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中阿文化产业合作的思考和建议
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 马宗保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其中有“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表述,这是我国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将文化活动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英国注重从创意的角度理解文化产业,将其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创作财富和就业的行业”。日本将文化产业界定为出版物、影像、音乐和动漫等产品的制作和流通相关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文化、贸易和全球化》的报告中指出:“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2003年,国家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二)文化产业的行业种类
在英国,广告、艺术、设计、工艺品、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文物交易、建筑等行业被确认为创意产业。日本的文化产业主要包括内容制造业、休闲类产业和时尚产业,重点领域有电影电视、动画、报纸杂志、游戏等。韩国文化产业主要包括影视、广播、音像、游戏、动画、卡通形象、演艺、文物、美术、广告、出版印刷、创意设计、传统工艺品、传统服装、传统食品、多媒体音像软件、网络以及其他相关行业。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文化产业区分为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两大类,传统文化产业主要包括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这种分类方法凸显了文化产业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的特征,因而更具有科学性。
(三)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1.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
文化产业是一种在供给文化消费品过程中获取利润的经营性活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等活动具有经济功能,能够创造社会财富和就业岗位。
2.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基础
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以创意为先导,以科技为支撑,围绕文化所开展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是制作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基础。依靠创意而不依赖自然资源是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传统产业的显著特征。正因为如此,英国把文化产业称为“创意产业”,美国称为“版权产业”。
3.文化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以创意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重视对最新科技成果的运用,生产、运输和交易成本相对较低,因而具有很高的附加值。比如,由美国20世纪福克斯电影制片公司出品的科幻电影《阿凡达》的投资预算为5亿美元,全球票房收入达到27亿美元,投入产出比为1∶5.4,有些文化产品的投入产出比甚至更高。
4.文化产品蕴涵着精神价值
任何一种文化产品,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总是包含着一定的价值观,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在满足人们某种精神需求或心理需要的同时,也会对消费者的观念、态度、审美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是生产者在文化产品生产过程中有意或无意赋予的。
二、加强中阿文化产业合作的意义与可行性
(一)加强中阿文化产业合作的意义
1.文化产业合作是中阿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主席2004年访问阿盟总部时提议,中阿双方要加强四个方面的合作以发展中阿新型伙伴关系,其中第三个方面就是“以相互借鉴为内容,扩大文化交流”。温家宝总理2009年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政府鼓励发展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教育、文化、旅游和其他方面的交流。”
文化产业的涵盖面很广,中阿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借助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而加以拓展和深化。如果中阿文化产业合作做得好,中阿之间整体上的文化交流就能实现好。
2.中阿文化产业合作有利于巩固中阿长期友好的社会政治基础
中华文明同伊斯兰文明的交往、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统治的加深和国家的衰落,中阿在各领域的交往交流几近中断。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时期,阿拉伯的中国形象曾经是世界的中国形象的传播源,而进入现代以来,阿拉伯的中国形象反倒是复述西方的中国形象。”西方国家很重视对穆斯林国家的文化影响,不断输出他们的价值观,而中阿之间建立在直接文化互动基础上的了解很不够,致使我国在这一广阔地区的文化影响力不足,国家利益有时难以得到切实保障。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国之间对第三世界的争夺日趋激烈,“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更加注重通过文化产业、借助文化产品,输出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中阿文化产业合作是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交流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和合”价值观影响力的扩大,有利于进一步塑造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和发展中大国海纳百川、和平发展的世界形象,有利于增进中阿人民对彼此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理解,从而不断巩固中阿长期友好的社会政治基础。
3.中阿文化产业合作是对中阿传统经贸合作的丰富和发展
近年来,中阿经贸合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2010年,中国同阿拉伯国家间的贸易额已经达到了1500亿美元,在阿拉伯国家累计实际投资额超过150亿美元,贸易和投资的主要领域有石油化工、新能源、建筑建材、工程承包、机械制造、家用电器、汽车组装、清真食品及用品等,而双方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加强中阿文化产业合作既是对中阿传统经贸合作的发展和提升,也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中阿文化产业合作的可行性
1.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比如茶文化、服饰文化、民间故事、古典名著、古代诗歌、传统戏剧、英雄史诗、民间歌舞、古典音乐、书法绘画、节日文化、传统医药、民俗风情、武术文化、手工艺术、儒家思想等。阿拉伯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音乐舞蹈、英雄史诗、民间故事、书法绘画、建筑艺术、手工艺术、诗歌小说、阿拉伯哲学等。这些都是开发各种文化产品、开展文化产业合作的宝贵资源。
2.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有较好的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一大批从事文化产品生产、服务、贸易的文化企业,如出版传媒企业、广播电视企业、电影企业、演艺企业、动漫企业、各类艺术品加工贸易企业、文化会展企业等,汇聚了许多视野开阔、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我们开展同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产业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阿拉伯国家虽然已开始探索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之路,但整体上还处在传统文化产业发展阶段。这种情况有利于中阿双方在合作中推动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3.公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进入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并重阶段;超过5000美元时,就会进入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时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年发表的报告,阿拉伯国家联盟22个成员国的总人口约为3.5亿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6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671美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测算,2011年我国人均GDP约为5450美元,因此,不论从消费群体规模还是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中阿文化产业合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宁夏在推动中阿文化产业合作中的优势
