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氨基及硝基烃化合物损伤与防治

氨基及硝基烃化合物损伤与防治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呛咳、咳痰为首发症状,并可有胸闷、气急、烦躁不安及呼吸困难等。2.皮肤灼伤 一甲胺急性中毒常伴有皮肤灼伤,且发生率甚高。一般呈一度至二度灼伤,少数为二度灼伤。皮肤灼伤创面未及时清洗,36h后呼吸困难加重,两肺布满湿啰音,出现低氧血症,经抢救无效死亡。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严密观察,积极防治肺水肿。皮肤接触可致灼伤,食入可致消化道烧伤。口服损害口腔和消化道。

一、一 甲 胺

【临床特点】

1.吸入中毒

(1)有明确的一甲胺气体吸入史。大面积皮肤灼伤,也可伴有一甲胺吸收。

(2)潜伏期。可于数分钟内出现中毒症状。

(3)眼、上呼吸道刺激及灼伤。可有流泪、畏光、眼痛、流涕、呛咳、咳痰、咽痛、声嘶、胸闷、胸部紧束感等。检查可见咽充血、悬雍垂水肿、眼睑痉挛、肿胀、结膜充血水肿及角膜上皮受损或溃疡等。极高浓度吸入时可引起声门痉挛、喉头水肿,甚至窒息死亡。

(4)呼吸系统损害。呛咳、咳痰为首发症状,并可有胸闷、气急、烦躁不安及呼吸困难等。重者出现喉头水肿、肺水肿,甚至ARDS等。

(5)可并发气胸、肺不张、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猝死等。

(6)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可显示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间质性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等征象;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

2.皮肤灼伤 一甲胺急性中毒常伴有皮肤灼伤,且发生率甚高。一般呈一度至二度灼伤,少数为二度灼伤。曾有报道,1例一甲胺导致皮肤灼伤面积达20%的患者,入院时症状并不严重。皮肤灼伤创面未及时清洗,36h后呼吸困难加重,两肺布满湿啰音,出现低氧血症,经抢救无效死亡。提示对有较大面积皮肤灼伤病人,应警惕一甲胺可经皮肤吸收加重全身中毒。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2)眼防护:参见呼吸系统防护中的措施。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5)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

2.急救处理

(1)皮肤烧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20min,然后可用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交替持续湿敷,面部、眼烧伤冲洗时间应适当延长,同时给予抗生素、激素应用、结膜囊内滴抗生素眼液、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变化等处理。

(2)对甲胺水溶液所致皮肤二度灼伤面积≥20%或三度灼伤面积≥10%或头面部灼伤者,应警惕甲胺可经皮肤吸收加重中毒,早期即使呼吸系统症状不明显,也要常规做胸部X线、血气分析等检查,注意观察呼吸道症状和肺部体征变化,必要时给予预防性治疗。

(3)中毒者出现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口鼻腔大量分泌物涌出;昏迷伴明显发绀;三度至四度吸气性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做气管切开。

(4)病程初期抢救重点是防治喉水肿和肺水肿;部分病人病情易出现反复,在肺水肿控制后仍需严密观察,积极防治肺部继发感染、气道黏膜脱落阻塞等并发症。

(5)本病治疗无特效解毒药,常用非特异性拮抗药肾上腺皮质激素。中、重度中毒者可联合应用莨菪碱类药物,如东莨宕碱每次0.3~0.6mg或654-2每次10~20mg,静脉给药,应早期用药并达到一定治疗剂量,原则上剂量先大后小,间隔时间先短后长。

(6)药物雾化吸入是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常用雾化液成分是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654-2 10mg+呋塞米20mg+生理盐水50~100ml,超声雾化吸入,每次10~20ml,间隔时间根据病情轻重决定。也可将雾化液置于口腔麻醉器内人工喷雾。若患者缺氧明显或意识障碍,超声雾化器可接在氧气瓶上,用氧气送入超声雾化液。也可选用激素类制剂普米克(pulmicort)、倍氯米松喷雾吸入;β2兴奋药0.5%沙丁氨醇溶液1ml或特布他林溶液1ml雾化吸入;胆碱能阻滞药0.5%溴化异丙托品溶液1ml雾化吸入。

