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 醇
【临床特点】
1.潜伏期。吸入中毒有2~24h潜伏期,少数达2~3d;口服中毒者发病急,个别饮入大量甲醇者30min内就可发病,如同时饮乙醇可使潜伏期延长。
2.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头痛、头晕、乏力、步态蹒跚、失眠、嗜睡、意识模糊,严重者谵妄、昏迷、抽搐。少数患者有神经精神症状,语无伦次,锥体外系统损害和周围神经病。
3.眼部损害。眼前出现黑影、闪光感、飞雪感、视物模糊、眼痛、畏光、复视,严重者视力急剧下降,失明。瞳孔扩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少数瞳孔缩小。眼底检查示早期视盘充血和视网膜水肿,严重者视神经萎缩,视野呈中心或旁中心暗点改变。
4.代谢性酸中毒。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及难治性的全身症状。
5.吸入者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者消化系统症状明显,如恶心、呕吐、腹痛及吞咽困难等;可并发胰腺炎和肝、肾、心脏损害,偶有轻度消化道出血。
6.实验室检查
(1)血甲醇(正常值<0.0156mmol/L)和甲酸(正常值0.07~0.4mmol/L)浓度增高。
(2)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血气分析血pH下降,血乳酸增高,血糖增高,显示代谢性酸中毒。血、尿酮体阳性。
(3)严重者脑CT检查可见白质和基底核密度减低,豆状核梗死软化病灶,视神经肿胀。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2)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3)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4)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2.急救处理
(1)迅速脱离现场,更换衣物,清洗被污染的部位;口服者视病情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导泻。有吸入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血液甲醇浓度>15.6mmol/L或有肾衰竭者可做血液或腹膜透析,清除甲醇及代谢产物。当血甲醇浓度<7.8mmol/L时可停止透析。
(3)纠正酸中毒。根据CO2CP或血气分析测定,应用5%碳酸氢钠100~250ml静脉滴注,每日1至数次;或口服碳酸氢钠每次1.0g,3~4/d。
(4)保护眼。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遮盖双目避免强光刺激;应用多种维生素(B1、B6)及血管扩张药(妥拉唑啉、烟酸、654-2、地巴唑);必要时给予足量激素治疗(甲泼尼龙、地塞米松),轻者可口服泼尼松5~10mg,3/d;激素点眼或地塞米松10mg/d、654-2 10mg/d、3%普鲁卡因0.2ml双侧球后注射;视神经萎缩者可服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
(5)对症治疗。保证呼吸道通畅,呼吸衰竭者应用呼吸兴奋药和辅助呼吸;防治脑水肿;应用脱水药20%甘露加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1~4/d;保护肝、肾、心、脑等重要脏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能量合剂;癫样发作者应用地西泮、苯妥英钠。
(6)解毒药:①乙醇代谢速度为甲醇的7倍,故可用乙醇竞争酶的作用延缓甲醇代谢。立即用10%乙醇溶液静脉滴注,口服乙醇或白酒,使血乙醇浓度维持在21.7~32.6mmol/L;如无检测条件,可首次用乙醇0.75g/kg溶于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随后0.5g/kg,每4~6h1次,或10%乙醇溶液,每次100~200ml静脉滴注,酌情1~2/d,严重者可用数天。从临床上无正式有效的报道。②叶酸类。能促进甲酸氢化成CO2、减少体内甲酸蓄积的重要辅助因子。用法为50mg静脉注射,每4h1次,连续3~5d,改为口服。③4-甲基吡唑(4-MP),可抑制醇脱氢酶,从而阻止甲醇代谢为甲酸。应用4-MP 20mg/kg后,体内4h无甲酸盐形成。
3.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为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二、乙 醇
【临床特点】
1.过量饮用含乙醇的饮料和酒类,短期内吸入高浓度乙醇蒸气,或皮肤直接接触较大量乙醇。口腔呼出气、呕吐物或皮肤沾染部位有乙醇气味。(个体对乙醇的耐量有较大差异)。
2.早期呈兴奋状态,有欣快感、语无伦次、颜面潮红、步态不稳、判断力障碍、动作不协调等。
3.严重者可逐渐进入嗜睡状态,甚至昏迷及大小便失禁、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呼吸表浅或出现陈氏呼吸、心率缓慢,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4.由于吞咽反射减弱,呕吐物吸入可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5.小儿急性乙醇中毒,损害较成年人为重。很快进入沉睡中,不省人事,并可因低血糖出现惊厥,也可出现高热、休克、肺炎、急性肺水肿、中毒性脑病、颅内压增高等表现,可伴肝、肾损害等。
6.并发症。成年人乙醇重度中毒后可并发中毒性肺水肿、脑血管意外(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多种心律失常及肝功能损害;大量饮酒后还可出现急性乙醇中毒性肌病,肌痛,肌无力、肌肉肿胀,骨骼肌溶解而导致急性肾衰竭。
