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教师队伍在总量上基本满足了教育发展的低水平要求,目前最为突出的矛盾集中在教师队伍的结构和质量上。教师队伍学历起点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知识更新缺乏有效的机制保证。还有一批中小学教师没有达到《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标准。即使达到学历标准的,在实际能力和水平上也不等于就是合格教师。在学历合格的教师中,学非所教现象也较为严重。由于种种原因,任用代课教师的现象比较普遍,合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为此,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既是教师队伍长远建设的战略性举措,也是解决当前或现实紧迫问题的有效途径。严格把好“入口关”,保证教师预备队伍的质量,能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三,中小学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形成开放式、社会化的中小学教师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和制度保障,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储备队伍,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队伍的补充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毕业生,各级各类师范学校成为培养各级教师的主要基地。整个师范体系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人才,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支撑力量。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开放式人才管理带来的人员流动的增加和教师队伍新老交替高峰的到来,随着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具有广博知识和现代教育思想、专业技能的教师。在老、少、边、穷地区,合格教师数量不足,也亟待补充。所以,多渠道培养和聘任教师,面向社会吸引和遴选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鼓励各类高等院校共同参与师资培养,形成师资培养的竞争机制,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势在必行。中小学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是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培养和聘用教师的重要环节和制度保障。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之后,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可以从社会上招聘有志于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的人员任教,拓宽了中小学师资的来源渠道,有利于中小学校择优聘任教师,为教育系统以外的人员到中小学从教开辟了一条渠道,也使社会上有意愿和有能力从教者获得当教师的机会。中小学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还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依据教师资格制度的相关规定,可将不具备相关任职条件、未取得教师资格以及取得教师资格后又丧失或被撤销教师资格的人员及时调整出中小学教师队伍。

第四,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地位、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专业化已在世界各国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在我国,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教师资格制度的全面实施是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重要步骤。首先,它确立了教师职业在社会诸职业群中应有的特殊地位,肯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任用教师不能仅仅依据学历的高低和学科知识的多寡,教师职业需要教师具备依据教育规律有效传授知识、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实践技能,并用特殊的标准、评价方式和物质待遇来强调其专业特性。其次,通过对教师法定地位的确立来保障教师享有与其作用相称的社会地位。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后,只有通过严格选拔的人才能取得教师资格,担任教师工作,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进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也将促使各级政府制定有关保障教师待遇的法律法规,使教师待遇逐步得到改善,从而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在中小学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促进教师流动、推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聘任制、调整和整顿教师队伍的制度性措施的基础。

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系统人员的合理流动。教师队伍实际人数与具有教师资格人数间差额的存在,能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性的教师队伍“后备军”、一个能进能出的师资“蓄水池”,不仅为教师队伍适应因人口变动引起的周期性供求变动而有效地调整结构、调剂余缺创造了条件,而且为学校实施教师聘任制、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创造了条件。确定在中小学实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就能确定中小学教师的相关任职标准、奖惩措施等,并改革教师人事制度和聘任制度等。

【注释】

(1)邓秀华.美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之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4:7.

(2)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M].钟启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442.

(3)辜药芳.关于教师资格制度的几点思考:培训与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20).

(4)范冰.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政策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6).

(5)2001年1月4日陈至立在全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