3.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为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二、乙 胺

【临床特点】

1.吸入较高浓度乙二胺蒸气,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咳嗽、咳痰、胸闷、气急等。重者可出现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等。

2.对眼有刺激作用,液体溅入眼内可引起严重灼伤。

3.皮肤接触,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原发性刺激或变应性皮炎)及灼伤。

4.少数接触者可发生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2.急救处理

(1)迅速将患者脱离中毒现场,吸氧。

(2)眼、皮肤被污染时,应尽快用清水或2%硼酸溶液充分冲洗,有灼伤时应按化学性灼伤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3)吸入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严密观察,积极防治肺水肿。

(4)变应性哮喘患者治愈后不宜再从事乙二胺作业。

(5)食入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3.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为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三、异 丙 胺

【临床特点】

侵入途径为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刺激性,持续吸入高浓度可引起肺水肿,蒸气对眼有刺激性,液体或雾严重损害眼,重者可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食入可致消化道烧伤。

【治疗措施】

参见氢氧化钠。

四、二异丙胺

【临床特点】

侵入途径为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本品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蒸气可引起肺水肿。蒸气对眼有刺激性;液体可引起眼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虚弱和虚脱。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

急性毒性:LD50770mg/kg(大鼠经口);LC504 800mg/m3,2h(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597ppm×7h×5d,1/2死亡;大鼠吸入261ppm×7h×(2~20)d,4/5的大鼠死亡。

刺激性:750μg,重度刺激。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菌1μg/皿。

【治疗措施】

参见氢氧化钠的处理措施。

五、乙 醇 胺

【临床特点】

急性毒性:LD502 050mg/kg(大鼠经口);1 000mg/kg(兔经皮);LC502 120mg/m3,4h(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100~200mg/m3×6h/日×5d/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条件反射改变;兔吸入24mg/m3×35d,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一定抑制,皮肤出现刺激现象。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蒸气对眼、鼻有刺激性。眼接触液状本品,造成眼损害;皮肤接触引起刺痛和灼伤。口服损害口腔和消化道。

【处理措施】

1.现场急救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2)眼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4)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2.灭火方法 雾状水、二氧化碳、沙土、泡沫、干粉。

3.其余治疗措施 见氢氧化钠。

六、二乙醇胺

【临床特点】

急性毒性:LD50,1 820mg/kg(大鼠经口);1 220mg/kg(兔经皮)。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刺激呼吸道。高浓度吸入出现咳嗽、头痛、恶心、呕吐、昏迷。蒸气对眼有强烈刺激性;液体或雾可致严重眼损害,甚至导致失明。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大量口服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治疗措施】

1.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

2.眼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

3.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4.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其余治疗措施见氢氧化钠。

七、乙 二 胺

【临床特点】

1.吸入较高浓度乙二胺蒸气,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咳嗽、咳痰、胸闷、气急等。重者可出现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等。

2.对眼有刺激作用,液体溅入眼内可引起严重灼伤。

3.皮肤接触,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原发性刺激或变应性皮炎)及灼伤。

4.少数接触者可发生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

【治疗措施】

1.处理原则

(1)迅速将患者脱离中毒现场,吸氧。

(2)眼、皮肤被污染时,应尽快用清水或2%硼酸溶液充分冲洗,有灼伤时应按化学性灼伤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3)严密观察,积极防治肺水肿。

(4)变应性哮喘患者治愈后不宜再从事乙二胺作业。

2.灭火方法 雾状水、二氧化碳、沙土、泡沫、干粉。

其余治疗参见氢氧化钠。

八、二 苯 胺

【临床特点】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急性毒性:LD50,2 900mg/kg(小鼠经口);11 500mg/kg(大鼠经口)。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室中未证实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还没有职业中毒的报道。本品制造中4-氨基联苯可能作为杂质存在,故应注意后者的致癌作用。