7.实验室检查
(1)血清、呼出气、尿液乙醇浓度增高,血乙醇浓度与患者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非酗酒者血乙醇浓度>32.6mmol/L就可昏迷,血乙醇浓度>86.8mmol/L或昏迷超过12h者预后不良。呼出气浓度与血乙醇浓度相当。
(2)可出现低血糖、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钙,轻度代谢性酸中毒,血清渗透压增高,肝功能异常,血胆固醇增高,血白细胞计数增高,核左移,血肌酸激酶增高尿肌红蛋白阳性等。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2)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3)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4)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2.急救处理
(1)急性轻度中毒:轻度中毒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吸入乙醇蒸气者立即脱离现场,可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口服者多饮开水或浓茶,兴奋躁动者必要时加以约束。
(2)急性重度中毒:①饮入大量乙醇及酒类,仍清醒且能合作者,可饮温水后催吐,或留置胃管、用清水或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洗胃时应防止误吸引起的并发症。洗胃应在摄入乙醇1h内进行。因乙醇吸收快,1h后洗胃已无必要。②昏迷及呼吸抑制者,纳洛酮0.4~0.8mg(儿童0.01mg/kg)静脉或肌内注射,必要时每15~30min重复1次,直至苏醒,呼吸平稳。也可用纳洛酮2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以0.4mg/h速度静脉滴注。心功能障碍和高血压患者。③中药醒脑静注射液10~30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有利于意识恢复。其他如清开灵等亦有一定疗效。④50%葡萄糖溶液100ml加胰岛素12~14U静脉滴注,维生素B1、维生素B6、烟酸各100mg肌内注射,以加速乙醇氧化。根据病情6~8h可重复给药1次。⑤透析治疗。严重中毒者血乙醇含量>109mmol/L(500mg/dl)伴有酸中毒,或经上述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者,可血液或腹膜透析,乙醇清除率可明显加快。⑥并发症治疗。中毒性肺水肿可早期短程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心脑损害可用血管扩张剂、改善细胞代谢药;并可采用护肝药、胃黏膜保护药等。⑦其他。对症及支持治疗。⑧预防措施。内服药酒必须掌握剂量,不可滥用。切勿大量饮酒;有心肝肾病和消化道溃疡者,应禁用乙醇饮料。小儿高热用乙醇擦浴,应慎用。孕期妇女应忌酒。
3.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为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三、苯 甲 醇
【临床特点】
苯甲醇有麻醉作用,对眼部、皮肤和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均对身体有害。摄入后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胃肠道刺激、惊厥、昏迷,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大鼠的LD50(50%致死量)为1 230mg/kg。苯甲醇进入人体后,首先被氧化为苯甲酸,然后与肝中的甘氨酸缩合,以马尿酸的形式排出体外。
【处理措施】
处理措施参见甲醇。
四、乙 二 醇
【临床特点】
国内未见本品急慢性中毒报道。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因误报。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口服后急性中毒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
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
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衰竭。人1次口服本品致死量估计为1.4ml/kg(1.56g/kg)。
【处理措施】
参见甲醇。
五、环 己 醇
【临床特点】
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由蒸气吸入引起急性中毒可能性小。本品在空气中浓度达40mg/m3时,对人的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液态的本品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接触可引起皮炎,但经皮肤吸收很慢。经口摄入毒性小。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2.应急处理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2)眼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3.灭火方法 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灭火。
六、苯 酚
【临床特点】