1.人文优势
宁夏是回族穆斯林集中分布的地区,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在该地区结合得很好,民族关系处理得也很好。历史上,回族穆斯林将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兼容并蓄,形成了开放有度、充满活力的民族文化,堪称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典范。回族文化是一种介于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文化体系,一方面,尽管回族文化中融入了许多儒家文化的成分,但这种文化整体上以伊斯兰文化为基础;另一方面,回族文化是中国化了的伊斯兰文化,已不能等同于传统的阿拉伯—波斯伊斯兰文化。这种文化特质使回族能够在两大文明间的对话交流中发挥恰当的作用。20世纪以来,一批回族知识分子先后将《论语》《中国谚语与格言》《毛泽东诗词》以及其他一些文学名著翻译介绍到阿拉伯国家,同时把《一千零一夜》《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等阿拉伯文化遗产翻译成了中文。
2.平台优势
宁夏在国内外穆斯林地区有较大影响力,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已将宁夏列入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区、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重点地区,构成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同穆斯林国家的多层次、多方位的交往合作,将相关工作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做出相应的制度性安排。中阿经贸合作论坛作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战略选择,得到国务院的大力支持,正在发展成为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性交流合作平台。
近年来,我国其他省区也很重视同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合作,一些东部省市在对阿工程承包、能源合作、产品出口等方面起步早,已走在全国前列,但就搭建平台和创新合作机制而言,宁夏是走在前面的,这是我们的优势。
3.时空优势
随着空中交通、路上高速交通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宁夏地处内陆的劣势将有所改变。更重要的是,和传统商品的生产制造相比,文化产品的生产制作和产品形态更具有数字化特征,如电影电视、动漫、音乐等。很多文化产品附加值很高,体积很小,运输成本很低;有些文化产品的交易过程甚至是非物态化的,不需要运输,如版权贸易等。
三、几点建议
(一)突出特色,构建面向国内外穆斯林消费者的外向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有较好的基础,新兴文化产业正在进入发展阶段。
从国际来看,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不仅要面向国内市场,还要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参与国际竞争,这不仅是扭转我国国际文化贸易逆差、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
从国内来看,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已经开始显现,东部地区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整体上快于西部地区,我国的一批总资产和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基本上分布在东中部地区,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超过5%的省市也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另一方面,我国文化产业整体上处在起步阶段,区域差距尚未达到难以追赶的地步,西部地区在文化产业领域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占本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9.75%,5.6%和5.2%。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刚刚超过3%。
如何为宁夏的文化产业发展定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从现有基础和将来发展前景看,构建面向国内外穆斯林人群的外向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或许是一个好的选择。按照这个思路,宁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市场是以阿拉伯国家为主的广大穆斯林国家,主要的消费者是海外穆斯林人群。
(二)找准突破口,在合作中做强自己
1.充分利用好中阿经贸论坛平台
在中阿经贸论坛框架中设立“中阿文化产业合作”板块,为中阿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高端人才商讨发展思路、探索合作模式、分享发展经验搭建平台,为他们联合开展文化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等创造机会。
2.双向建设中阿文化产业园
秉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理念,在我区设立中阿文化产业园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在海湾国家设立中阿文化产业园。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优秀文化企业和优秀人才入园创业,全力打造面向海外市场特别是广大穆斯林国家市场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
3.继续办好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
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是我区文化艺术旅游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交流合作平台,目前已有一定的影响力。建议继续坚持下去,以突出中阿文化交流合作彰显特色,精心设计,不断优化,在持之以恒中实现博览会的精致化、品牌化、国际化。
4.采取超常规措施,汇聚优秀人才
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依赖性比传统产业更强,宁夏要想在文化产业领域快速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必须花大力气、用更好的办法解决好人才短缺问题,采取超常规措施,用足本土人才,用好全国人才,吸引海外人才。近些年来,我区在人才工作中摸索出了一些好做法,积累了一些好经验,比如“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今后还可以做一些新的探索,可以顺着“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思路采取一些措施吸引人才,比如一个人想为宁夏工作,但又不愿意离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那我们是否可以想办法让他们住在自己认为工作、生活更为方便的城市,但他们又是宁夏文化企业的管理者、产品的设计研发者或生产制作者。
(三)加强对海外穆斯林文化需求的研究
我国在对外交往中重视对海外的研究,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研究整体上比较薄弱,一是研究工作大多借助二手文献资料展开,建立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的研究非常缺乏;二是研究内容偏重于宏观性、一般性,精细化程度不高,针对性不强。在推动中阿文化产业合作中一定要重视对阿拉伯国家和其他穆斯林国家文化市场状况的调研,重视对海外穆斯林文化需求内容、特点及文化消费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力求准确了解现状,科学把握其未来发展走向。可以考虑以自治区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政府有关部门专项基金等方式精选一批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开展跨学科、跨部门合作研究,同时和阿拉伯国家的学术机构开展合作,完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为自治区党委政府乃至国家有关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向勇,李天昀.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时事报告杂志社
2.李荣建著.阿拉伯的中国形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8
3.孙志军.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J].时事报告杂志社,2011(2):1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