人体危害:能损害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血液系统,毒性作用与苯胺相似。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防护:参见呼吸系统防护措施。

(3)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

2.诊断要点

(1)上呼吸道刺激反应:接触粉尘或蒸气者表现眼刺激症状,鼻咽炎及支气管炎。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早期出现口唇及皮肤苍白或发绀,可持续2~4h并有呼吸急促、恶心、呕吐,严重者抽搐、昏迷、循环衰竭。若为口服中毒者剂量大,主要表现明显高铁血红蛋白症。

(3)皮肤刺激反应可出现接触性皮炎。

3.急救处理 处理原则参照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处理。

(1)立即脱离染毒现场,脱去染毒衣着。用肥皂彻底清洗皮肤。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治疗①特效解毒应用,亚甲蓝是治疗高铁血红蛋白症的特效解毒剂,小剂量时(1~2mg/kg)为还原作用,可治疗高铁血红蛋白症。一般先用亚甲蓝1~2mg/kg加25%~50%葡萄糖溶液20~40ml静脉缓慢注射。30min内发绀就可明显减轻或消失,缺氧症状迅速缓解,意识转清。若1~2h发绀未消失和缺氧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可再重复使用常规量亚甲蓝直至发绀消失。②维生素C对亚甲蓝有协同还原作用,故在应用亚甲蓝同时,以维生素C3~5g加于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③氧疗,应立即持续高流量吸氧。若已出现缺氧性脑水肿和昏迷者,有报道应用高压氧疗法可取得良效。④防治脑水肿与肺水肿。

(3)防治溶血。可给地塞米松20~60mg加10%葡萄糖溶液20~40ml分2~4次静脉缓慢注射,或加入10%的葡萄糖溶液500ml内1次性静脉滴注。并使用古拉定(还原型谷胱甘肽)1.2~1.6g加于250~500ml补液中静脉滴注,有稳定细胞膜作用。也可用低分子葡聚糖500ml静脉滴注。同时应用5%碳酸氢钠250ml,或口服碳酸氢钠片剂1~2g。3/d,使尿液碱化。若已发生明显溶血者,应及早给予换血、红细胞成分输血疗法。如发生急性肾衰竭者可行透析疗法。

(4)膀胱炎治疗。加大饮水量每天2 000~3 000ml,或给5%葡萄糖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3 000ml静脉滴注;以利冲洗膀胱。用5%碳酸氢钠250ml静脉滴注碱化尿液;普鲁卡因15mg,3/d,或654-2片10mg,3/d,缓解尿痛、尿急、尿频症状。如为出血性膀胱炎者,可给止血药,如氨基己酸2.0g或氨甲苯酸0.4g加于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维生素K 310mg肌内注射。

(5)对症与支持疗法如防治贫血、保肝、防治感染、保持水电平衡。

九、苯胺(氨基苯)

【临床特点】

1.高铁血红蛋白症。其缺氧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中高铁血蛋白含量成正比。血中高铁血红蛋白(MHb)浓度在10%~15%时,颜面、口唇、耳郭、指(趾)甲已出现发绀,但患者可不出现自觉症状。MHb上升至20%~30%时,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胸闷、心动过速,已属轻度中毒表现。MHb达30%~50%时,发绀明显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四肢麻木、反应迟钝、嗜睡,并有泌尿刺激症状。若MHb上升至50%以上,除出现全身发绀外,可出现昏迷和大、小便失禁及呼吸窘迫、各种心率失常、心电图出现T波S-T段改变或有传导阻滞,严重者发生急性循环衰竭、缺氧性脑水肿、昏迷、抽搐而死亡。