1.肾损害 是最常见的靶器官。小面积的酚灼伤(<10%)也可发生肾损害。一般可在灼伤后24h内出现。轻症可表现为尿检有红、白细胞、尿蛋白阳性,尿比重1.010~1.015,血清肌酐、尿素氮增高,尿钠、尿清蛋白增高。B超见双肾增大。血气呈代谢性酸中毒。重症可发生急性肾衰竭,常是导致酚中毒的死亡原因。
2.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常为急性酚中毒的首发症状。轻度中毒时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症状较轻,持续时间较短。重度中毒常以昏迷或全身反复抽搐起病,可在酚灼后数分钟内发生,且大多出现在酚灼面积>20%者。
3.溶血 常在灼伤皮肤后2h内出现,2~10d可恢复。大部分发生在酚灼伤面积>10%者。溶血性贫血少见。
4.心血管损害 中毒早期可使血压升高,心电图可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频发早搏及心房颤动等异常。眼底见动脉痉挛。当酚灼伤面积>20%时,早期就可出现休克。
5.肝损害 发生率低,且病损程度轻,恢复快。多发生在灼伤面积>20%者,常在灼伤48 h后出现。
6.胃肠道吸收的损害 呼出气带酚味。可引起口腔、咽喉、食管严重灼伤和剧烈腹痛,吐血性液体,可能引起胃肠穿孔。体征可见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常有明显发绀,呼吸急促。部分病例可在数分钟内出现休克、昏迷和肺水肿。有时可见全身震颤、阵发性强直性惊厥。经抢救脱险后,口唇黏膜可变色,食管可有瘢痕形成,膀胱黏膜可有溃疡发生。
7.生物监测指标 血酚含量对酚中毒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血酚检测宜在早期进行。血酚正常参考值,国外报道为0.15~7.96mg/dl。尿酚检测宜在灼伤早期进行。尿酚正常参考值为5~25mg/24h。
8.皮肤灼伤 创面初期为无痛性白色起皱,继而形成褐色痂皮。常见浅二度灼伤。可经灼伤的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出现急性肾衰竭等急性中毒表现。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4)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2.处理措施
(1)立即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
(2)皮肤污染后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20min;面积小也可先用50%乙醇擦拭创面或用甘油、聚乙二醇或聚乙二醇和乙醇混合液(7∶3)抹皮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用饱和硫酸钠溶液湿敷。
(3)口服者给服植物油15~30ml,催吐,后微温水洗胃至呕吐物无酚气味为止,再给硫酸钠15~30mg。消化道已有严重腐蚀时勿给上述处理。
(4)早期给氧。
(5)合理应用抗生素。
(6)防治肺水肿、肝、肾损害等对症、支持治疗。
(7)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视灼伤程度及中毒病情而定。
(8)病情(包括皮肤灼伤)严重者需早期应用透析疗法排毒及防治肾衰竭。
(9)口服者需防治食管瘢痕收缩致狭窄。
(10)眼接触:用生理盐水、冷开水或清水至少冲洗10min,对症处理。
3.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为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七、对苯二酚
【临床特点】
对人体有毒和刺激性。毒性比酚大。成年人误服1g,即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面色苍白、发绀、恶心、呕吐、腹痛、窒息感、呼吸困难、心动过速、震颤、肌肉抽搐、惊厥、谵妄和虚脱。严重者可出现呕血、血尿和溶血性黄疸。尿呈青色或棕绿色。皮肤可因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而致皮炎,可引起皮肤色素脱失。眼部接触本品粉尘或蒸气,可有结膜和角膜炎。
【处理措施】
1.人身防护 如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场所应备有冲洗器具。
2.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并用肥皂水洗净后涂以乙醇。
(2)眼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4)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
八、1,2-苯二酚(邻苯二酚)
【临床特点】
在生产中发生急性中毒较少见。急性中毒时症状与酚相似。接触工人中体检发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及皮疹患病率增高,并见到儿茶酚胺代谢异常、血压升高、体温不稳定及肝、肾损害。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急救处理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乙醇的混合液(7∶3)抹洗,然后用大量清水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2)眼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洗胃。就医。
3.灭火方法 采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灭火。