2.溶血性贫血。多发生于中毒后2~3d。常有乏力、畏寒、腰痛、头痛、恶心、呕吐、腹痛,重者发热、红细胞与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血红蛋白尿颜色也逐渐加深,并可出现溶血性黄疸和肝损害。

3.肾与膀胱损害。中度中毒常伴有膀胱刺激症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轻度血尿。发生严重溶血者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少尿、管型尿,甚至无尿。肌酐和尿素氮可升高。但出现急性肾衰竭者较罕见。

4.肝损害。一般中毒后3~5d出现肝区痛、肝大、压痛、黄疸、血总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尿胆原、尿胆素阳性。但功能异常多为可逆性的,一般2~3周可恢复正常。

5.尿中对氨基酚增高和血赫恩滋小体阳性有助于诊断。

6.对氨基酚是苯胺在体内代谢的终末产物,其含量增高与苯胺吸收量密切相关,故不仅有诊断意义,对吸收量及中毒程度也有预测意义。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4)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注意检测毒物。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2.急救处理

(1)立即脱离染毒现场,脱去染毒衣着。用肥皂彻底清洗皮肤。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治疗。①特效解毒药应用,亚甲蓝是治疗高铁血红蛋白症的特效解毒药,小剂量时(1~2mg/kg)为还原作用,可治疗高铁血红蛋白症。一般先用亚甲蓝1~2 mg/kg加25%~50%葡萄糖溶液20~40ml静脉缓慢注射。30min内发绀就可明显减轻或消失,缺氧症状迅速缓解,意识转清。若1~2h后发绀未消失和缺氧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可再重复使用常规量亚甲蓝,直至发绀消失。②维生素C对亚甲蓝有协同还原作用,故在应用亚甲蓝同时,以维生素C 3~5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③氧疗,应立即持续高流量吸氧。若已出现缺氧性脑水肿和昏迷者,有报道应用高压氧疗法可取得良效。④防治脑水肿与肺水肿。

(3)防治溶血。可给地塞米松20~60mg加10%葡萄糖溶液20~40ml分2~4次静脉缓慢注射,或于500ml补液内1次性静脉滴注;并使用古拉定(还原型谷胱甘肽)1.2~1.6g加于250~500ml补液中静脉滴注,有稳定细胞膜作用。也可用低分子葡聚糖500ml静脉滴注。同时应用5%碳酸氢钠250ml,或口服碳酸氢钠片剂1~2g,3/d,使尿液碱化。若已发生明显溶血者,应及早给予换血、红细胞成分输血疗法。发生急性肾衰竭者可行透析疗法。

(4)膀胱炎治疗。加大饮水量,每天2 000~3 000ml,或给5%葡萄糖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3 000ml静脉滴注,以冲洗膀胱。用5%碳酸氢钠250ml静滴碱化尿液;普鲁卡因15mg,3/d,或654-2片10mg,3/d,缓解尿痛、尿急、尿频症状。如为出血性膀胱炎者,可给止血药,如氨基己酸2.0g或氨甲苯酸0.4g加于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维生素K 3 10mg肌内注射。

(5)对症与支持疗法。如防治贫血、保肝、防治感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为水、泡沫、二氧化碳、沙土。

十、二甲基苯胺

【临床特点】

1.高铁血红蛋白症。其缺氧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中高铁血蛋白含量成正比。血中高铁血红蛋白(MHb)浓度在10%~15%时,颜面、口唇、耳郭、指(趾)甲已出现发绀但患者可不出现自觉症状。MHb上升至20%~30%时,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胸闷、心动过速,已属轻度中毒表现。若MHb达30%~50%时,发绀明显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四肢麻木、反应迟钝、嗜睡,并有泌尿刺激症状,若MHb上升至50%以上,除出现全身发绀外,可出现昏迷和大、小便失禁及呼吸窘迫、各种心率失常、心电图出现T波S-T段改变或有传导阻滞,严重者发生急性循环衰竭、缺氧性脑水肿、昏迷、抽搐而死亡。

2.溶血性贫血。多发生于中毒后2~3d。常有乏力、畏寒、腰痛、头痛、恶心、呕吐、腹痛,重者发热、红细胞与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血红蛋白尿颜色也逐渐加深,并可出现溶血性黄疸和肝损害。

3.肾与膀胱损害。中度中毒常伴有膀胱刺激症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轻度血尿。若发生严重溶血者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少尿、管型尿,甚至无尿。肌酐和尿素氮可升高。但出现急性肾衰竭者较罕见。

4.肝损害。一般中毒后3~5d出现肝区痛、肝大、压痛、黄疸、血总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尿胆原、尿胆素阳性。但功能异常多为可逆性的,一般2~3周可恢复正常。

5.尿中对氨基酚增高和血赫恩滋小体阳性有助于诊断。

6.尿中对氨基酚增高。对氨基酚是苯胺在体内代谢的终末产物,其含量增高与苯胺吸收量密切相关,故不仅有诊断意义,对吸收量及中毒程度也有预测意义。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4)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注意检测毒物。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2.急救处理 参照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处理原则。

(1)立即脱离染毒现场,脱去染毒衣着。用肥皂彻底清洗皮肤。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治疗。①特效解毒药应用。亚甲蓝是治疗高铁血红蛋白症的特效解毒药,小剂量时(1~2mg/kg)为还原作用,可治疗高铁血红蛋白症。一般先用亚甲蓝1~2mg/kg加25%~50%葡萄糖溶液20~40ml静脉缓注。30min内发绀就可明显减轻或消失,缺氧症状迅速缓解,意识转清。若1~2h后发绀未消失和缺氧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可再重复使用常规量亚甲蓝直至发绀消失。②维生素C对亚甲蓝有协同还原作用,故在应用亚甲蓝同时,以维生素C 3~5g加于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滴。③氧疗,应立即持续高流量吸氧。若已出现缺氧性脑水肿和昏迷者,有报道应用高压氧疗法可取得良效。④防治脑水肿与肺水肿。

(3)防治溶血。可给地塞米松20~60mg加10%葡萄糖溶液20~40ml分2~4次静脉缓慢注射,或于500ml补液内1次性静脉滴注。并使用古拉定(还原型谷胱甘肽)1.2~1.6g加于250~500ml补液中静脉滴注,有稳定细胞膜作用。也可用低分子葡聚糖500ml静脉滴注。同时应用5%碳酸氢钠250ml,或口服碳酸氢钠片剂1~2g,3/d,使尿液碱化。若已发生明显溶血者,应及早给予换血、红细胞成分输血疗法。如发生急性肾衰竭者可行透析疗法。

(4)膀胱炎治疗。加大饮水量每天2 000~3 000ml,或给5%葡萄糖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3 000ml静脉滴注;以利冲洗膀胱。用5%碳酸氢钠250ml静脉滴注碱化尿液;普鲁卡因15mg,3/d,或654-2片10mg,3/d,缓解尿痛、尿急、尿频症状。如为出血性膀胱炎者,可给止血药,如氨基己酸2.0g或氨甲苯酸0.4g加于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维生素K 310mg肌内注射。

(5)对症与支持疗法。如防治贫血、保肝、防治感染、保持水电平衡。

3.灭火方法 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灭火。

十一、对硝基苯胺

【临床特点】

1.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及贫血的毒性作用比苯胺大。

2.可引起严重肝损害,曾报道一起由本品引起急性中毒事故,其中1人引起中毒性肝病并出现黄疸而死亡。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2.急救处理 皮肤黏膜接触者,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食入者饮足量温水,催吐。其余参加苯胺中毒。但应加强保肝和溶血的防治措施。

3.灭火方法 采用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十二、联 苯 胺

【临床特点】

长期接触主要引起出血性膀胱炎、膀胱乳头状瘤和膀胱癌。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偶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作用较弱。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急救处理参见苯中毒处理。

2.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为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十三、异 丙 胺