九、2-甲酚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除与酚相似外,还有引起急性胰腺炎的报道。国内报道1例对甲酚灼伤面积达30%、深二度的病例,测尿酚41.2mg/L,血酚10mmol/L,灼伤后5min即出现意识障碍,全身抽搐,肾衰竭、溶血、肝和心脏损害。未见高铁血红蛋白症。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2)眼防护:参见呼吸系统防护措施。
(3)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急救处理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乙醇混合液(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2)眼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
其余参见酚处理原则。
3.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为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十、五氯酚(五氯苯酚)
【临床特点】
凡有密切接触史,除头晕、头痛、多汗、疲乏无力等症状外,当出现发热、烦渴、心悸、气急,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时,可诊断为轻度中毒;出现高热、全身大汗淋漓、极度疲乏无力、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抽搐者,或出现明显的心、肝、肾损害者,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急性中毒发病早期有乏力、发热、头痛、头晕时,需与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在夏季易中毒季节,应与中暑、急性胃肠炎等相鉴别。此外,急性二硝基苯酚化合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与五氯酚中毒类同,应注意加以区别。鉴别的关键是仔细询问职业接触史,尿和血浆五氯酚测定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轻度中毒时尿五氯酚含量常在37.5μmol/L以上,重度中毒时一般在75.0μmol/L以上。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工业生产中要佩戴防护口罩、手套和工作服。用作农药喷洒和灭螺时,应防止吸入和皮肤吸收,且不宜在炎夏中午喷药。严禁饮用可能为毒物污染的水源。进食前用肥皂洗手。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明显肝、肾、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损害者不宜接触本品。
2.应急处理 无特效解毒药,主要采用对症和支持治疗,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发病早期的及时急救处理为抢救成功的关键。
(1)中毒者应立即脱离现场,脱去受污染的衣物,迅速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皮肤。眼沾污后,用流动清水冲洗15min以上。误服者可给予催吐,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并用盐类泻药导泻。
(2)采取一切措施阻止体温骤升,尤其在发热早期即应积极降温,如物理降温、冬眠疗法等。可用氯丙嗪25~50mg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也可再加入异丙嗪25 mg以加强疗效。
(3)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及时纠正酸中毒。在采用利尿药和甘露醇等措施以加速五氯酚排出时,更应注意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4)重度中毒病例早期、适量、短程给予糖皮质激素、能量合剂等,必要时吸氧或使用降低机体代谢率的药物,如他巴唑等。预防脑水肿,静脉滴注能量合剂,也可试。
3.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十一、五氯酚钠
【临床特点】
对病史的询问和临床检验与一般疾病基本相同﹐但对药物中毒的鉴别诊断比较复杂。首先应区分病人出现毒性症状是由于病情发展所致﹐还是因用药引起﹐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遇有皮疹突然发生﹐应考虑与药物或毒物有关。医生要特别询问服药史﹐用药品种、剂量和时间﹐还要熟悉每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了解患者家族药物毒性反应史。中毒症状潜伏期对诊断的参考意义很大﹐多数为1~2d﹐最多不超过10~12d。
【处理措施】
1.预防措施
(1)做好卫生宣传工作,教育小儿勿在施药场所玩耍。
(2)禁止食用或接触被五氯酚钠污染的食物、水和毒死的禽、畜、鱼类。
(3)禁止在施药的水中洗手、足及游泳等。
(4)本品须妥善保管、防止小儿误触、误食。
(5)禁止将残余带有五氯酚钠的药物随处丢弃。
(6)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急救治疗
(1)迅速脱离致伤,脱掉污染衣服,皮肤污染用肥皂水、清水彻底冲洗。
(2)经口中毒者应立即进行催吐、洗胃。用2%碳酸氢钠洗胃。
(3)因无特效解毒药,应对症治疗。脱水可进行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抽搐用牛黄安宫丸。严禁使用阿托品及巴比妥类药物,以免增加毒性,加重病情。在治疗时要使用保护肝、肾的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