【临床特点】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刺激性,持续吸入高浓度可引起肺水肿,蒸气对眼有刺激性,液体或雾严重损害眼,重者可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食入可致消化道烧伤。

【治疗措施】

参见氢氧化钠。

十四、二异丙胺

【临床特点】

侵入途径为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本品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蒸气可引起肺水肿。蒸气对眼有刺激性;液体可引起眼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虚弱和虚脱。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

急性毒性:LD50770mg/kg(大鼠经口);LC504 800mg/m3,2h(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597ppm×7h×5d,1/2死亡;大鼠吸入261ppm×7h×(2~20)d,4/5死亡。

刺激性:750μg,重度刺激。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菌1μg/皿。

【治疗措施】

参见氢氧化钠。

十五、乙 醇 胺

【临床特点】

侵入途径为吸入、食入、经皮吸收。蒸气对眼、鼻有刺激性。眼接触液状本品,造成眼损害;皮肤接触引起刺痛和灼伤。口服损害口腔和消化道。

【处理措施】

1.现场急救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2)眼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4)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2.灭火方法 雾状水、二氧化碳、沙土、泡沫、干粉。

3.其余治疗措施 见氢氧化钠。

十六、二乙醇胺

【临床特点】

急性毒性:LD50,1820mg/kg(大鼠经口);1 220mg/kg(兔经皮)。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刺激呼吸道。高浓度吸入出现咳嗽、头痛、恶心、呕吐、昏迷。蒸气对眼有强烈刺激性;液体或雾可致严重眼损害,甚至导致失明。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大量口服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治疗措施】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

(2)眼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4)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5)其余治疗措施:见氢氧化钠。

十七、三硝基甲苯

【临床特点】

其主要靶器官是眼的晶状体、肝和血液系统,可直接进入眼前房液,使晶状体可溶性蛋白发生变性浑浊。高浓度时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1.急性中毒 短期内接触大量TNT可发生急性中毒。

(1)轻度中毒:患者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上腹部痛,面色苍白,口唇、鼻尖、耳郭、指(趾)端发绀,尿急、尿频和排尿痛等。

(2)重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病人意识不清,呼吸浅表、频速,大、小便失禁,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角膜及腱反射消失,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死亡。

2.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TNT可致慢性中毒,主要损害肝、眼晶状体、血液等。

(1)消化系统表现:除有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厌油、腹痛和便秘等外,主要表现为肝大、肝区痛,多无黄疸,肝功能试验可异常,主要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清肝胆酸(CG)、血清转铁蛋白(TF)和前白蛋白(PA)、色氨酸耐量试验(ITTT)、吲哚氰绿滞留试验(ICG)等。

(2)眼晶状体改变:形成TNT中毒性白内障,开始于双眼晶状体周边部呈环形混浊,环为多数尖向内,底向外的楔形混浊融合而成,进一步晶状体中央部出现盘状混浊。TNT白内障特点是①一般接触TNT工龄6个月至3年可发生白内障。工龄越长发病率越高,10年以上工龄为78.5%,15年以上高达83.65%。②白内障形成后,即使不再接触TNT,仍可进展或加重,脱离接触时未发现白内障的工人数年后仍可发生。③一般不影响视力,但晶状体中央部出现混浊,可使视力下降。④TNT白内障,与TNT中毒性肝病发病不平行。

(3)血液系统改变:据国内调查长期接触低浓度TNT很少见有血液系统改变。但有报道认为接触TNT工人平均血细胞比容增高,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降低。

(4)皮肤改变:有的接触TNT工人出现“TNT面容”,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耳郭青紫色。另外手、前臂、颈部等裸露部位皮肤产生过敏性皮炎,黄染,严重时呈鳞状脱屑。

(5)生殖功能影响:接触TNT男工有性功能低下(性欲低下、早泄与阳萎等)。精液检查示精液显著减少,精子活动率<60%者显著增多,精子形态异常率增高。接触者血清睾酮含量显著降低。女工则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痛经等。

(6)其他:接触TNT工人可有尿蛋白含量明显增高,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心肌劳损,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P-R间期延长、左心室高电压等改变。

【处理措施】

1.预防措施

(1)改革生产工艺及设备,特别是炸药生产厂的球磨和装药车间应大力降低TNT粉尘浓度;加强通风排毒措施,改善工作条件和作业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接触TNT。

(2)严格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制度。

(3)加强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穿“三紧”工作服,戴防尘口罩等。严禁在车间内进食、饮水。工作完毕后应温水淋浴,可使用10%亚硫酸钾肥皂洗浴,以除去TNT污染。

(4)加强健康监护就业体检和每年1次定期体检,特别注意肝(包括肝功能)及眼晶状体的检查。根据情况可实行工种轮换制。

(5)职业禁忌证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胆疾病,眼晶状体混浊或白内障,血液病及严重的全身皮肤病。

2.治疗措施

(1)急性中毒的治疗可给予维生素C 1.0g加入50%葡萄糖溶液40ml中静脉注射,或维生素C 2.5~5.0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1/d。出现皮肤黏膜发绀者可给予亚甲蓝50mg(1~2mg/kg)加入25%葡萄糖溶液20ml静脉滴注。

(2)慢性肝病的治疗根据病情可选用葡醛内酯0.1g,3/d;联苯双酯25mg,3/d,口服。维生素C 2.5g加10%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1/d。

(3)白内障的治疗目前无特效药物,可用氨肽碘、吡诺辛钠等眼药水滴眼。

(4)对症及支持疗法。

(5)其余参见苯胺处理方法。

3.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用大量水灭火。遇大火切勿轻易接近。在物料附近失火,须用水保持容器冷却。禁止用沙土压盖。

十八、2-硝基氯苯

【临床特点】

本品经皮肤和呼吸道吸收,经16~72h潜伏期后出现中毒症状,如口唇、指(趾)、耳郭发绀,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心悸,胸闷,食欲减退,嗜睡,四肢麻木等。肝大、压痛,肝硬化,血清ALT升高。对硝基氯苯中毒可出现脾大伴触痛;心肌损害,出现ST段下移,T波低平等;结膜和上呼吸道产生刺激症状;接触性皮炎多见于面、颈部,散在簇状红斑、丘疹,少数融合成片等。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1)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2)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3)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4)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2.急救处理 对症治疗除应用亚甲蓝、维生素C,葡萄糖溶液等治疗外,皮炎可用泼尼松、阿司咪唑(息斯敏)等脱敏药。皮损局部可涂丁酸氢化可的松、哈西奈德(氯氟舒松)等。

3.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为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十九、硝基苯(密斑油)

【临床特点】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皮肤黄染、口唇、指甲、耳郭、四肢麻木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心悸、心律失常、黄疸、肝大、肝功能异常、溶血性贫血、烦躁不安、抽搐、昏迷、死亡。血中可检出赫恩氏小体,尿中可检出氨苯酚和对硝基酚。

【处理措施】

参见“苯胺”处理原则。

二十、1-硝基萘

【临床特点】

1.人体影响 对眼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结膜炎,严重者可致角膜损伤。对黏膜、上呼吸道、皮肤有刺激性。接触后可因缺氧而致皮肤黏膜发绀。

2.诊断要点 对眼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结膜炎,严重者可致角膜损伤。对黏膜、上呼吸道、皮肤有刺激性。接触后可因缺氧而致皮肤黏膜发绀。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4)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5)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急救处理 脱离致伤因素,对症处理。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3.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为雾状水、二氧化碳、干粉、沙土。

二十一、1,2-二硝基苯

【临床特点】

参见“苯胺”诊断要点。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防护:参见呼吸系统防护措施。

(3)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2.急救处理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2)眼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处理原则:参见“苯胺”处理原则。

3.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为水、泡沫、二氧化碳、沙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